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三個方面,娃的未來不用愁

因為妻子在異地工作,一般週末和節假日才能回家,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我這個爸爸在帶孩子。

育兒不是小事,放在哪個家庭當中都當作頭等大事。

但真正的育兒過程中,卻基本沒什麼大事,全是吃喝拉撒、雞毛蒜皮的小事。

作為家長,我們萬萬不可小看育兒中的小事。孩子一個不起眼的簡單行為,一種微小的習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最後都會不自覺地內化成一種性格。

01小行為,大文章

春節期間,兒子經常哭鬧著跟妻子去超市,並想方設法讓妻子給他買個玩具,將之前定期買玩具的約定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妻子想著平時陪他少,就沒有明確拒絕。

而且每次買了玩具之後,還沒超市門口就要急著拆開玩具包裝,先玩弄一番。有次他在路上玩,不小心將玩具掉在地上,摔壞了,還哭著要求媽媽重新買給他。

如此折騰幾次,妻子意識到不能再縱容孩子這樣的行為。

其實兒子從小在買玩具、零食方面就表現得特別有求必應、急不可耐;買到手之後也總是猴急著拆開,因此也出了不少意外。

這些行為往小了說是小孩子缺乏耐心,往大了說就是缺乏延遲滿足的能力。

所以兒子上了一年幼兒園之後我們就跟他約定了定期、認真買玩具的規矩,沒想到他快速試探出媽媽的心理後,開始故伎重演。

小孩子這樣,也是由他們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決定,有其自身道理。

嬰幼兒時期,孩子在哺乳、冷暖、舒適等方面的基本生理需求父母應做到及時的迴應和照顧。這樣不僅能讓孩子迅速地停止哭鬧,其實也給了孩子更深層次的安全感,其內心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有利於孩子的發育和成長。

但到了一定的年齡就不能再縱容孩子有求必應,急不可耐的行為了。尤其是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進行集體生活和學習之後,就必須有意識地逐漸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了。

關於延遲滿足心理學方面有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實驗者發給4歲被試兒童每人一顆好吃的棉花糖,同時告訴孩子們:如果馬上吃,只能吃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能吃兩顆。

研究發現,

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軟糖而等待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他們不僅在上學期間的成績更好一些,而且在以後的事業中表現也較為出色。

因此,孩子的一些不起眼的不當行為,尤其是延續幼兒時期的一些慣性行為,具有隱蔽性,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不可忽視。

02微習慣,大裨益

小孩一般都比較喜歡吃零食,我兒子也不例外,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隻挑符合自己口味的零食。

因為吃零食導致生病去看醫生的時候,我都會後悔自己在孩子吃零食的時候沒盡到監管、約束的責任。其實這時候兒子也隱約意識到不能隨便吃零食,要不然容易生病,要去醫院看醫生,還得吃藥,甚至打針。

看出這點後,我決定跟兒子一起改掉原來吃零食的一些不良習慣。零食可以吃,但要培養和建立好的習慣。

兒子特別喜歡奧特曼打怪獸的系列節目,對裡邊的各種奧特英雄和怪獸非常熟悉,如數家珍。

為了讓兒子儘量少吃零食,而且每次嘗試吃不同的零食,我想出了一個他也很喜歡的主意。

讓他吃零食時扮演不同的奧特曼或者展現不同的奧特曼形態,而讓不同的零食扮演不同的怪獸。每次吃零食就像奧特曼打怪獸,為了營造氛圍,增強效果,吃零食的時候還可以觀看奧特曼的動畫片。

兒子為這個提議興奮不已,自己制定了每週吃零食的頻次和具體時間。還同意我可以替他選擇一半的零食種類。

我們就這樣愉快地達成了協議。

現在他如約按照每週一、三、五放學後看奧特曼和吃零食。他把自己看動畫片和吃零食兩個方面都管理得井井有條,不再額外要零食吃。還順帶培養了收集奧特曼卡片的愛好,格外投入和認真,就像大人集郵一樣專注。

如果我強制不讓他吃零食或者指定吃什麼,一定會引起他的牴觸甚至反抗。但讓他自己參與進來,讓他有種代入感,有自我掌控的感覺,他就會主動、自覺很多。

另外透過引導他對看動畫片、零食的合理規劃,自主決策,極大地提升了他的自我成就感和自豪感。這也是對他最大的自我約束,他會非常自覺、認真地執行我們達成的方案。有時我有事,讓他多看一集奧特曼,他卻會果斷拒絕我。

更意想不到的是他透過收集卡片培養了規律、認真做事的好習慣。幼兒園老師也向我們反映他的專注力和學習能力提升了很多。

所以

不要小看培養孩子一個良好小習慣的力量,它對於孩子當下,乃至以後的成長、學習、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03好性格,大未來

說實話,在兒子的性格和脾氣方面之前我是沒太關注和在意過的。覺得孩子還小,只要不影響跟別的小朋友玩耍,不影響上學就行。

直到有次我在聽廣播的過程中,無意聽到羅輯思維和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老師分享的他自己的一個家庭小案例。

當時聽了羅老師的分享後,思想受到很大的啟發和觸動,意識到自己在育兒方面的欠缺和落伍,彷彿給我打開了一扇大門。

羅老師的分享很簡單,就是他們家會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他會正式而誠摯地邀請每一位家庭成員參加,不管年齡大小。

這當然包括他的小兒子,但因為小兒子年齡太小,開會他根本插不上什麼話。但因為羅老師的認真和堅持,他小兒子就在家庭會議開始的時候宣佈“會議開始”幾個字。

剛開始可能有些滑稽和搞笑,但是小兒子宣佈會議開始後羅老師他們就開始認真地進行發言和總結,跟在公司開會沒什麼區別。

慢慢地小兒子的“會議發言”也就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發言一樣重要並受重視,每次開家庭會議,小兒子也就非常認真地宣佈會議開始。

羅老師介紹

,他用這種身份認同的方法成功改善了小兒子的性格,使他的性格變得明顯更加溫、開放。

不僅是性格變得更好,相信羅老師的小兒子在爸爸的精心培養下,未來也是不可限量。

這觸動我的原因就是,好性格也是可以精心培養的,並不是像我想象得那樣靠遇到困難和挫折去磨礪出來的。

而且父母的這種刻意培養,可以給孩子最大的信心和底氣,是孩子終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04

印度有句古諺語說得非常好:

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而孩子行動、習慣、性格的播種就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只要我們肯用心播種,就會讓孩子收穫命運的果實。

做好這三個方面,娃的未來不用愁

做好這三個方面,娃的未來不用愁

做好這三個方面,娃的未來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