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原創

戴新閣

青島故事

發表于山東

俗話說,有山則名,有水則靈,青島依山傍水,人傑地靈。青島東l臨嶗山,三面環海, 海水遙望無際, 嶗山的最後一個山谷,四周環山,中成盆地,是著名的月子口(嶗山)水庫,白沙河也由此流出。

原嶗山境內有20多條主河流,由山區中部呈放射狀延伸分佈,其中,白沙河、李村河、張村河等都是較大的河流,一路

向西匯入膠州灣,其它一些河水較短、流急、屬季節性的河流。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青島有海、有河、還有山,除了嶗山,座落在市區內的有浮山、太平山、青島山、觀象山、貯水山、北嶺山、嘉定山等大大小小的二十多座山頭。

以前,青島市內也有幾條河流,它們以泉水、小溪匯流成河而得名,如20世紀初 青島山的西麓,有泉水,溪水、雨水匯流成了一座小湖,湖水貯滿後向下流淌,河水匯入青島灣, 形成的河流叫青島河;臺東桑梓路旁邊的東山路上

有一條河,這條河發源於現今的櫸林山澗,水流清澈,人們稱其為:清溪河,後來也稱道口河。河水由東向西流經昌樂路匯海泊河入膠州灣。後來清溪河成了排放汙水的明渠,如今早已該成了暗渠。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那時,郊區的河流也很多,僅

浮山所周邊就有有四條河流:浮山所大東河、東河、西河和板橋河。大東河也叫“馬道河“,因為那兒曾是軍營,在那裡養馬,大東河由大堯北山水流到浮山腳下的核桃澗,繞過大堯北山往南流。

小時候還與小夥伴到河的兩邊撈魚食、捉小蝦蟹。從

上世紀九十年代,市政府東遷之後,這些河流都變成了道路,大東河成了福州路,福州路東側下面還留有幾條暗渠,用以排水。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漫步於城市的街道,回憶歷史的瞬間,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裡,有多少高樓大廈的腳下以前曾是一條河流?如今都已被覆蓋了,而那些倖存的河流也在城市的發展程序中,逐漸乾涸消失了,青島

老市區唯一保留下來的大概只有海泊河了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海泊河是一條百年之河,據《青島史志》記載:“

1899年,總都府(德)開闢海泊河水源地。在河中鑿泉井50眼,又延伸至海泊河容量400噸,水源地與貯水池之間以水管連線。1901年9月13日,觀象山貯水池開始供水,這是青島自來水第一次供水。

“隨著城市供水量逐年增加,海泊河水源地廢棄舊泉井,增設大泉井,至1906年計有管井6眼,大泉井7眼,日供水量1000噸。但供水量仍日顯不足。1906年,總督府決定開闢李村河水源地。初建時,橫向截斷李村河,在河床上鑿井10多眼,收集地下潛流,沿河鋪設管道,輸入海泊河水源地。

“1909年建成後,採取與海泊河水源地相同的導流方法,匯地下潛流於集合井內,鋪設供水管道,向市區供水。市區貯水池建在貯水山,用鋼筋水泥修築,容量為2000噸,以後逐年擴大。李村河水源地開始供水後,海泊河水源地遂暫停供水。”

以前,市區劃分以海泊河為界,德軍出於軍事上的需要,還把海泊河作為城區防線,在它的南側修建了炮臺,其中有鎮江路炮臺、內蒙古路和瀋陽路交界的5號炮臺,沿海泊河的炮臺成為市區的一道屏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英聯軍攻打青島,海泊河沿線炮臺作為第一道防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禦外侵的作用。戰爭結束後,多數炮臺被拆除,從此,海泊河正式成為一條城市的河流。

當時,海泊河是由南北兩條主要幹流組成,兩條主幹流相距不遠,間隔西吳家村和部分海泊村,形同姐妹遙相呼應。在穿越威海路與人民路交界處,進入海泊河公園,匯聚相融。

那條北側的幹流發源於小村莊南山南麓、伴著雨水順山東路、鞍山一路、撫順路以南順坡而下。這條幹流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消失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主幹流,發源於浮山西麓,經紅山坡、錯埠嶺、貫穿南京路、

