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矯正的新方法 系統破冰法 第二章第四節 恐懼心理對口吃的影響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胡冰,這一節課給大家講一下恐懼對口吃的影響。

多數口吃朋友說話時特別是發生口吃時,會感到呼吸急促、胸悶氣短、心跳加快,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其實是緊張的表現。同時,大家還會感到心裡越緊張、口吃越嚴重,而心裡放鬆的時候,口吃卻比較輕甚至不會出現口吃,是不是啊?這就說明緊張對口吃的影響最大、也最直接。只要把這個緊張去掉,讓我們說話時能夠放鬆下來,那麼我們的口吃就會減輕一大半。大家說是不是啊?那麼如何才能去掉緊張呢?

心理學上說,緊張是由恐懼引起的,換句話說緊張的根源就是恐懼。只要克服了相應的恐懼,它所對應的緊張也就消失了。因此,只要把心裡的恐懼克服掉,那麼我們說話時心裡就不會緊張了,我們的口吃也會減輕一大半。而恐懼正是影響口吃的三大心理原因之一,而且它還是對口吃影響最大的心理原因,所以在這一節課給大家詳細講一下恐懼的基本知識。

恐懼是怎麼樣影響說話的過程的呢?下面給大傢俱體說一下。在前面給大家講過,我們要想說話必須滿足四個條件:一是肺部撥出氣流;二是氣流引起聲帶震動;三是嘴巴舌頭配合;四是大腦的控制協調。恐懼會影響這其中的三個條件,第一點,當我們的心裡出現恐懼時,首先它會引起呼吸系統的緊張,我們會感到胸悶氣短,呼吸不暢,很多人會感到氣不夠用了,而說話離不開氣流,氣流紊亂了,說話自然會發生紊亂從而容易出現口吃。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恐懼會引起控制聲帶的肌肉的緊張痙攣,這些肌肉一旦發生緊張痙攣,我們的聲帶就會緊緊閉合、打不開,聲帶打不開就無法震動發聲了,所以我們會發不出聲音來,而這其實就是難發音的根源。

關於難發音的根源是聲帶閉合打不開,這個理論的更詳細的證據以及解決的方法,我會在後面一章《口吃矯正的方法》裡給大家講解,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第三點,恐懼會影響大腦的功能,使人的知覺、記憶和思維過程發生障礙,失去對當前情景分析、判斷的能力,並使行為失調。而說話的過程離不開大腦的控制協調,恐懼使大腦的控制協調能力紊亂了,那麼說話就會出現問題從而出現口吃。在恐懼的作用下,有的人會感到思維混亂、大腦空白,想說的話都會忘記;有的人學會了一些口吃矯正的方法,但是在恐懼的作用下會忘記使用這些方法或者說方法會用不好。因此,對於恐懼比較嚴重的朋友,最好是矯正口吃的方法和克服恐懼的方法同時練習,這樣練習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關於恐懼對說話的過程的影響就講完了,接下來給大家講一下有關恐懼的基本的知識。

恐懼,是一種人類及生物的心理活動狀態;是情緒的一種。恐懼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恐懼的傾向是逃避。

恐懼存在於大腦的潛意識中,受潛意識控制。大腦的意識分為兩種:一種是顯意識,就是明顯的我們能夠察覺到的意識,顯意識控制我們自主的行為,比如抬手、放手、搖頭等等;另外一種就是潛意識,潛是“潛能”得“潛”,就是我們不能察覺到的意識,潛意識控制著我們非自主行為,比如心跳、呼吸、習慣、慾望、情緒等等。顯意識只佔大腦的5%,潛意識卻佔到95%,因此,潛意識比顯意識強大得多,潛意識的能量是顯意識的三萬倍,如果它們發生衝突,獲勝的肯定是潛意識。顯意識擁有邏輯思考能力,也就是認知能力;潛意識則相反,沒有認知能力,不能區別好壞。所以說,學習理論只能改變顯意識,不能改變潛意識,更不能改變受潛意識控制的恐懼。

