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家長起衝突,只為孩子搶鞦韆,疼愛孩子就能為孩子出手嗎?

我國家長愛孩子可是別具一格,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可以把心都給了;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就會當成是障礙。

近日,網上出現一段影片:在山西忻州一處公園,很多家長領著孩子散心。幾個孩子看到了鞦韆,都搶著要玩,一個大男孩先坐到了鞦韆上,另一小女孩不樂意了,找奶奶喊著要玩。

兩個家長起衝突,只為孩子搶鞦韆,疼愛孩子就能為孩子出手嗎?

不知是什麼人發的,事情的起因是什麼?為什麼奶奶會大怒?但是不該大人動手,可是奶奶和男孩的媽媽打了起來。

孩子嘛!他們不就愛動,看到玩樂健身器材,都搶著玩,掙搶是孩子們的哲學,眼疾手快的能搶到優先權,個子高也搶得快。

但是大人用公德要求別人,自己卻可蠻橫無理。奶奶可能讓男孩讓女孩,但男孩不理她。她就拼命的搖鞦韆,干擾男孩,想讓男孩從鞦韆上下來。

兩個家長起衝突,只為孩子搶鞦韆,疼愛孩子就能為孩子出手嗎?

站在一旁的男孩媽媽怎麼能忍受?上來踢了搖鞦韆的奶奶一腳,兩個人就發生肢體衝突。這位奶奶可不服氣,男孩霸佔了鞦韆,媽媽還踢她,氣得她是七竅生煙,咆哮著掄起手中的包招呼踢她的年輕女士。

小女孩大哭起來,喊著不玩了,男孩也從鞦韆上下來站在地上一直看,周圍的人有的圍觀,有的拍照。

兩個家長起衝突,只為孩子搶鞦韆,疼愛孩子就能為孩子出手嗎?

誰的錯呢?是男孩沒有讓女孩錯了?是女孩奶奶眼中沒有別的孩子錯了?是男孩媽媽不尊老錯了?講私都有理,講公遵循先後原則,不管怎麼說,女孩奶奶的搖鞦韆動作是危險的。

我們家長在養育孩子上,是原始自私的,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人,而是看成需要保護的私有物品,並把自己的情感喜好投射在孩子身上。

家長表面上以孩子為中心,孩子要怎麼樣就怎麼樣,但是卻為了滿足自己實現不了的慾望。家長小時候沒有獨自享有過什麼,很多想法無法實現,有了孩子,就讓孩子獨自佔有,無節制地滿足孩子。

兩個家長起衝突,只為孩子搶鞦韆,疼愛孩子就能為孩子出手嗎?

家長按照自己的自私意願養育孩子,其實剝奪了孩子認識世界和成長的權利,孩子被塑造成了世界的中心,生活做事沒有了邊界。

玩鞦韆這件事,可以簡單處理。公共場所要講先後原則,只要都是孩子,不分年齡大小。

女孩奶奶可以告訴孫女:公共鞦韆,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玩,誰先來誰玩,哥哥玩完你再玩,你也可以禮貌地和哥哥說“哥哥,我很想玩鞦韆,你能讓我玩一下嗎?”,如果哥哥不同意,你也不必傷心,可以等一等。

奶奶就陪著女孩靜靜等待,不要幫忙,奶奶如果幫忙說情,就會讓女孩覺得奶奶什麼都能做,可能會對家裡人產生依賴。

兩個家長起衝突,只為孩子搶鞦韆,疼愛孩子就能為孩子出手嗎?

家長養育孩子,要把孩子看成一個需要獨立的人,要理性地剋制自私的慾望,給孩子示範禮貌得體,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不當的示範,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比如,奶奶和媽媽在孩子面前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