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催孩子越慢 因為你沒有這樣做

越催孩子越慢 因為你沒有這樣做

做父母的應該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早上起床要催孩子,吃飯要催孩子,做作業要催孩子,但是越催孩子反而動作越慢,有的父母甚至急得暴跳如雷了,孩子卻慢條斯理,最後鬧得烏煙瘴氣。

其實,孩子潛意識裡已經習慣了父母的催促,只要父母不催,說明還有磨嘰的時間,直到父母厲聲呵斥甚至懲罰他的拖拉行為,他才會抓緊時間,但是這樣的“抓緊時間”並不是孩子真正意義上學會了時間管理。

磨嘰不是孩子的本意

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督促就不寫作業,或者原本1小時完成的作業非要用3小時才能完成,常常為孩子的磨嘰而苦惱。

我分析了孩子磨嘰的原因並總結了三點破解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鑑:

原因一,孩子不能全身心投入做作業。

之所以不能全身心投入,是因為習慣了父母的監督,只要父母不監督,他自然會進入“放鬆”狀態,認為該“自由”一會兒了。

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學習的良好習慣而陪伴孩子做作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最好做到1+0。5,1是指孩子自己,0。5是指父母只需投入一半的精力來陪伴孩子做作業即可。

只有孩子有了獨自一人做作業的空間他才會慢慢掌握時間,否則孩子始終會認為你不在的時候就是他“放飛”的時候。

原因二,孩子遇到難題逃避、不願意去思考。

此時孩子為了逃避難題,只能用發呆、做小動作的方法來打發時間。

這種畏難情緒是後天習得的,一旦做得好會得到讚賞,做不好就得不到讚賞,或者對知識點不夠理解,不知從何下手,同時又害怕受挫,就會停止思考。

遇到難題,如果父母親馬上介入指導,不但剝奪了孩子獨自思考的能力,而且並沒有讓孩子體驗解決困難這一過程,自然就不會具備迎難而上的精神了。

這裡可以選擇讓孩子先去思考,做錯了也沒關係,讓孩子講出他的思考過程,這時候再加以糾正效果會更好,孩子既體驗了思考難題的過程,同時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原因三,孩子為了逃避父母佈置的額外作業。

孩子不喜歡做作業也是天性使然,很多時候並不理解為什麼要做作業這件事,心裡牴觸但又不能不接受,所以只好夾在兩難之中耽誤時間。

有的父母總是在孩子做完作業後額外佈置功課讓孩子練習,其實我們需要分析一下這樣做的必要性究竟有多大。我們刻意採取這樣的方式來輔助孩子鞏固知識點:

先讓孩子自己思考一下本單元哪裡還有不太懂的知識點,再將不懂的知識點分批次進行復習,每攻克一個知識點可以得到一個獎勵。

這種陽性強化法會使孩子慢慢養成自我總結不足的習慣,它的重點就會關注在怎樣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怎樣逃避額外功課這件事上了。

越催孩子越慢 因為你沒有這樣做

用孩子的思維來理解孩子

作為父母,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在用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呢?

這裡給大家做個選擇題:

孩子在看動畫片,但是他還要去上培訓班,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你會怎樣對孩子說?

A 孩子,我們要去培訓班了,快關電視吧。

B 孩子,快關電視,再不關就要遲到了!我數三聲……

C上前直接關掉電視機,拉孩子走。

然後你可以回憶一下,當你說出以上某一句話的時候,孩子會有什麼反應。

A 再讓我看5分鐘。

B 好的,馬上。(但是依然不動)

C 聽你的指令,但是情緒很不好。

如果你是上面選擇題裡的任意一種方式,說明你並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那怎樣才是用孩子的思維去理解孩子呢?

還是剛才那個題,這時候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

A 孩子,你看動畫片的樣子好認真呀,內容一定很精彩吧?

B 孩子,我覺得你很喜歡看這個動畫片,看得這麼入神。

以上這兩句話首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部動畫片確實太好看了,真是越看越想看,捨不得關電視機。

緊接著,你可以說

但是你馬上要去上課了,如果繼續看的話可能會遲到,你覺得應該怎麼做才能不遲到呢?

此時你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他的回答無非這兩種:

A 又要去上課了……我還沒看完呢。

B 那就早點出門唄,可是我的動畫片還沒看完呢。

因為先前你對他看動畫片時心情上的理解,所以此時的孩子其實已經明白了你的意思,只不過他畢竟還是孩子,喜歡看動畫片這件事一定是大於去培訓班上課的。

這時候絕不要掏出成年人的思維去制止他或者反駁他,而要用這樣的思路說:

寶貝兒,媽媽知道看動畫片是件快樂的事,因為任何空閒時間都可以繼續看,但是上課是有時間限定的,如果我們遲到了,就違反了我們的時間規則喔。

這裡要說明一下關於時間規則,這個時間規則是先前要和孩子達成一致並且要長期遵守的。比如今天必須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是什麼,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未完成,那其他自由活動的時間就要減少。

沒有按時去上培訓班,那今天玩的時間就要相對壓縮,這樣利用彈性制來管理時間,不僅是給孩子樹立規則,也是對他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小小的懲戒。

越催孩子越慢 因為你沒有這樣做

讓孩子做時間的主人

做父母的很多時候都會幫助孩子來管理時間,而忽略了讓孩子自己去管理時間這件事。

我們成年人的時間都由我們自己來掌握,孩子的時間應該由孩子自己來掌握。

我的孩子今年小學二年級,以前也是一個慢慢吞吞需要我督促的孩子,曾經因為他的磨蹭使我焦灼不堪,後來我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研究與實踐,最後效果非常好。

首先,我選了一個孩子比較平靜地時候跟他說:

媽媽想跟你商量一件事。平時你的時間都由媽媽來負責管理,所以媽媽經常會催促你做這做那,從明天開始,媽媽決定把你的時間交還給你,由你自己來掌握好嗎?

孩子很痛快的答應了。其實孩子並不明白什麼叫自己管理時間,但是因為他感受到了你對他某種權力的下放,讓他覺得自己可以做主了,所以他會很容易答應。

第二天早上,鬧鐘響了,我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催促他,而是做自己的事情。一開始他並沒有馬上起床,又過了10分鐘,等我再去看他的時候,他已經開始穿衣服了。

於是我去廚房做早餐,等早餐做好後,我看他在上廁所,手裡拿著自己的手錶。

此時我確信,我的方法起了作用!把時間交還給孩子去管理,他便開始由被動變為主動,不再等待媽媽去催促,因為他知道媽媽不會再催促了,他自然就要開始關注時間了。

這裡要注意的是,因為時間觀念還尚未形成,孩子對遲到並沒有什麼概念,怕遲到的其實是父母。如果在孩子自我管理的初期他出現了遲到的現象,這很正常,同時也讓孩子學會承擔了自己行為引起的後果,對他也是一種警示。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但同時又伴隨著很多擔憂,恨不能幫孩子清除所有障礙,達到成年人所期望的樣子。

但是因為成年人一味的包辦代替、急於求成,不僅無法達成目標,很有可能還會南轅北轍,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感慨自己為孩子付出那麼多卻看不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的原因。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在正確的方法之外“包裝”一層孩子的思維,然後再來引導孩子,把時間交給孩子來管理,讓他做時間的主人,這才是培養時間觀念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