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我揍你

“你聽話不聽話,不聽話揍你,”小男孩假裝沒聽見,果然屁股挨一個巴掌。

“你再不老實點,回家有你好看。’’看小男孩爸爸那一臉不耐煩,旁觀者的我沒有理由不相信他說的話是真的。因為這話不僅耳熟,而且親眼目睹親身經歷。

曾幾何時,包括現在,聽話是檢驗一個好孩子的標準,甚至後面都沒有之一。聽話的孩子意味著父母省勁又省心,畢竟又有誰不想生活得省事些呢。不聽話的孩子父母不僅費心費力,關鍵是長輩的權威在一個“熊孩子‘’面前消失於無,而且是赤裸裸地挑戰呀。權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意味著面子,面子是什麼,面子用男人的話來說,那可是比命都重要的事呢,翅膀還沒長硬居然敢在老子面前橫,反了天了。

我老公在家中排行老三,據我婆婆講,小時候就他捱打最多,有一次因為去河裡洗澡,公公打完,婆婆打,讓長記性。我老公被打得沒地兒躲,爬到了一顆大樹上,後來公公婆婆的氣消了,喊他下來,結果我老公歪在樹上睡著了。

我小時候比較聽話,但也有不聽話的時候,有一次不記得是因為什麼事,反抗了媽媽,結果媽媽拿起一根木棍就要打,幸好我眼疾手快,早跑遠了。我弟弟就沒我那麼幸運了,每次父母打他,他不僅不跑,而且隨便打,越打越硬氣,脖子裡的青筋都要撐破,也絕不低頭,所以父母越打越生氣,越生氣越使勁兒打。家裡的荊條本打算用來編竹筐,結果全用來打我弟弟了。

我們被打得聽話了嗎,顯然沒有。因為知道父母最大的招數就是打一頓,那還怕什麼,不聽話或者做錯事大不了就再挨頓打,又不是沒有被打過。

重要的是從小捱打的孩子長大了會很自然地用暴力對待他的孩子,我們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不也活得好好的。是啊,個子該長長,畢業了照樣找工作,一樣能討到老婆。

問題的關鍵在於每一代人都有屬於他的責任和義務。整體而言,時代在進步,但個人的進步絕不會隨著時代自動完成。

每當我的孩子不聽話時,尤其是令我氣到眉毛倒掛時,我真想打一頓算了,多解氣呀。但轉念一想,這次出手,下次還會想著用拳頭來解決。忍了又忍,憋了再憋,因為打真的解決不了問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始終治標不治本,因為我真心希望我的孩子在將來能徹底擺脫“棍棒底下出孝子”。

當然不是不想打,也不是不敢打,而是我總認為有比打孩子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014年清明節,我回老家,和四歲的侄子發生了衝突。

我:“看那麼長時間了,休息一會,把電視關了”

侄子:“我再看一會”

我:“時間到了,把電視關了。”侄子假裝沒聽到我的話,也許真沒聽到,顯然電視裡的動畫片比我的話好聽兩倍不止呢。

又過了幾分鐘,他依然沒有關電視的任何跡象。

我:“你到底關不關,你不關我關” 我走到侄子身邊,一臉的不好惹。

侄子:我一會就關

我:最後五分鐘

成交

我看著表,我提醒時間到了的時候,侄子坐如鐘,穩如磐石,我上去把電視關了。結果四歲的侄子又熟練地打開了電視,我關他開,幾個回合下來,難分勝負。一不做二不休,我直接拔掉了電源,侄子竟然不慌不忙,又給插上了。

我無語到崩潰,如果以後我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我該怎麼辦,他才四歲哎,我居然搞不定。

回鄭州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一個月之後,我在車上聽到了一個節目叫親子百課,就是講家庭教育的,自然而然我就成了這個節目的忠實聽眾。人就是這樣,思想在哪裡,才有可能走到哪裡,如果你都沒有想到,又何談有機會接觸甚至擁有呢。

就像十年前買房的人肯定是賺了,十年前我就有能力付個首付,可是我沒買呀,不是我付不起,而是我壓根就沒想到要買房。所以知道和做到的差距有多大,大到孫我空的一個筋斗雲。打孩子的父母也許覺得天經地義,孩子是我的,打他怎麼了,也許打過之後挺後悔的,甚至暗暗發誓,下次絕不再打。關鍵在於既然有反思就要有行動,行動才能帶來改變。

每每提及我讓侄子關電視的經歷,內心不免感慨,如果沒有這段經歷,我可能不會那麼重視孩子的教育,更不太可能成為一個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所以每次想起,每次感謝,讓我提前預判了問題並及早規劃且付諸了行動。

管理學上有句話:

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

,放在這裡同樣適用。

再說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是想讓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還是想讓他成為一個便於掌控的木偶呢?想要前者,你需要去學習,想要後者還需要學習,兩者都想更需要去學習。開車要考駕照,因為無證駕駛後果很嚴重。當父母你以為是人的七情六慾,天生就會啊,不信,你大可試試,反正你是在拿你的下一代在做賭注,賭資比考駕照的成本大了去了。

父母不改變不成長,只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我是孩子我都覺得冤,憑什麼呀,什麼都不給我,還指望我成龍成鳳,能成人就不錯了。

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