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位不罰——隔代養娃不商量

六零後是一孩化的主力部隊,剛踏上社會的時候,正趕上改革開放的高速執行期。因此六零後成了愛崗敬業的典範,獨生子女了,家務的壓力陡然降低,有大把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但時代不允許啊,年輕人啦,別虛度了青春。於是,一個個都成了加班狂、工作狂。工作時間拉長了,家庭一孩化支出降低了,我們親手創造了人口紅利。

這些都是大道理,說些家長裡短吧。作為一個六零後,我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只允許要一個孩子,養娃的經歷一閃而過,艱辛也罷,快樂也罷,陪伴兒子成長的機會僅此一次,許多人還在懵懂無知的時候,孩子已經長大了,想重新體驗,彌補一下不足的地方,此生機會不再。即就是積累了再多的經驗,也基本無用,養娃,對我輩而言,那是人生的唯一,過後不補。

生活的魔幻就在於,誰也無法預設未來。只生一個孩子,註定許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此生僅此一次”,孩子上學的過程、求職的過程、戀愛到結婚成家、買車、買房,都只一次,只要一步到位,概不會有二次麻煩。於是,六零後竊喜,似乎都有大功告成的輕鬆愉快,自由安排自己的退休後的生活,已成定局,誰也無法阻擋。但是,別高興太早,六零後,你要替兒子養兒子,只生一個的後果在這裡等著你。這也是趨勢,是宿命,它不是哪個機構或專家預設的,它襲來的時候誰也擋不住。你怨不得兒女,不是他們沒有責任感,他們確實顧不上,你更怨不著人家的單位。要怨只能怨社會趨勢和風氣,誰讓你當初只生了一個、如今悠閒自得?

於是,我在老伴的帶領下,帶上自己的必備品,義無反顧地搬進了兒子家。婆媳矛盾是自然會有的,不過我覺得沒有那麼不可調和,無非是彼此不熟悉,相互都有了明顯的拘束和不大自在罷了。沒什麼,我們讓著點唄 ,收斂一下自己的習慣,體諒一下年輕人的懶惰和隨意,不要老想著教育後代,你沒那麼多責任,這個世界正確答案到處都有,不是你腦子裡存留的那些固定模式,什麼也別說,一切都就過去了,明天依舊美妙,就這麼簡單。

我們的目標就是帶娃,其他一概不多過問,當然,孩子們問起來,自然會掏心掏肺。孩子剛出生,躺在那兒很安靜,這時候照顧的重點當然是大人。於是老伴精心設計出食譜,和兒媳婦充分討論後,交到我手上。拿著這份食譜方案,穿梭於商店超市和菜市場,不避嚴寒,日復一日。前半生沒有逛過的商店全補上了,見識了曾經聞所未聞的古怪商品,回來一說,她們說早就成歷史了,反遭她們嘲笑一頓。

兒媳給孫女取了個英文名 yomi,她叫起來就是悠米、悠米,我聽到的是有米、有米,鼠年嘛,有米吃,真正的大吉大利,這個名字叫起來叫人心裡樂。小悠米喜歡大人關注自己,一、兩個月的時候還只能躺著,媽媽不在身邊,閉著眼睛她也能感覺到,小腿伸一下就開始哭,只要你把手伸到她脖子下面,馬上就停了哭泣,知道有人要抱她,實在令人驚奇不已。再往後來真是一天天在變化,自己玩的時候,做再多的動作也吸引不了她,如果不想自己躺,你從身邊走過,眼神就一直會跟著你,發出求助的呻吟,使人不得不躬腰抱起她。

人常說愛小孩是人的天性本能,這回我總算體會到了。不過我想,我們的愛可能直接來源於小孩的反應和她與外界的互動。小悠米還很小的時候,反應可機靈了,你幽默、有滑稽的動作,她就會哈哈地笑,你扮個鬼臉她就很緊張,只要你一直表演下去,她一直就會有相應的配合,真是讓人慾罷不能。七八個月以後,最感興趣的事兒就是外出了。兒子媳婦上班走了以後,小悠米略顯無聊,抱著她的時候手一直指著窗外,只要看見奶奶換衣服,馬上就顯得很興奮,她知道要下樓了,一進入電梯,咧嘴就笑。

小孫女才八個多月,撫養她長大成人,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兒子上班在外地,兒媳也是早出晚歸,養育悠米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我和老伴的肩上,說不定以後還會有二孩、三孩,隔代養娃的路指不定有多長?累不累?當然累,一旦換來兒子們輕聲細語的謝謝,一下子就覺得值了,孫女的小手抓抓你的臉龐、朝你咯咯笑的時候,才發現是自己離不開她,而不是兒子要你替他養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