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相關記者所有,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閣”所有。備註也引用於新華社,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需本人同意後方可轉載!

邢臺市五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可點選開啟),結合看效果更佳!

編輯不易,君若喜歡打個賞!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2年 劉志偉攝

邢臺拖拉機廠

根據農民的意見,改進產品設計生產12馬力小型拖拉機,深受農民歡迎。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2年 劉志偉攝

全部用國產裝置裝備起來的大型煤礦——邢臺

顯德汪煤礦

提前一年半建成,從開工到建成共用了五年零九個半月,為國家節約投資20%。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2年 趙連升攝

邢臺縣堅持植樹造林,全縣已造林87萬畝,各種果樹67萬株,不僅控制了水土流失,保持了生態平衡,也為山區人民致富創造了條件。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3年 趙連升攝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果樹研究所

技師

王金章

在邢臺縣

漿水公社前南峪大隊

設立科研基點,探索板栗高產穩產的管理技術,使當地平均株產由1978年的17。7斤上升到37。2斤,居河北省首位。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劉志偉攝

邢臺礦務局

東龐煤礦

新建的一座年產180萬噸原煤的大型現代化礦井,1983年12月30日正式投產。

沙河市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1年 趙連升攝

沙河縣把26萬畝荒山荒坡作為自留山和責任山劃給社員,並頒發證書,宣佈30年不變,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圖為沙河縣

候峪公社寨底大隊

社員在“責任山”上挖坑植樹。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黨支部書記李長庚(左二)在學校試驗室瞭解情況 1988年 趙連升攝

沙河市

顯德汪鎮欒卸村

捨得花錢辦教育,每年撥款8萬多元興辦教育事業,還高薪聘請11名教師解決師資不足的困難,並採取獎學金等辦法鼓勵青少年求學上進,現在這個村已形成從幼兒到成人的一條龍教育體系。

南宮市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2年 趙連升攝

南宮縣保溫瓶廠

實行定員、定額和獎懲制度,調動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經濟效益。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8年 劉志偉攝

南宮市農村職業學校

是一所培養專業戶的學校,該校設有果林、飼養、蔬菜、食用菌四個專業,建有159畝實習基地,11個勤工儉學工廠。學校創辦一年來已培訓學員426人,還有一個68人的長期班正在學習中。

臨城縣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8年 趙連升攝

臨城縣

梁村鄉

青年農民

馬佔春

(右)1984年高中畢業後認真鑽研食用菌的培養和加工技術,發展蘑菇生產,4年盈利5萬餘元。她還在全縣10個鄉辦起食用菌培訓班62期,義務向3000多人傳授種蘑技術,在她的帶動下,全縣已有3000戶農民從事蘑菇商品生產,僅此一項農民增加收入120萬元。

柏鄉縣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9年 白連鎖攝

柏鄉縣設立政務公開欄,將招工、招幹、農轉非、化肥發放和職稱評定等群眾關心的問題張榜公佈,增加了政務工作的透明度。這是縣長

馬明佔

在群眾趕集時講解這期政務公開欄目的內容。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9年 白連鎖攝

柏鄉縣職業中學

日本雙慶株式會社

合資興辦的

雙慶服裝廠

,這個工廠是1988年8月投產的,1989年上半年出口長衫達48萬件,創匯摺合人民幣182萬元。

鉅鹿縣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0年 路林攝

鉅鹿縣在抗旱鬥爭中發動群眾修復舊井七十五眼,擴大水澆地面積四千多畝。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5年 劉志偉攝

全國新長征突擊手、

鉅鹿縣育紅小學

少先隊大隊輔導員

楊紹秋

為孩子們講解拖拉機構造。

威縣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2年 趙連升攝

河北省重點產棉區之一的威縣,由於生產責任制不斷完善,全縣33萬畝棉花平均單產由去年的55。5斤提高到81。8斤,總產達到2700萬斤。僅棉花一項,威縣今年人均收入可達150元。

臨西縣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4年 趙連升攝

臨西縣37歲的

王繼英

(右)被任命為

縣聯營牧場

場長。王繼英原為養牛專業戶,3年生產牛奶10多萬斤,純收入2萬6千多元。而有7名職工,26頭奶牛的縣畜牧場,因經營不善,建場8年虧損9萬多元。

邢臺市八十年代老照片

1987年 王裕量攝

臨西縣

邢莊村

王秀娥

王桂雲

張新華

等10名女青年,聯合向全縣女青年發出結婚不要彩禮的倡議,全縣已有五千多名姑娘積極響應。(八十年代除了大辦特辦超辦婚禮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