恐懼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先天的恐懼,就是不需要學習、一出生就有的、本能的恐懼,比如對高度的恐懼,這類恐懼由潛意識產生並且儲存於潛意識中;第二類是後天形成的恐懼,也就是我們出生後透過學習產生的恐懼,這類恐懼首先產生於大腦的顯意識中,然後被潛意識接受並最終儲存於潛意識中。

比如對蛇的恐懼,這種恐懼就是後天形成的。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是不害怕蛇的,前段時間網上有個新聞,印度的一個小孩在玩耍的時候竟然咬死了一條小蛇,而且還是一條毒蛇,但是這條蛇太小還沒有毒性,所以這個小孩沒有受傷。這個小孩之所以不害怕毒蛇,就是因為他還沒有認識到蛇有危險、會傷害到人,他的意識中還沒有形成對蛇的恐懼。

我們出生的時候不害怕蛇,後來透過各種途徑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了蛇的危險,比如家長的教育、看到別人被蛇咬傷或者自己被蛇咬過。這些途徑的學習大部分是由顯意識完成的,顯意識學完以後便形成了一個關於蛇的恐懼的記憶,然後儲存在潛意識中。下次再看到蛇的時候,之前的關於蛇的記憶馬上就被潛意識搜尋到,接著立刻產生恐懼來向我們預警。也就是說,後天的恐懼形成以後,潛意識主要是靠過去的記憶來判斷對這個事物是否恐懼以及恐懼的大小。

這便是後天的恐懼形成的過程以及形成以後影響我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後天的恐懼形成的過程中,影響它的主要是大腦的顯意識;而後天的恐懼形成以後,影響它的主要是大腦的潛意識了。

恐懼有很多種,其中對口吃影響最大的有三種,一是對口吃的恐懼,二是對人的恐懼,三是對環境的恐懼。大家想一下你們的心裡有沒有這三種恐懼?先說一下對口吃的恐懼。對口吃的恐懼是大多數口吃者都有的,這是一種後天形成的恐懼。後天的恐懼就是產生於大腦的顯意識,最終儲存於大腦的潛意識中。我們剛開始出現口吃的時候是不害怕口吃的,也沒有口吃丟臉的想法,更不會在意它,甚至有的人都不知道這叫口吃。

後來隨著口吃的加重、口吃的次數增多,我們受到了別人的嘲笑或者家長告訴我們口吃不好、口吃丟人,我們的顯意識由此產生了口吃丟臉的想法,口吃丟臉的想法又產生了對口吃的恐懼心理,這種恐懼被潛意識接受並存儲起來,從而形成了對口吃的恐懼的記憶。恐懼的傾向是逃避,有了對口吃的恐懼後,多數人便開始逃避口吃,逃避口吃的行為包括:遇到口吃找個詞替換、繞過去或者不說了。大家想一下,你們有沒有對口吃的逃避行為?遇到口吃,每逃避一次便產生一次對口吃的恐懼的記憶,於是潛意識裡的對口吃的恐懼記憶就越來越多,對口吃的恐懼就越來越嚴重。這就是我們對口吃的恐懼加重的過程。

有的人搞不清楚自己說話時究竟在怕什麼,其實透過上面的講解我們就能明白,我們對口吃的恐懼,其實害怕的不是口吃本身,我們的顯意識害怕的是口吃引起的不好的後果,比如口吃會讓我們丟臉、會受到別人的嘲笑或者口吃會影響我們的交流;而潛意識對口吃的恐懼則來源於過去的記憶。

