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烏克蘭——跨越千年的愛恨情仇

俄烏衝突已經持續了半年之久,目前來看還不知道會怎麼結束。雙方的立場截然相反,大有勢不兩立的意思。

造成如今這個局面,既有美國在背後挑唆的因素在,也有俄羅斯和烏克蘭

“愛恨交織”的千年歷史淵淵。俄羅斯和烏克蘭,在語言和文化上同出一源,雙方都視自己為基輔羅斯的歷史繼承者,而在沙皇俄國和蘇聯時代,兩者更是同屬一個國家。

俄羅斯與烏克蘭——跨越千年的愛恨情仇

烏克蘭國旗(左)與俄羅斯國旗(右)

同脈同源

在羅馬帝國時代,羅馬人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稱為三大蠻族,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大族群開始發生變化,逐漸演變為很多小族群,並分佈在歐洲的各個角落。其中,如今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谷,被認為是斯拉夫人的故鄉,後來一些人遷徙到了烏克蘭境內的第聶伯河沿岸,他們就被稱為“東斯拉夫人”,屬於東羅馬帝國。

俄羅斯與烏克蘭——跨越千年的愛恨情仇

西歐早期人種分佈

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源於歷史上的古斯拉夫人。公元初,東斯拉夫人還保留著氏族制,每個部落由幾個氏族組成。他們砍伐森林,平整土地,從事耕作,集體飼養牲畜,狩獵和打魚,一切問題由氏族大會決定。

時間到了8世紀—9世紀時,東斯拉夫人社會階級分化日益擴大,各部落之間互相攻伐,戰爭不斷。直到公元862年,

諾斯人

諾斯人是維京人的後代,他們主要居住在北歐地區,和東斯拉夫人居住的地方接壤

)留裡克受斯拉夫人邀請來到東歐平原解決斯拉夫人內亂,他率領親兵隊在諾夫哥羅德登上王公寶座,建立了第一個羅斯王國,即留裡克王朝。

王朝初期,王國施行

巡行索貢制

中古俄國時代羅斯國家初期的一種剝削形式。每年秋末冬初,大公率領親兵到所屬居民中挨家徵收毛皮、蜂蜜、蜂蠟等貢物。這種巡索持續整個冬天。索貢隊所到之處,連徵帶掠,肆無忌憚,搶劫財物,還擄掠人口,販賣為奴。因此巡索時居民往往逃走,甚至進行武裝反抗。10世紀中葉以後這種形式逐漸由固定租稅代替)

,每年初冬時節,王公率領親兵向居民索貢,再銷至君士坦丁堡。同時,另外兩個軍事首領阿斯科德和迪爾也在基輔建國。

俄羅斯與烏克蘭——跨越千年的愛恨情仇

公元879年,留裡克去世,其子年幼,族親奧列格繼任王公,他率領親兵隊沿

“瓦希商路”

從瓦里亞格人到希臘人之路

)南征,佔領斯摩稜斯克和波洛茨克等戰略要地。公元882年,佔領第聶伯河中游的基輔城,殺死阿斯科爾德和迪爾,把羅斯國的首都遷到基輔,開始了基輔羅斯公國時期。隨後的十幾年中,英勇善戰的奧列格又征服了周圍的斯拉夫人各部落公國和非斯拉夫人部落,甚至還迫使東羅馬帝國訂立和約,同意免除羅斯商人貿易稅費。而伴隨著羅斯王國的強盛,東斯拉夫人越來越接受羅斯人的統治,甚至主動自稱“羅斯族”,從而形成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國家。

公元980年,留裡克的曾孫弗拉基米爾一世繼位,在他的統治下羅斯國達到鼎盛,成為東歐強國。弗拉基米爾大公幫助東羅馬拜占庭帝國鎮壓了小亞細亞的暴動,並在其後娶拜占庭安娜公主為妻,宣佈東正教為國教,強令全體居民接受希臘正教神甫的洗禮,促進了東正教文化在羅斯的發展。所以,今天俄羅斯的國徽上帶有拜占庭文化的標記——雙頭鷹。歷代沙皇也以拜占庭文化的繼承人自居。

