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管理思路跟送孩子上學是一樣的

生活和工作能夠分開嗎?

時間和地點似乎將他們分割成了人生中的兩部分,卻又以相同的邏輯將他們連線在一起。

我發現有些管理思路和送孩子上學是一樣的。

有些管理思路跟送孩子上學是一樣的

1、只有走出那一步,“不可能”才變成“可能”

兒子有起床氣,我最初提議步行上學時,他每次都說:不可能。

不管我怎麼苦口婆心地說,身體太胖需要加強運動,步行上學是不錯的方式,都沒有用,越說他越不耐煩。

直到一天,他媽媽一早有事不能送他,我告訴他送他的方式只能步行。

最初出門他心裡還憤憤不平,要牽著他的手都會被甩開。

走了一段,他停下來,一面卸下他那沉重的書包一邊朝我“嗯”了一聲。我背上他的書包繼續走,過馬路的時候,我牽著他的手他也沒有拒絕。再走一段,他開始跟我講為什麼卡卡西不用螺旋丸……太陽初升,他也在朝陽升起中醒了過來。

面對這30分鐘的路程,最初幾天他還有期待他媽媽會繼續送他,但是眼看他媽媽起床洗漱之後送他上學大機率會遲到,也就無可奈何地跟我步行去上學了。

隨後,就跟當初夏天會騎電動車送他上學,冬天會開車送他上學一樣,自然而然地,每天就是步行上學了。

公司管理共通之處:

公司一項制度的施行或者一個專案的推行,在很多人的眼裡,最初是“不可能”,當這項制度或者這個專案必須要進行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矛盾。

這個矛盾,在推進、磨合的過程中,會一步一步化解。化解的方法,可能是在有可供選擇的基礎上相互妥協,可能是彼此真誠,可能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共同目標。

面對不可能,前進一步,克服困難,才會變成可能。

當那前進的一步變成習慣,便會打破更多的不可能。

有些管理思路跟送孩子上學是一樣的

2、積極是一種有驅動力的習慣

為了能夠更早到達學校,在路上不用那麼趕,兒子一改以前那種早晨的鬧鐘響了多遍才會起床的習慣,他總是在鬧鐘響起的第一時間起床。

最初起床他還讓我幫他下餛飩,他會躺在沙發上眯一會兒,我會以他吃得太多為由少下幾個。後來,為了早晨能夠吃到更多,他起床後就會自己去下餛飩。

毫無疑問,步行上學讓他養成、或者說培養了他好幾種好的習慣。

公司管理共通之處:

積極的公司氛圍,會帶來更多的積極行動。

當公司員工有自我驅動力時,管理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有些管理思路跟送孩子上學是一樣的

3、大處之外見小處,才是見全貌

上學的路上,少了其他的干擾,我們聊的話題越來越多。一些之前“沒時間”講的話他也會跟我說,我才瞭解到他秋遊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班級裡的哪個同學比較搞笑。

我發現他戴的學生卡是隨便塞一張紙進去的,我幫他重新制作了一個;我反覆強調,紅領巾要洗乾淨……路上一起行走的這段時間,他不會像在家裡那樣焦躁,我們能夠以心平氣和的心態來溝通。

我期盼那些我幫他糾正的生活細節,會在他的心裡留下一些美好的種子,不一定就是在應對當前的事情上,而是在於應對之後更多的事情上。

公司管理共通之處:

治大國若烹小鮮,離得足夠近才能拍到更好的照片。

就像脫不花說的那樣,員工的心裡有很多真實的想法是不會說出來的,或者會是有選擇性地說出來的。

在一個公司當中,領導跟員工之間的溝通,需要營造一個特定的場景。

在這裡,領導跟員工能夠坦誠、深入的溝通。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真實的問題才會浮出水面,更好的解決方案才會出現。

有些管理思路跟送孩子上學是一樣的

……

我知道,有一天當我們都忙,沒法接送兒子上學的時候,他完全可以自己走回家。

總會有一天,他不再需要我們去送。總有一天,他行走的距離會在我們的控制之外,那些走過的路,會是他重構一條自己的路的起始。

而當一個公司的員工不斷進行良性成長,總會有獨擋一面的那一天,甚至能跟公司一起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