遼陽西路、連雲港路、徐州北路、敦化路、山東路、鎮江北路、威海路等八條城市主幹道,穿越海泊河公園、沿八號碼頭北側匯入膠州灣,河道總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全長6。8公里,是青島老城區開放空間最大的河流。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以前,海泊河周邊水土甚好,日佔青島時,曾經有一個叫錢板孝一郎的日本人,在東吳家村南面,租下了三萬仄圓米的地盤,建了一座溫泉,叫”海泊溫泉“,並建水塔由地下抽上溫泉水,收進澡堂,溫泉於1927年開業,生意不錯,據說這股溫泉水質好,對面板病也有療效作用,但中國人卻很少有資格到”海泊溫泉“洗澡。日本人在這裡還設了個”獵友會“,經常在海泊河公園一帶狩獵,肆意張揚。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1937年7月發生了蘆溝橋事件,這年冬天,青島的日本人受命撤回外鄉,當局炸燬了這處”海泊溫泉“。

1938年1月日本佔領青島,一些重返青島的日本人面對炸燬的溫泉廢墟,嚎啕大哭。後來他們還計劃重新修建,但此時的地下泉水已經斷流,青島郊區從此再也沒有溫泉,但這一帶泥土肥沃,種出來的蔬菜鮮嫩香甜,周邊出現了許多的菜農。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海泊河的水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還是清澈的,裡面常有小魚小蝦遊動,兩岸有的地方綠樹成蔭、楊柳成行,河裡常呈現女人洗衣服、小孩嬉戲玩耍的情景。

因海泊河水源充足,排水方便,六十年代末開始,海泊河兩岸陸續建起了一些工廠,從東吳家村的電冰櫃廠、沙發廠、日用化工廠、鋼球廠、圓珠筆廠,到西吳家村汙染嚴重的人民印刷廠、造紙廠、電鍍廠、四方橡膠製品廠,水箱廠等。這些企業排放的汙水散發著難聞的臭氣,帶著垃圾流向大海,海泊河的水漸漸混濁不堪,河內垃圾成堆。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靠海泊河最近的是海泊村,因海泊河而得名,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才形成的“移民村落”, 1941年海泊村的經濟,以手工商業為主,農業很少,但海泊村卻保持著鄉村的習俗。過年每家都擺供祭祖,除夕夜通宵守歲。

初一早晨天還不亮,全村就給輩分最大的老人拜年,然後村民再相互“恭喜發財”,天亮了年也拜完了。過年家家貼對聯,戶戶放鞭炮,村裡充滿濃郁的年味。大年正月,村民去海雲庵、茹姑庵逛廟會,到東鎮逛蘿蔔會,看茂腔戲、柳腔戲演出,他們還自己辦雜耍,諸如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有些大一點的活動與西吳家村等鄰村合辦。

海泊河的水源遭破壞後,海水受到汙染,兩岸居民深受其害,海泊村的人更是苦不堪言,這條穿過城市的清澈河流,進入九十年代,已經成了一條被汙染的臭水河。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為了改變海泊河現狀,1993年,青島市政府決定全面治理,成立了兩岸改造指揮部,那年,海泊村開始拆遷,兩岸企業分批搬遷。經過多年治理,兩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片片棚戶區被一棟棟新樓房所代替,

河道兩側的土路鋪上了地磚,旁邊種植上了紅葉石楠、松樹、垂柳等植被。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隨著“海泊人家”的興建,破敗不堪的海泊村消逝了,汙濁髒亂的海泊河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改造,已變得整潔美觀,水流清澈,空氣清新了。河岸兩側建得像公園,成了市民休閒的好地方,也給商人帶來了商機。改造後的海泊河已成為島城的“泰晤士河”,商業經營面積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10倍,達到30萬平方米。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如今海泊河岸兩側鬱鬱蔥蔥,風景宜人,威海路至瀋陽路段,八百多米的河道正好流經海泊河公園,原先公園內光禿禿的河道兩岸設定了景觀石,水裡也種上了荷花、蘆葦等植物,成了一條生態景觀的河道,市民們在優雅的環境中觀賞、遊玩、健身、漫步

……

穿過城市的河流——海泊河

海泊河,一條穿過城市的河流,它曾是一條生命之河,一條憂愁之河,涓涓流水敘說著昔日的歡樂與坎坷,迂迴盤節的河道,見證了青島的百年滄桑,從清澈到渾濁,從頹廢到重生,呈現的是一座城市的發展程序,一條城市的河,一條悠久的河,寄寓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生活的嚮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