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謎與說課

昨晚的學校元旦晚會上,我給學生出了個謎語。這個謎語是我在上大學時聽到的,認為還是很合理而有意思的,不像有的謎語,有些牽強。謎面是:曹操赤壁兵敗。打兩個中國歌星的名字。

大家開始猜,有說林俊杰的。我想這麼下去恐怕猜不出來。就提示他們:你想想看,曹操赤壁那次打了敗仗,誰最高興?

這時,有人說:諸葛亮最高興

(諸葛亮不過是高階打工仔,他高興是高興,最高興的人還輪不到他吧)

繼續等,有人說:劉備。

我說:好,那麼你看:劉備很高興,它可以對應哪個歌星的名字?

有幾個男生想到了:劉歡,對,劉歡。

我向他們豎起大拇指。

接著提示:答對了一個。那你再想還有誰也是最高興的?

學生說:孫權

我:同樣的道理,你們想那另一歌星名字是

“孫悅!”大概是有了足夠的鋪墊,好些女生幾乎是脫口而出。

我再次豎起大拇指。

順便說一句,這兩位歌星,在00後的孩子們看來,還是有些陌生,儘管對於我們八零後來說,這二位那些年可是紅遍大江南北的人物。時光匆匆,當年,“80後”還是年輕一代的代名詞,可如今,連90後都在慨嘆自己老了。

之所以記錄下來這件事,是又要回到作為本職工作的教學。以前的學校,不管你怎麼教,只要你成績好,學生沒太反感,那就行!現在學校,領導反感滿堂灌,總嫌你講得太多,學生自主得太少。對此,我也想辨析一下,什麼叫滿堂灌,或者,就說什麼叫灌?如果把書上知識一味照本宣科不加解釋的講或念給學生聽,那大概叫灌。如果在講課中,對知識有自己的具體而生動的解釋,有分析、思辨和探討,然後得出結論,這恐怕不能叫“灌”吧。如果在上述分析、辨析環節,多透過提示、提問等方式調動學生的思考,回答,以此推動課堂進展,這個課堂氣氛和學生注意力都會更好一些。這大概就是所謂“教師是學生思想的助產士”,也是現在領導想要看到的吧。

儘管我曾認為:後兩個“如果”的情況,其實沒有本質區別,關鍵還是看老師的知識功底,只要你把知識融會貫通,又有一定閱歷,善於類比,更注意思路的清晰和嚴謹。就算你一直悶頭在說(重難點關鍵處放慢),不與學生搞什麼互動,其循循善誘的效果與蘇格拉底式的一問一答也不見得差多少。聽傳統授課和名人演講,都是這第二個“如果”,延續這麼多年,效果不也很好嗎?

但是:名人演講畢竟都講的故事和常識性思考以及勵志,好懂!理化學科的知識和思維就難太多了。傳統的教授法固然有使學生基礎更紮實更全面的優點,但在培養學生思維和自主探討問題的能力上還有許多不足。雖然在這學科教學上我也算個老教師了,也有一些經驗,但不可倚老賣老吃老本,還要學習,制定一個小目標,也就是先全面達到第三個“如果”的程度。就像我在給學生解謎語時的那樣。這當然要求有更多的學習和備課,不能只靠往日積累臨場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