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內心的孩子過來,跟她交談,你需要處理的情緒就會浮出水面

不要剋制自己的情緒,充分地去體驗。如果你會畫畫,再畫幾張表現你做這些事情的圖畫。也許作為一個成年人,你現在還是可以做這些事情,我在自己的治療過程第一次經歷這個階段時,做了一種如今經常讓我的來訪者做的練習。

等孩子們都上床睡覺以後,我會躺在一把搖椅裡,輕輕搖晃,閉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孩子。我彷彿看見一個小女孩,梳著長長的淡黃色髮辮,穿著紅色的牛仔靴。然後我張開雙臂,喚她過來,問她需要我為她做什麼。她第一次出現時,顯得很悲傷,跺著腳,穿著紅靴子,很生氣,狠狠地甩著辮子。但她和我交談的時候,我意識到我現在必須照顧好她,也明白了她作為一個孩子,究竟失去了什麼。我們會在躺椅裡相擁而泣。

我花了不少時間,反覆做這個練習。如果你請你內心的孩子過來,她也會跟你交談。你可以把每次發生的互動寫在日記裡。

另一個跟你內心的小孩建立有效聯絡的技術,我稱為“玩偶療法”。去商店裡買一個長得像3~8歲時的你的洋娃娃,要找一個你喜歡的,把她帶回家,跟她說話。得把她放在床上、化妝臺上或是沙發上,這樣,她就總是在顯眼的地方提醒你她需要你。問問她,她錯過了什麼,她需要你為她做什麼。把你心裡的想法寫下來,以免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漸漸遺忘。你可以對寫下的東西進行回顧,以明確自己還需要釋放哪些情緒,以及怎樣滿足自己兒時未能滿足的需要。

隨著這一過程的深入,你要允許那個孩子或洋娃娃以不同的年齡跟你交談。讓她進入青春期,甚至長到18歲。在艱難的青春期,對母親能提供幫助的強烈渴望,往往還深深烙印在許多女兒的記憶中。如果你的記憶繼續前行,進入到20幾歲甚或成年時期,你要跟上它。如果你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環境,一點時間,你需要處理的情緒就會浮出水面。

(麥克布萊德《母愛的羈絆》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