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從這裡啟航——記李時珍職校“教育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題記

蘄春縣位於湖北省東陲、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下段北岸,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有49775個貧困戶,163664人貧困人口。李時珍中醫藥職業技術學校作為蘄春縣唯一的一所公辦職校,每年都有1000餘名貧困學生在職校就讀,學校致力於“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透過職校的學習,學一技之長,放飛心中的夢想。

職業教育助力脫貧攻堅,職校故事融入蘄春故事。

找對策,尋出路,為學生撐起一片天

來自蘄春縣獅子鎮松樹林村三組的吳心宇,從小母親就得了癲癇病,需要常年吃藥,家庭特別貧困。2014年春季,吳心宇同學從獅子毓華中學來到李時珍職校學習,就讀於1482汽修一班。

學校領導瞭解他家庭的情況後,幫他申請了國家貧困生補貼和雨露計劃,還幫他申請課餘幫廚免餐費。有國家的資助,有學校的照顧,有班主任呂俊老師的關心,心宇放下包袱,心情愉悅,刻苦學習,順利完成了學業。

想從這裡啟航——記李時珍職校“教育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2016年畢業之際,學校推薦他去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實習,經過三個月的鍛鍊,順利轉為了正式工,經過幾年實踐煅煉的艱苦努力,個人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家庭有了經濟保障,懂得感恩的心宇把母親接到武漢治療,現在病情已經有很大的好轉,他還在老家為父母蓋起了新房,自己在武漢也買了新房,還買了私家車。

吳心宇同學深情地說道:“我非常感謝國家的職業教育學生扶持政策,非常感謝學校的引導和幫助,非常感謝老師關懷和教誨。如果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援和職業技能學習,我可能還是個一無所有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現在我可以大聲地說,我脫貧了,發家了,致富了!”

一技在手,走遍天下

2021年10月10日,湖北省技工院校“湖北工匠杯”第一屆學生職業技能大賽現場,19級烹飪班廖浩同學代表黃岡市參加比賽,他一路過關斬將,在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現場展示了熟練的刀工、雕刻及紅案功底,由權威評委從色香味美等方面綜合評分,最終憑藉精湛的廚藝榮獲了中式烹調學生組銅獎。這個從一名職校生、烹飪專業的門外漢到行家裡手,廖浩用了三年時光成功逆襲。

想從這裡啟航——記李時珍職校“教育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十年前,家住重慶偏僻山村的廖浩全家搬遷到他母親的家鄉——湖北省蘄春縣漕河鎮李咀村,因家庭人口多達六人,家境貧寒,他和妹妹讀書費用、贍養爺爺奶奶生活費,全靠父母在外打零工維持,2018年廖浩家被認定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三年前,廖浩同學中考失利,他看著父母四處打工卻收入甚微,他深刻體會到掌握一技之長的重要性,堅定了他學好技術、立足社會的決心和信心。他暗下決心,走烹飪技師專業之路,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烹飪技師,實現家庭早日脫貧。2019年9月1日,廖浩進入職校就讀烹飪專業,他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課堂上,他認真聽講,刻苦學習技能,課後積極向老師請教,苦練實操技術,各科成績優秀,踴躍參加各類技能競賽。他獲得了烹調中級資格證書,還獲得“國家級獎學金”。2020年9月廖浩來到了蘄春縣艾晶大酒店實習,從打荷到切配,在師傅的指導下熟練掌握了菜品的炒制。2021年10月,他信心滿滿代表黃岡市參加湖北省技能比賽獲得好成績。2022年的5月,他帶著感恩的心和父母一起來到母校,送來錦旗“一流名師育良才,一技之長益終身”。

想從這裡啟航——記李時珍職校“教育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如今,廖浩攜父母在江西南昌大學新餘學院食堂承包了一個學生窗囗,將自己的技能發揮在創業路上,全家也逐漸走上了致富之路。他說,我非常感謝黨和政府及母校在困難時給予的幫助,老師在學習中給予關心和生活上的照顧,讓我這名貧寒學子順利地在職校完成了學業,並開啟了創業之門,實現了烹飪大師的人生夢想。

心中有夢,託舉明天

家住蘄春縣劉河鎮橋上村貧困生龔楚, 2013年至2017年在職校數控應用專業中級工班和高階工班就讀,在校期間表現優異,一直擔任班長職務,學習成績突出,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黃岡市中職學校學生技能大賽均取得了好成績。

學習之餘,他還特別喜歡練字,無論是硬筆字,還是毛筆字,從讀帖、臨帖、摹帖到背帖,從筆畫、結構到篇章,他總是如醉如痴地練習,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老師們看他的愛好,經常鼓勵他,有這方面特長的老師也經常指導他,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這條通往書法的道路上嶄露頭角,多次參加書法比賽,取得好成績。

