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的角度談談如何“坐月子”

從中醫的角度談談如何“坐月子”

從中醫學的觀點來看,分娩之後,產婦身體處於“多虛多瘀”狀態,乃“多事之秋”,產褥感染、乳腺炎、子宮脫垂、產後抑鬱、蝴蝶斑等都嚴重威脅產婦,需要辨證進行一系列的中醫調養,使身體恢復到產前的狀態,所以坐月子這一傳統習俗與中醫養生保健有著不解之緣。

從中醫的角度談談如何“坐月子”:

1.穩定情緒,調和七情

情志泛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變化,簡稱七情,它是人們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反映。中醫認為情志是由五臟之氣化生的,若情志失調,則容易損傷臟腑氣血,影響人體健康。

《素問·舉痛論》雲:“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憂則氣鬱”。情志過度會導致臟腑氣機失調,所以要調節情志,使人體氣機通暢,防止疾病的發生。

歷代養生家非常重視情志與人體健康,主張新媽媽要情緒穩定,七情調和。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攝生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高、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並說“此十二少者,養性之要契也”。這十二少中,對於情緒的調攝佔了絕大部分,可見,調攝七情,保持體內陰陽平和,對產後康復具有重要作用。

產後的女性,由於生理上的變化,精神比較脆弱,加之壓力增大,有可能分生產後抑鬱症。因此,一定要在家裡保持歡樂的氣氛,尤其是丈夫應該體諒妻子,在精神和生活上都給予支援。

反之,就容易導致“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屬於產後心理障礙的一種,大體分為三種情況:①產後心緒不良;②產後抑鬱症;③產後精神病。

產後被認為是第四妊娠期,也是婦女心理的特殊時期,產後抑鬱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徵中最常見的一種型別,指既往無精神病史,而分娩後出現情緒障礙。文獻報道,國外產後抑鬱發病率為 3。5%~33。0%,國內為 3。85%~18。48%。我國嚴重產後抑鬱障礙的患者機率顯著低於西方國家。究其原因,許多學者認為這與中國傳統的產後“坐月子”習俗有關。這一過程中產婦被作為照料的中心,得到足夠的重視和關注,體現了家庭的支援 和尊敬,因而也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安撫。

️️️因此,中醫早就認識到精神情志活動是人體臟腑功能活動的體現,與人體生理病理密切相關。精神愉快,心情開朗,情志暢達,臟腑和調,機體的抗病能力強,可以維持人體的健康狀態而不發病。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