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美好的大自然帶給我們美好的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傷害(自然災害)。而人類要想生存就必須與自然抗衡,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界教會了我們,人要生存就要服從自然的法則。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人要生存,人的一切就必須符合自然法則才會幸福完整。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法國教育家、文學家、哲學家盧梭,就曾提出教育的方式有3種:來自自然的教育、來自人的教育和來自物的教育。自然的教育指的是我們的才能和哭官的自身發展,人的教育指的是別人對這種發展的干預,事物的教育是指的是我們從對我們產生影響的事物那裡獲得的經驗。

從以前三點來說,我們對自然的教育是根本無法支配和

撐控的

;而事物的教育我理解其中有一部分可以

撐控

,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家長的格局、思想以及家長對事物正確的認知及對孩子的引導;而我們能夠做到和改變的也就只有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很大一部分來自孩子的家長。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這個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是,家長的教育是有前提的——教育要符合自然規律!

如果要符合自然規律家長對事物正確的認知則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家長教育裡的重中之重!

香港TVB最近有部紀錄片就講述了香港人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香港名校只招收

一月份出生

的孩子。因為

月份大的孩子比較有優勢。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為了能讓孩子進名校香港的媽媽發明了一句:

贏在射精前。

假設你很幸運進了名校, 在名校裡還得比拼才藝。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接著出現了

興趣班鄙視鏈

學鋼琴、學游泳的就不要做朋友了,要跟學馬術、學豎琴、學高爾夫的做朋友,這樣才能顯示出你是上層人。

香港家長給孩子創造了好的環境,本意就是想讓孩子從小在好的環境中養成好的習慣。從這個觀點出發的話,倒也可以理解。

問題是上名校學習的主體是孩子,但是為主體選擇的是家長,這本身就是個矛盾。而這個矛盾來自於帶有很強的逐利心的家長,他們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說法:“孩子小,不懂!我是監護人!我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高起點的人生”。”

理由

充份

,為了讓自己的做法看起來很有愛、很無私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偽真理:“為了孩子將來能有成就、能不貧窮,我為他設計好一切!因為他小不懂事!”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我有時候真覺得現在的小朋友就像我們看到的盆景。在很小的時候園藝員就把設計好的架子弄好,小植物們按照這個架子的形狀生長就可以了。不管你植物本身想怎麼長,只要按照園藝員的設計長,將來肯定會得園藝獎,能賣個好價錢。這個結果,比起植物的成長本身及成長過程要重要的多。

好可憐!但是小植物們自身的成長內在激素可不會聽從園藝員的,他們會在每次生長的時候都要按照自己的成長軌跡來,而不是設計好的架子。因為他們有天性,人即使想改變,萬事萬物內在的力量也不會改變。這就是自然給予我們的——內在力量。天性不會因為外部條件的改變而改變。

植物會這樣,那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定會這樣的。自然的成長規律是無法用人的外在力量去改變的。最可怕的是,當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內因起作用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想法(這個內在的想法和需要是不受人本身的控制)。可是這個想法能實現嗎?父母在面對社會競爭激烈

的現況

會同意嗎?

有一個詞

叫做

人生百態。也有句話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

從上面的文字中我懂得了人生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的思想更沒有完全一樣的。人的思想不會完全一樣,那麼,做為人,他對自己成功的定義也就存在著很大的區別。而做為父母的把成功定義的太單一,太簡單。妄想著把孩子也都教育成一樣的。這可能嗎?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曾說:“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兇殘和自私的物種,而愚昧和逐利是造成兇殘和自私的本源。”

以前覺得他說的那樣偏激,而現在我覺得他說的這樣貼切。

雖然有人提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讓我們彌補自身的一些不足這種科學道理。家長們就開始用在孩子對事物沒有體驗、判斷、思考能力的時候就強加給孩子過份強調的等級觀念。由於過份的強調了等級觀念,對於孩子內因會不會接受,孩子一生過得快樂不快樂都顯的不重要了。就變成了過得有沒有思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孩子人生裡的結果是有錢的、有地位的就是成功。

但是,當我們把來自人的教育太過強調,那麼就會使自然教育和來自事物的教育這三者之間發生衝突。孩子從出生就已經被父母定義為:父母為了實現成功的自我來對孩子進行養育。

這種教育還有意義嗎?