因此,要想克服對口吃的恐懼,我們需要做到兩點:一是要克服顯意識裡的對口吃的恐懼;二是要克服潛意識裡的對口吃的恐懼。

先說第一點,如何克服顯意識裡的對口吃的恐懼,那就是要改變對口吃的認知,改變口吃丟臉的想法,做到這一點,我們的顯意識便不再害怕口吃,不再產生更多的對口吃的恐懼。我前面講的這些理論就是在幫助大家改變對口吃的認知,這其實是心理學的認知療法。什麼是認知療法?認知療法就是透過學習理論改變認知,認知改變了就能夠改變對事物的態度和看法,就能夠克服顯意識產生的恐懼。

認知療法能夠克服顯意識裡的恐懼、能夠讓顯意識不再產生恐懼,但是它對潛意識裡的恐懼沒有效果。為什麼呢?因為潛意識沒有認知能力。所以,大家聽完了這些理論課後,顯意識認為口吃不可怕了,心裡會感到輕鬆一點,但是潛意識裡對口吃的恐懼的記憶沒有改變,說話遇到口吃時恐懼還是會比較嚴重。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明明知道“口吃不可怕”,但是說話遇到口吃還是會害怕的原因。

那麼如何克服潛意識裡的對口吃的恐懼呢?潛意識裡的對口吃的恐懼的記憶怎麼改變呢?除了認知療法以外,在心理學上還有很多克服恐懼的方法,這些方法我會在後面一章《口吃矯正的方法》裡給大家詳細講解。

好,對口吃的恐懼就講到這裡,下面再說一下另外兩種影響口吃的恐懼:對人的恐懼和對環境的恐懼。對人的恐懼包括對異性的恐懼、對領導的恐懼等等。多數口吃者和異性、領導說話時恐懼非常嚴重,從而導致口吃也非常嚴重,對老人、小孩說話時恐懼就比較輕,所以口吃也比較輕,這就說明對人的恐懼它對口吃的影響也非常大。是不是啊?

不僅如此,對人的恐懼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的影響也非常大。比如對美女的恐懼會導致很多人不敢和女孩交流,從而不敢談女朋友,進而影響到了婚姻。我以前口吃最嚴重的時候就不敢和女孩說話,女孩越漂亮恐懼越嚴重,口吃越嚴重。還有對領導的恐懼會讓我們在領導面前表現很差,給領導留下了一個不好的印象,這樣就影響了我們的事業的發展。是不是啊?而且在實踐中我發現:透過一系列克服對人的恐懼的訓練,學員的口吃也會減輕很多。所以說,我們不能忽視對人的恐懼對口吃的影響。但是很多老師卻只強調了對口吃的恐懼,忽略了對人的恐懼,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口吃矯正的效果。

對環境的恐懼對口吃也是有影響的,比如在安靜的環境裡說話,口吃會比較嚴重,但是到了一個嘈雜的環境口吃就會輕一些。同樣的找美女問路,有的人在十字路口問路時恐懼會輕一些,但是到了大型超市裡面問路時恐懼則會嚴重一些,這就是明顯的對環境的恐懼的不同。

對人的恐懼和對環境的恐懼主要是由潛意識控制的,顯意識對它們的影響不大,因此認知療法對這兩種恐懼的作用很小,要想克服這兩種恐懼需要使用其他的心理學的方法,這些方法在後面一章再詳細講解。

有的人說:認知療法也可以克服潛意識裡的恐懼。比如,我們在樹林裡看到了一種不認識的蘑菇,由於不認識它,所以我們無法確定它是否有毒。這時候我們便不敢碰它,害怕它,擔心它有毒。這個時候如果來了一個人,這個人看到這種蘑菇以後馬上開始採摘起來。我們問他這種蘑菇有毒嗎?他說沒有毒,可以吃,而且還告訴了我們它的名字。我們上網一查,果然可以吃。於是我們便馬上不再害怕它,對它的恐懼馬上就消除了。

根據上述例子請大家思考兩個問題:一、我們克服對這種的蘑菇的恐懼是否用的是認知療法;二、我們對這種蘑菇的恐懼是否來自於潛意識中?

