孩子有攻擊性行為的時候,不要指責,防止孩子情緒變得暴躁

孩子有攻擊性行為的時候,不要指責,防止孩子情緒變得暴躁

有時候孩子會出現打人的現象,家長們想盡了辦法卻不能奏效。這種情況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要了解寶寶的心理才能對症下藥,下面是幾種常見的攻擊性的內因以及化解的辦法:

1、原因之一:家長暴力對待寶寶,寶寶進行模範。

當寶寶出現攻擊性行為或者僅僅是不小心犯大錯時,家長經常會很生氣,並且使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來加以制止。這樣做會給寶寶造成這樣一種認知,如果別人做的不對,就可以打他。

2、原因之二:當寶寶出現的問題看起來與其家長的性格相近時,大人經常會將其歸結為“遺傳”的結果而不加阻撓。

這樣做實際上是替寶寶的不良行為進行開脫,寶寶則會認為自己的錯誤是由別人造成的,與己無關。長此以往,寶寶就可能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

3、原因之三:當寶寶與夥伴經常發生爭鬥或者合不來時,大人們經常會阻止寶寶與他們玩。

不與同伴進行任何交往,寶寶就不能發展起各種人際交往能力,不能與他人建立和維持良好關係、不能很好地解決與同伴產生的衝突,因此就更容易使用攻擊性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

孩子有攻擊性行為的時候,不要指責,防止孩子情緒變得暴躁

孩子的性格大部分都是由家庭的氛圍導致,所以孩子的攻擊性,家人要理解的,不能一味的責備。

一、創造有利環境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質量參差不齊的動畫片或書籍,裡面的攻擊性強的畫面對孩子的影響不小。

儘量避開讓孩子看這樣的攻擊性強的動畫片或書籍類,哪怕是正義類的攻擊暴力也不可,因為孩子年齡小,是非觀念並不明顯,有利的環境能夠明顯減少孩子的攻擊行為的情況。

二、教育孩子學會謙讓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現實生活中,總是有父母寧願自己受苦也要儘量的滿足孩子。殊不知,一味的做法會讓孩子淡化了謙讓,自小要教育他們要學會與人分享,懂得謙讓。

培養他們與小夥伴們在一起遊玩相處的時候,和諧的氛圍畫面。 不要太多幹預其相處模式,讓孩子自己學會處理。

三、正面迴應教育

當發現孩子有攻擊性行為的時候,大人要及時做出迴應,突來的訓斥會讓孩子更加莫名其妙。所以,要更多的強調平靜、溫和、正確的教育。

表示迴應,表示理解,積極安慰,防止孩子情緒變得暴躁,幫助樹立正確的自信心。切不可對孩子的攻擊過失有冷漠態度,會讓其反感甚至是對立。

四、鍛鍊其自控能力

有攻擊性行為的時候,除了給他講清道理,還要注意鍛鍊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孩子有融洽行為或是做了好事的時候,要及時的肯定孩子,表揚孩子,適當時候給予物質獎勵。強化孩子正確良好的行為觀,久之,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必會有所改善。

孩子有攻擊性行為的時候,不要指責,防止孩子情緒變得暴躁

攻擊性行為是孩子成長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不良行為,對孩子健康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父母們一定要對此重視,

一旦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一定要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為孩子一生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