問題是即便是這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不能有話語權。因為父母給了你最好的條件,你不能失敗,你不能有錯,你不能做自己。你失敗了就是我當父母的失敗了,給我們家丟臉了。

教育就變成了,孩子今天的快樂是父母的用錢換來的,孩子明天的成功是否幸福還重要嗎?

在這樣的思想下,有很多孩子被逼的沒辦法輕的就開始討厭學習,重的就死給你看。因此我們心理諮詢室,每到孩子考試前,都會迎來一個孩子厭學諮詢的高潮。

孩子的表現千奇百怪,父母的表現百般無耐啊!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一段話:“孩子,我讓你讀書用功,

不是為了讓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希望你在將來,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了意義,你就有了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也許這才是我們對教育和養育孩子的應該有的態度吧!

既然我們想本著自然生長的規律對待孩子,那麼我們可不可以試著用以下二點來教育孩子。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1、學會傾聽孩子。

孩子從生下來就想很想與我們溝通,開始他們用哭來表達。餓、不舒服、痛,或者是想支配你。請靜下心來好好聽聽。

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只有我們能聽懂孩子的煩惱,孩子的需要,我們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心裡。

傾聽,是教育的一種話語,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是一種平等而開放的交流。

你可以只是靜靜的、耐心的聽著他說的煩惱、高興、悲傷等等。不必迴應。當他需要你出現在幼兒園的親子時間裡,當他在他的世界裡需要一個支點時,你出現了。孩子會用最好的行動回報你,會在他的心裡給你留出一大片天地。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2、多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少為他們做事情。讓孩子自己體驗出人生中難免

會遇到傷害的問題。

當我們活著的時候每時每刻都會與痛苦相伴。但是孩子在童年遇到的痛苦基本(遭受的孽待及特殊情況除外)都是身體上的,遠沒有成年世界裡的痛苦那樣絕望。所以讓他們在小的時候就學會怎樣面對,處理這些事情。遠比等到成年了在去修正來的簡單。

孩子小的時候長牙會發燒;吃了髒東西會肚子痛;有時候會因為季節變化而感冒這些都是自然界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自然在強健孩子的身體,只要他們能在這些考驗中成長那麼他們的身體將會比無強壯。孩子自己跌倒了,會自己爬起來,他能把自己四肢弄斷的可能有多大。除非他當時站在高處往下跳。

桌子、石頭、牆碰到他了,能有多痛。

再小的孩子也絕對不會輕易把自己弄的遍體鱗傷的,他們有保護自己不受傷的能力。

現代父母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偶象來保護著。正是這種過於保護,讓孩子本來在該體驗生存法則的時候失去了機會。一個人的人生經歷越少,那他在未來能生存的可能性也就越少。

過於溺愛孩子和一點也不關心孩子的結果都會讓他們走向極端。放鬆心態,讓孩子順其自然的長大。把成年人的觀點收起來,把那些非讓小植物長成形狀的架子收起來。

父母如果非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話,那就給他們空間,讓自然和生活去教育他們。讓他們從自己的體驗中學會生存。

力克。胡哲在《人生不設限》中說:錯的並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對自己人生設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視野,看不到生命的種種可能。

真正的人生是用人生體驗換來的。我們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教育孩子,影響孩子。

為什麼有白天黑夜?人與動物一樣嗎?植物的生長規律是什麼?錢是什麼?怎麼對待金錢?用一串串的問題,用生活中的實踐,去解決他們自己遇到的一切問題!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們迴歸自然

心有魚,而力不足

如果自己不夠強大,再喜歡的東西放在你眼前也無能為力,只能這樣乖乖的

看著,這就叫:心有魚,而力不足。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