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中“建築大師”的愛情萌翻了

鳥中“建築大師”的愛情萌翻了

近日,在瀋陽市沈北新區蒲盛路雨潤蔬菜交易中心旁一條小河邊,一處中華攀雀的雀巢吸引了瀋陽、盤錦、本溪等多地攝影師和鳥類愛好者們的注意。當天他們在這裡冒雨觀測拍攝中華攀雀育雛、小攀雀出籠起飛的情景。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在現場看到,築在一棵楊樹上的攀雀巢在風雨中來回飄蕩,但並未影響鳥兒一家的溫馨與浪漫。三隻鳥寶寶將頭伸出巢外,憨態可掬,而鳥爸爸和鳥媽媽則頻繁地往返捕食育雛。攝影愛好者們全神貫注等待拍攝雛鳥初飛並安全返巢的畫面,因為按照他們的經驗,這窩小鳥即將離家遠行,十分難得。

鳥中“建築大師”,毛絨絨一家萌翻了

記者透過查詢資料瞭解到,中華攀雀是國家二級保護鳥,被稱為鳥中的“建築大師”。中華攀雀築巢,喜歡在小河兩岸柳樹、樺樹、楊樹等枝條間,型為吊窩。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的葉,花,芽,花粉和汁液等。

現場記者看到,一棵緊鄰河邊的楊樹下吊著一個小巧精緻的鳥巢,幾隻小中華攀雀不時發出悅耳的鳴叫,鳥爸鳥媽辛勤地飛來飛去給孩子們送回食物。它們有著高超的攀緣技巧,能在細小的枝條上90度懸空站立,簡直是鳥中的“雜技高手”。

中華攀雀體型很小,身長約11釐米左右,比麻雀略瘦小一些。雄鳥頂冠灰,臉罩黑,背棕色,尾凹形;雌鳥及幼鳥似雄鳥但色暗,臉罩略呈深色。小鳥比成鳥身材更小些,露出巢的小腦袋毛茸茸的,機靈可愛。看到父母送回食物,三個小傢伙爭相恐後探出頭來張嘴取食。

攝影愛好者叢勝枝介紹,中華攀雀選址很挑剔,一是生態綠色,二是依山傍水。中華攀雀屬於候鳥,溼地裡比較多見,在楊樹上制巢的比較少,在瀋陽罕見。往年他們多在盤錦等地拍攝,今年能在瀋陽拍攝,讓他十分興奮。“這也說明我們瀋陽環境有了提升,中華攀雀屬於瀕危鳥,希望市民對它們加強保護。”叢勝枝說。

築巢求偶育雛雀,鳥兒界的愛情萌得傳奇

中華攀雀被稱為鳥中的“建築大師”,這可不是浪得虛名。記者看到,中華攀雀的巢,如同一隻毛靴子。其巢不是建在樹杈上,而是選擇一根樹枝,將巢穴編織在上面,風一吹就在空中盪來盪去,如同鞦韆一般。據攝影愛好者張先生介紹,中華攀雀築巢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柔韌的小樹枝、樹皮、楊柳絮,還有馬鬃、羊毛等為主要材料,一層層纏繞、編織。更有意思的是,中華攀雀的巢特別富有愛情的味道。

張先生說,中華攀雀一旦確定在哪兒安居,公鳥先壘一個類似花籃的半成品鳥巢,然後尋找它的另一半,“雄鳥會不停唱著情歌,吸引雌鳥對自己和所築小巢關注。雌鳥一旦滿意,會和雄鳥合力將愛巢封口完成築巢。雄鳥有時叫來三四隻雌鳥,如都棄它而去,雄鳥將放棄此巢重建。雖歌之啼血,娶不到媳婦也為數不少……”張先生說。

12小時雨中守候,只為拍它出籠這一瞬

張先生來自盤錦,與他同行的還有本溪的趙先生和王女士,幾人都是透過微信“鳥群”得知瀋陽現身了中華攀雀。張先生更是在當天凌晨5時許就到達了現場。他說:“我在盤錦多次拍攝中華攀雀,但一直沒拍到小鳥出巢的瞬間。透過群友的分享,按照我的經驗,這窩小鳥出巢起飛就在這一兩天了,我怕錯過,所以早早前來等候。”與張先生一起輪流守候的王女士來自本溪,她說自己是個鳥迷,對拍鳥痴狂。別說瀋陽的連雨天不能阻擋她拍鳥的腳步,她甚至曾和“鳥友”一起趴在池塘裡5個小時連續等待拍攝。這次冒雨來沈拍攝,她也在等待中華攀雀雛鳥出巢這一瞬。當天,大家在雨中等待了近12個小時後,終於抓住了小鳥出巢的一瞬間。

據瞭解,攝影愛好者叢勝枝拍鳥多年。他常常來沈北採風,偶然間看到了中華攀雀的影子,便將訊息發到了相關“鳥群”,才有了外地“鳥友”來沈冒雨拍攝中華小攀雀的身影。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王彩麗

攝影 叢勝枝 王勇

本文來自【瀋陽日報-瀋陽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