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把話說完

這是一位教育家經常向家長講述的故事,感動了數以千萬的家長,也感動了我。

讓我把話說完

一位母親問5歲的兒子:“如果媽媽和你出去玩,我們渴了,很想喝水,但我們沒有帶水,你的小書包裡恰巧有兩個蘋果,你會怎麼做?”,兒子歪著腦袋,想了一下,說:“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

聽了兒子的話,這位母親很失望。本想像別的父母一樣,先訓斥孩子一番,告訴孩子自私是可怕的,再教孩子以後該怎麼做;可就在話即將出口的一剎那,她忽然改變了主意,蹲下,輕輕摸摸兒子的小臉,溫柔地問:“能告訴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兒子眨眨眼,一臉童真地說:“因為……因為,我想把最甜的那一個,給媽媽”,霎時,母親眼裡淚光漣漣,一把抱住兒子,親過不停。

讓我把話說完

已經過了輕易被感動和流淚的年齡了。

每次讀這則故事,自己同故事裡母親一樣,眼裡閃動淚花。那一刻,心是無比的溫暖與美好;那一刻,總想把這溫暖,永遠刻骨銘心。

慶幸這位母親,因為有對兒子的寬容和信任,使她不但感受到了兒子的愛,還避免了險些錯怪孩子。

慶幸5歲的兒子,因為有母親的信任,給了他把話說完的機會,自己善良純真的心聲,才得以流出。

真是一對幸運的母子啊!

讓我把話說完

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給予孩子把話說完的機會?

生活中,我們是不是用心去觀察瞭解自己的孩子?

生活中,我們是不是已經習慣用成人的思維去判斷猜測孩子,以至扼殺了孩子的童真?

同樣是一個故事

媽媽看見6歲的女兒扒在馬桶上,小手伸進馬桶的水裡不停划動,一向愛乾淨的媽媽大怒,不由分說地拉起女兒,用打女兒小手來懲罰她。小女孩幾次要爭辯,都被氣極的媽媽堵了回去,只好乖乖地流著淚,聽媽媽不停“教育”。

之後的女兒,變得非常“乖巧”,大人說什麼便做什麼,不調皮,不任性,媽媽很是滿意。然而鄰居和老師發現,女孩非常膽小,甚至有些木訥,女孩的媽媽幾年後才知道,這一切都源自那次“馬桶事件”。其實,女孩並不是在馬桶裡玩水,而是聽到媽媽給爸爸說“戒指不知道掉到哪裡去了”話後,她想幫媽媽找回那枚心愛的戒指。

讓我把話說完

馬克思有句經典的話:“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

每一位父母,天生就是教育家,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如果女孩媽媽能像男孩母親一樣,讓女兒把話說完,女孩後來的性格、人生,也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在生活的單行道上,沒有也許,沒有轉彎,沒有回頭,有的只是懊悔!

讓我們微笑著站在孩子身邊,仔細聆聽,用心觀察,讓他們把話說完。

感謝您的閱讀,您的點贊、關注、轉發,是我最大的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