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說要“接納孩子”,可接納太多,會慣壞吧?

總有人以為,給孩子的愛與接納,需要有個“度”,少了固然會讓孩子缺愛,多了也會把孩子慣壞。

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就根本沒弄明白,

“接納”和“慣”,根本就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

看過這篇之後,相信你對“接納”會有更深的理解。

總說要“接納孩子”,可接納太多,會慣壞吧?

1

為人父母,總會有那麼一些自我懷疑的瞬間:

當孩子膽小如鼠,縮在你懷裡不敢見人;

當孩子達不到目的就大哭打滾,半天也哄不好;

當孩子和你大喊大叫,對你說各種難聽的話;

……

你是否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我緊跟時代,學習先進育兒理念,儘量去溫柔堅定,去共情去接納,去理解和尊重孩子,熊孩子卻依然是一副頑劣的樣子,一點都不乖不省心,是我做錯了,把他慣壞了嘛?

是不是我真的需要退回傳統,少給孩子笑臉,日常吼一吼,揍一揍,孩子就能聽話懂事一些,不作那些么蛾子了?

都知道要去“接納孩子”,但是搞著搞著就總是未免心虛:你說要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接納個性,接納缺點,接納情緒,甚至接納錯誤,可是這樣不論是非的接納,是不是搞得太沒原則一些了,

這接納多了,會不會接納出一個熊孩子來啊?

2

如果你這麼想,就是沒搞清楚接納的概念:

接不接納,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行為;

  慣不慣,是一種行為,而不是心態。

這倆根本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概念,所以肯定是無法討論清楚的。

事實上,在

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心態是一個維度,行為是另外一個維度。

把這兩個維度集合在一起,可以組合出四種養育風格,看圖會更明白一些:

總說要“接納孩子”,可接納太多,會慣壞吧?

不手寫漢字很多年,見諒……

 橫座標代表你對孩子的天性是否接納:

“接納”是“無條件的愛”——你無論什麼樣子,爸爸媽媽都愛你;

“否定”則是有條件的愛——只有你夠好夠優秀,爸爸媽媽才愛你。

縱座標代表你對孩子的問題是否採取積極的行動:

積極的管教方式是“幫助”——大人主動來幫助孩子解決他的問題和困難;

消極的管教方式是“忽視”——認為一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對孩子採取“放任自流”“順其自然”的策略。

由這兩組座標組合出來的四種管教風格,其實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典型。

總說要“接納孩子”,可接納太多,會慣壞吧?

右上第一象限代表“溫柔堅定”管教風格的父母:

這種父母願意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並且會積極的用各種方式去幫助孩子變得更好,並且堅定執行自己的管教方針,如果孩子一時沒有進步,也不會因此而責怪孩子,依然會繼續愛孩子。

左上第二象限代表“控制型”的父母:

這種父母不接納孩子的缺點,對孩子總是各種不滿意,但是他們會花費很多心思去幫助孩子改正缺點,但是如果孩子沒有按照符合自己的預期發展,他們則會非常有情緒,覺得孩子辜負了自己的付出。

右上第四象限代表“縱容溺愛”型的父母:

這種父母可以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但是他們會容易忽視孩子身上的問題,即便看到了問題也不認為自己需要干預,而是寄希望於孩子“大了就好了,現在還小,要抓緊時間好好寵”。

左下第三象限就代表“有毒父母”了:

又覺得孩子很差勁各種數落,又不想去做點什麼去幫助孩子,認為孩子這麼差勁都是孩子自己的錯,這種父母估計是不會來看育兒文章的,這裡就不多說了。

  “溫柔堅定”的管教風格當然是最好的,當然也是最難做到的,咱們在育兒路上自我學習自我精進,就是想要成為這樣的父母。

比較多見的是“控制型”和“縱容型”的父母。

控制型就是傳統上那種嚴厲的父母,不能否定這種父母對於孩子的提高有非常好的作用,孩子倒也是沒“慣壞”,但是這種風格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因為父母對孩子長期的否定以及控制,會比較容易讓孩子有自卑膽怯乃至依賴的問題。

而“溺愛縱容型”父母,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熊孩子父母”了,雖然這種孩子普遍不缺自信,但是往往是“野蠻生長”的,比較容易沒規矩並且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才是真正的“慣壞了”。

總說要“接納孩子”,可接納太多,會慣壞吧?

3

所以,孩子被“慣壞”,並不是“接納”太多的問題,而是

你心裡對孩子進行接納了之後,你的行為上又做了什麼?

舉個栗子,譬如說今天孩子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亂髮脾氣了,你會怎麼做?

有的父母的做法是“不慣毛病”,認為小孩子不應該發脾氣,發脾氣是犯錯,於是用各種懲罰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不去發脾氣。

這種做法就是典型“不接納孩子”的表現,總這麼做孩子雖然可能表面上“不發脾氣”了,但是他會把情緒壓在心裡,從而產生其他心理問題。現在的父母普遍都能明白這麼簡單粗暴是不對的。

那什麼叫做接納孩子呢,就是你的心態上先有這麼個預期:孩子年紀小,情緒控制不好,失望了鬧起來也是很正常的,不要對他要求太高了。

有了這麼個接納理解的心態,你的行為上肯定就不可能粗暴了。

同樣是不粗暴的行為,你依然有兩種選擇——

你是要去

積極幫助孩子

:安撫孩子的情緒,過後再和他覆盤,讀繪本講道理做遊戲教他如何控制情緒,如果孩子下次控制不住情緒,也不生氣,繼續和孩子一起努力……

或者你不懂如何幫助孩子,只能夠

消極迴避問題

:忽略孩子的情緒,只是以不哭為目的,一味轉移孩子注意力,用糖果和電子產品來哄高興就完事。

各種處理方式孰高孰低,相信諸位父母們都有判斷。

總說要“接納孩子”,可接納太多,會慣壞吧?

4

總而言之,咱們為人父母,去接納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沒有錯的,孩子也是人,值得被像個人一樣的對待,娃都是親生的,別再去搞那種簡單粗暴的“犯了錯就打屁股”的馴獸模式了。

只是我們應該意識到的是,

當我們在心態上接納孩子之後,行動方法上是否可以跟得上這個心態,是否能做到積極的有所作為,切實的幫助到孩子。

學習先進的育兒理念,不能只學一個“接納”的新觀念就好了,還需要學習具體處理問題的“方法論”,才能去做更好的父母啊!

要知道,小孩子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的問題,永遠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你就算對孩子做對了所有事情,也一定免不了他各種調皮,各種鬧騰,各種闖禍。

但是你要有信心,

只要你對孩子有所要求有所期待,並且一直都積極努力的去管教,你就是個稱職的父母,再溫柔也絕對不會慣壞他。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有一個“第一象限”型別的好父母吧!

總說要“接納孩子”,可接納太多,會慣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