現在我說一下答案:第一、我們克服對這種蘑菇的恐懼用的就是認知療法;第二、我們對這種蘑菇的恐懼不是來自於潛意識中,而是來自於顯意識中。

我們剛開始見到這種蘑菇的時候,因為不認識它,所以不能確定有沒有毒,這時候我們的顯意識會產生恐懼,恐懼的目的是發出警報,告訴我們要注意、它可能有危險。由於不確定,所以這種恐懼不會進入潛意識中,而且這是一種未知的新事物,所以大腦的潛意識中也沒有儲存與之相關的恐懼的記憶。當我們透過某種方式認識到它沒有危險的時候,這種警報馬上解除,顯意識產生的恐懼就消失了。而潛意識中也沒有對它的恐懼,所以我們對它的恐懼也就消除了。

這件事情說明:認知療法克服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是對熟悉的事物的恐懼,認知療法的作用就不大了。比如蜈蚣,大家都見過吧。因為蜈蚣有毒長得又難看,所以很多人都害怕它。但是蜈蚣可以吃,大家知道嗎?以前看過一個電視劇《神鵰俠侶》,裡面有個叫洪七公的就吃蜈蚣。我也聽朋友說過蜈蚣可以吃,後來在網上一搜,蜈蚣確實可以吃,但是我知道了以後,還是不敢吃,我相信大家知道了以後,敢吃的仍然不多,多數人還是會害怕它。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蜈蚣是我們熟悉的事物,我們從小就害怕蜈蚣,對蜈蚣的恐懼已經進入我們的潛意識,在潛意識中形成了恐懼的記憶了,這時候即使我們的顯意識知道了蜈蚣不可怕、可以吃,但是因為潛意識沒有認知能力,所以潛意識不會改變,潛意識裡的關於蜈蚣的恐懼的記憶也不會消除。因此,大家還是會害怕蜈蚣。

有的人說,恐懼是人人都有的,恐懼是一種保護我們的預警機制,它的存在是告訴我們要遇到危險了,從而提前採取措施遠離危險,所以說,恐懼對我們來說是有好處的,不需要去克服。這種說法對嗎?

恐懼人人都有,這話不假,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恐懼的大小不一樣,有很大的個體差異。說話時恐懼大的人,往往口吃也比較嚴重;說話時恐懼小的人,往往口吃也比較輕。所以說,恐懼大的人,就很有必要去克服恐懼;而恐懼小的人,則沒有必要了。應該因人而異,區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大家說是不是啊?

另外一點,雖然說恐懼對我們來說有好處,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適當的恐懼能夠保護我們免受傷害,我們是需要的,要接受它的存在。但是過度的恐懼對我們來說就有壞處了,就應該去克服它。比如有的人對異性的恐懼非常大,不敢和異性說話,從而影響到談戀愛以及婚姻;再比如有的人打電話的恐懼很大,從而嚴重影響到工作生活,像這樣的恐懼壞處就很大了,就應該去想辦法克服掉,大家說是不是啊?

也就是說,正確的對待恐懼的態度是:適當的、不影響工作生活的恐懼要接受它;而過度的、影響工作生活的恐懼則需要克服它。克服恐懼的意思並不是要求大家去追求一點恐懼也沒有,而是對於那些影響我們工作生活的恐懼,去減少減輕它們,直到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很小、我們能夠帶著剩下的少量的恐懼去工作生活就可以了。

各位朋友,關於恐懼對口吃的影響就講到這裡,大家聽完有什麼問題歡迎和我交流。到這裡關於口吃矯正的理論認知方面就講完了,這些理論能夠幫助大家重新認識口吃,改變對口吃的看法和態度,對口吃的看法和態度改變以後,很多朋友的口吃就會減輕一少部分,這就是認知療法的作用。但是要想把口吃矯正好,僅僅靠認知療法是不夠的,大家還要學習其他的口吃矯正的方法,包括克服恐懼的方法、解決難發音的方法等等,而這些正是我在下一章要詳細講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