想從這裡啟航——記李時珍職校“教育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畢業後在富士康集團擔任CNC數控機床程式設計技術員,但書法夢總是在心頭縈繞,2020年他辭掉了技術員的高薪工作,到武漢一培訓中心擔任書法培訓講師,2022年回蘄春自己創業,建立“大蘄書法”培訓中心。他說:幸好有學校書法老師和班主任的鼓勵和支援,讓我的愛好發展成為特長,讓特長髮展成為職業,我要把在學校所學到的書法技藝傳承下去,為弘揚我國的書法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英山學子,蘄春圓夢

王暢同學,是英山縣溫泉鎮沙灣河村人,家裡收入主要靠父親外出打工,日夜勞碌奔波的父親病倒了,剛初中畢業的王暢只得跟著親戚來到蘄春工廠打工,聽說廠裡的同事孩子中考後準備來李時珍職校讀書,他心生羨慕,也想讀書,他的心思被同事知道後,同事帶他兒子來職校報名時諮詢招辦的老師,招辦的老師瞭解情況後上報學校,學校最終同意了王暢讀書的請求。

想從這裡啟航——記李時珍職校“教育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於是,2017年的秋季,輟學一年的王暢再次進入學校讀書,他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認真學習。學校還幫他申請了貧困生補助和獎學金。2020年九月考上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加入“青馬工程”實踐服務中心,成績名列前茅,獲得過“長河陽春杯”優秀獎、“風華學子”獎等。他說,幸好當年就讀李時珍職校,是職校領導與老師教育和幫助了我,是黨的扶貧政策支援了我。我永遠不忘母校,永遠跟黨走,感黨恩,我終身追求的目標是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益的人。

知識改變命運,路在腳下延伸

張文進,蘄春縣橫車鎮界嶺村人,一家四口,父母沒有一技之長,且長年多病,姐姐已經出嫁,僅靠父母在家務農的微薄收入,維持家庭生活,是第一批貧困戶。2014年秋,招錄進入職校會計專業就讀,2017年透過技能高考,被錄取到黃岡師範學院。

想從這裡啟航——記李時珍職校“教育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在本科就讀期間,擔任班級團支書,成績名列前茅,曾經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多次獲得“三創賽”省級大獎,還獲得“校園最佳辯手”、校級“優秀學生幹部”等獎項,2022年順利透過研究生考試,進入南寧師範大學讀研。

想從這裡啟航——記李時珍職校“教育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他就是因為有了黨的扶貧政策,才有了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機會;就是因為有了職業教育這個平臺,才有了進入高等學校學習的機會。他逢人便說:是李時珍職校,讓我在初中畢業面臨失學極端無助的困境中,找到了新的希望,走進了新的學校,不僅學到了文化知識還練就了專業技能。是黨的扶貧政策讓我讀得起書,我才有今天繼續深造的機會。感謝李時珍職校,感謝黨的扶貧政策。

做夢也想不到,我也是有公司的人

張葉,男,家住蘄春縣向橋鄉黃土村,於2016年至2018年在李時珍職校數控應用專業中級工班學習。雖然家庭經濟困難,但他從不自卑,在校期間表現優異,學習成績突出,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黃岡市中職學生技能大賽都取得了較好成績。

想從這裡啟航——記李時珍職校“教育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畢業後在武漢從事商用廚房裝置安裝與維修工作,2021年成立商用製冷裝置維修站。他說:“我父母都是農民,不能給我好資源,但有國家政策的支援,讓我在學校學了技能,讓我也成了有公司的人,做夢也想不到我也有今天!”

心中有夢,一路花開

陳佳出生在蘄春縣橫車鎮,在2013年至2017年在李時珍職校中高階班學習機械設計與製造。經過四年的學習,他掌握了數控專業知識,並在老師的介紹下進入了深圳一家小型五金零件加工廠。帶著滿滿的憧憬和希望,從學徒工幹到了技術工。他牢記老師的話,“別人能做到的,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他告訴自己要多努力一點、利用下班之餘,買電腦、買學習資料反覆觀看,反覆練習程式設計、調整產品的生產引數,最佳化流程,師傅不肯教就去找老闆,把自己的程式設計拿給老闆看,再從中找到差距,不斷最佳化提升自己。他在這家公司服務了3年,熟練掌握了程式設計、數控機床的操作等技術。

想從這裡啟航——記李時珍職校“教育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後來,憑藉著過硬的技能,他應聘到科瑞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平時下班一頭扎進程式設計裡,透過軟體模擬不斷最佳化生產引數,最佳化程式設計速度,力求達到極致。同時,深感知識不足,利用週末時間報了培訓班,學到更高的知識。知識改變命運,2019年他成為程式設計部的一名工程師。2020年離開深圳回到省城武漢發展,成立銳鴻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想從這裡啟航——記李時珍職校“教育助力扶貧”工作紀實

條條道路通羅馬,人人拚搏亦成才。職業教育在低谷中起步,在奮鬥中前行。我們職業教育人堅定科教興國的信念,堅守職業教育的陣地,堅信職業教育的美好未來,無怨無悔地奉獻,為國家培養實用技術人才,為每個家庭培養致富能手,為每個農家子弟創造人生出彩的機會,通向一條人生的成功之路、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