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回顧】10月22日晚19: 00,《關係》課程回顧及第一期覆盤環節

課前覆盤環節:所有學員圍成內外兩圈,相互提問和複述:學到了什麼?實踐了什麼?需要提升和改進什麼?

家庭中的三角關係

角色扮演,體驗四種關係距離,說出感受

1,父母關係較遠,離孩子更近,可能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

2,孩子與父親或母親關係較近,可能影響孩子擇偶,長大後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

3,父母關係較近,離孩子較遠,父母過於統一,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

4,父母關係均等,都給孩子均等的愛,有利於孩子性格形成,學習正常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

常見的七種親子關係型別:

溺愛型,期待型,干涉型,暴力型,矛盾型,忽視型

父母角色在家庭教育中迴歸的策略:做好六個者

陪伴者,啟迪者

促進者

引導者

分析者

參與者

疏導者

父母三放棄,教會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放棄說教,接納是最好的說服

放棄比較,每個孩子都會閃閃發光

放棄控制,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好的親子關係

放棄誨人不倦但毀愛不斷的說教

放棄對孩子不符合年齡和自身的期待

放棄以愛為名,把孩子禁錮在牢籠裡的控制慾

不要讓孩子感受到被父母放棄,要對孩子有一定的要求

不怕早戀怕暗戀,早戀是早點練習,暗戀是內耗

親子溝通法則

法則一,分清關係中的我情緒區,對方情緒區和我們衝突區

處理方式分別誰情緒大誰負責,共情傾聽,各自暫停

如何判斷誰在問題區:誰擁有負面情緒,誰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誰想解決問題

法則二,認清溝通中的溝通障礙

命令,指揮,控制

警告,訓誡,威脅

規勸,說教,佈道

給出建議,解決方案或意見

說服教育,進行邏輯辯論

評價,批評,表示不贊同,責備

讚揚,表示贊同

歸類,嘲笑,羞辱

解釋分析診斷

安慰,表示同情

調查,質問,審問

退出,分散注意力

分組練習:在以下案例的溝通中,你出現了哪些溝通障礙

1。孩子說,我太討厭這些數學題,要麼是太難了,要麼是我太笨了

2,我在學校太可憐了,沒有朋友跟我玩,我不知道跟他們說什麼

法則三,用雙贏法則化解衝突

明確父母和孩子的需求,書面列出所有解決方案,比較,選出最優方案,總結調整改進

成年人找諮詢師的目的是找一個情緒穩定的人托住自己,所以時刻讓孩子感受到“有媽媽在”,才能托住孩子

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自然後果,自然發生,沒有任何干預,孩子透過自己選擇而直接體驗到的後果。當孩子體驗了不好的自然後果後,媽媽不能評判和說教,否則作用會大打折扣。

邏輯後果,有人為干預產生的後果,父母為了教育孩子或使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會使用這種干預的後果。

正確的邏輯後果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相關,如孩子不好好洗澡,定時關水是相關,不講繪本則是不相關

尊重

合理

如果一定要使用邏輯後果,請先問自己這個問題:這個後果是讓孩子在為過去的事情付出代價,還是會幫助感受到鼓勵而有所改進,去為未來學習

家庭會議

流程:

感恩/致謝

評估上次家庭會議執行情況

確定本次家庭會議主題

職責/分工

行事曆

家庭娛樂/特別時光

要點:

時間10-30分鐘

每個人都舒服放鬆的地方

物品:一支筆,三張紙(主題紙,會議記錄紙,特別時光紙),一支發言棒

避免:將家庭會議變成說教或控制孩子的工具;讓孩子完全主導會議;沒有每週進行;沒有錯開情緒不好的時候;一言堂或棄權(保證每個人都有發言機會,想要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必須學會說服別人)。

孩子的收穫:傾聽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尊重的態度,感恩的心態,合作,價值感和歸屬感,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帶著愛放手

父母不放手,會形成什麼樣的親子關係

挾持型:包辦代替/擔心多,孩子依賴父母,無法獨立生活

寄生型:控制限制多,孩子沒有獨立思想,太順從或叛逆,如媽寶男,啃老族

體驗活動:一直挾持孩子按自己的指引走路,各種擔心,然後指責孩子長大了還什麼都不會,離不開你

共生型:你和孩子是彼此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精神上共生,誰也離不開誰

體驗活動:對掌,談感受

帶著愛放手,讓孩子更好地獨立和成長

1,在哪方面,你很難對孩子放手?

2,你的問題/恐懼是什麼?孩子想要什麼?

3,你真的願意放手嗎?

4,你可以做到最小的一步是什麼?

5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這一步?會堅持嗎?

避免隱形攻擊和情感綁架。

課程結束的體驗活動:毛線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