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你進城了,起點就比父母當年在農村要高

我在大學畢業後,決定要留在市裡。

市裡繁華迷人,市裡燈紅酒綠,市裡教育和醫療資源相對較好。

最重要的是,我以為只要自己進了市裡,那階層就能往上提一層。

不要以為你進城了,起點就比父母當年在農村要高

後來,在市裡住的這十年,我發現我的階層並沒有變化。

我突然想起網上的那句話:

你在辦公室裡做PPT,和父母當年在廠子裡蹬縫紉機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你把社會結構的變化,當成了自己的奮鬥成果。

2012年,我大學畢業,回到了老家的市中心,租著一個月幾百塊的次臥,憧憬著未來美好的生活。

在父母眼裡,我比他們有出息多了,

因為我讀書了,也進城了,不像他們一樣,還在老家守著老房子。

我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很快就被現實潑了一盆又一盆的涼水。

最開始,一個月三千塊的工資,去除掉房租水電和基本的生活開支,每個月只能存1000塊。

不要以為你進城了,起點就比父母當年在農村要高

隨著工資的慢慢增長,在這個三線城市,我的薪水也漲到了五千塊。

那時我想,

我是不是比父母強了?我是不是可以孝敬父母了?

然而,我發現我爸拿著跟我同樣的工資,在鎮上上班,

一個月五千,他能攢下四千

他們吃的是農村大集上便宜的蔬菜,農村水電用量極少,還不用掏房租,偶爾出去下個館子,都比市裡要便宜很多。

而我,不吃不喝都攢不下四千塊。

所以,我雖然進了城,可本質上跟二老沒有什麼區別。

我讀的那點書,還不足以讓我去跨越階層。

除非我能做到月入過萬,才能算是比父母略強些。

不要以為你進城了,起點就比父母當年在農村要高

後來,我在市裡紮根,揹著房貸,又有了孩子。

那會兒心裡還美滋滋,覺得市裡教育好,還是得來市裡住。

很快,我發現我的同村發小都來市裡了!

二十年前,我們在同一個村,同一所學校競爭。

二十年後,我們的孩子在同一個市區,劃同一片學校,然後繼續競爭。

我以為我來了市裡,就為孩子打下一片基礎,可是沒想到,大家都來市裡湊熱鬧。

老家很少能看到年輕人了。

不要以為你進城了,起點就比父母當年在農村要高

這麼看來,我和父母年輕那會相比,起點是一樣的。

我把起跑線從農村換到了市裡,不曾想其他人也都換了。

甚至,我過得還不如父母年輕時。

他們年輕時並沒有背這麼重的房貸,也並沒有管過我的學習。

他們每天白天上班,晚上打保皇和勾機,輕輕鬆鬆過來了。

輪到我,每天累成狗,光輔導孩子學習就讓我每天吐血三升。

就這樣,我也沒有提升什麼階層,還是在原地踏步。

不要以為你進城了,起點就比父母當年在農村要高

15年,我打過一次120,市中心醫院的車很快就過來了,不到10分鐘。

我跟我媽打電話時,告訴她:

市裡的120真快啊,10分鐘就到了。

我媽告訴我:

你姥姥上個月不舒服,那120五分鐘就過來了,從鎮上到咱們村就一公里的路,也沒有紅綠燈,可快了。

我又一次發現,原來農村現在生活也很方便了。

完全不是我出生那會兒,到處都是泥濘土路的時代。

而我對老家的記憶,還停留在二十年前。

我在市裡的這所鋼筋混凝土房子,可能唯一的用處就是給孩子讀書了吧。

不要以為你進城了,起點就比父母當年在農村要高

進了城,我也把社會結構變化,當成了自己努力的結果。

社會比較,是橫向的,我該和同齡人去比,

而不是跟年邁的父母比,得出自己階層跨越的結論。

我的起點,和三十年前父母在農村的起點,沒有任何不同。

我的階層,從來沒有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