俄羅斯與烏克蘭——跨越千年的愛恨情仇

拜占庭帝國雙頭鷹標誌(左)與俄羅斯國徽(右)

老話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隨著各地大貴族勢力的增強及地方自然經濟的發展,統一的國家政權日趨瓦解,逐漸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地方公國。其中一些位於邊陲之地的羅斯小公國,被統稱為“烏克蘭”。《羅斯史記》上說,“烏克蘭”一詞的本義就是“邊陲之地”。

13世紀初,蒙古的鐵蹄踏入了東歐平原,在這裡建立了欽察汗國,羅斯人與其他民族的聯軍同蒙古—韃靼人在卡爾卡河畔對峙,聯軍被打敗,此後羅斯人臣服於欽察汗國。與此同時,在東北羅斯的莫斯科地區,莫斯科公國建立了起來。

兩個國家的發展從此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132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獲得替蒙古人徵稅的權利,依靠金錢、蒙古人和教會的支援,擊敗勁敵特維爾大公國,取得弗拉基米爾大公稱號,開始領導羅斯諸侯。到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在位時,莫斯科公國達到極盛時期,而這時金帳汗國的實力卻日益減弱了。德米特里繼續與鄰近各公國作戰,先後擊退立陶宛和蒙古人的入侵,取得頓斯科伊的稱號。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縱橫於諸國之間,利用各汗之間的矛盾,極盡所法,逐步兼併其它國家。1478年,伊凡三世停止繳納貢賦。1480年,金帳汗阿合馬率兵討伐。伊凡三世怯陣準備退卻。在莫斯科市民壓力下,才陳兵烏格拉河,與蒙古軍隔河對峙。不久後形勢發生變化。蒙古軍因天寒糧缺,波蘭援軍未到,又聽說都城薩萊受到克里米亞汗的襲擊,被迫撤兵,伊凡三世不戰而勝。不久,阿合馬在內訌中被殺。這樣,結束了蒙古人對俄長達240年的統治。在與蒙古人進行鬥爭的過程中,俄羅斯人的領導者莫斯科大公也接受了東方蒙古人在政治制度、軍事行政組織、人民普遍納稅服役、尤其是關於王權無限的教誨,從而才擁有了建立專制國家的種種手段和武器。到伊凡四世時期,中央集權體制的建設開始起步,俄羅斯國家開始走向了中央集權。

俄羅斯與烏克蘭——跨越千年的愛恨情仇

莫斯科公國疆域圖

再看基輔羅斯地區。西部一度被波蘭人佔領,在波蘭人的幫助下擊退了日益衰落的蒙古人;烏克蘭東部由於長期被蒙古人佔領,出現了哥薩克人。烏克蘭西部和東部文化上的差異導致了矛盾的長期存在。其中東部的哥薩克人雖然名義上是烏克蘭人,但在文化上和傳統上更接近於俄羅斯人,因此他們先天就對俄羅斯有好感,對於烏克蘭西部的歸屬感反而不夠強烈。烏克蘭西部自認為繼承了羅馬正統文化,信仰天主教,在文化宗教上天然更親近西歐,對東部和俄羅斯也有排斥心理。

於是到了到了15世紀,“俄羅斯”和“烏克蘭”才在能歷史中比較明顯地區分開來,那時候莫斯科公國已經強大,而“烏克蘭”還是立陶宛和波蘭大公國控制下的東歐地區,不是個國家。

恩怨糾葛

在公元12—13世紀,“烏克蘭”一詞開始使用,隨後,這一稱謂逐步擴大到今天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這一稱謂為紐帶,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然而,烏克蘭當時只是作為一個地理學概念和民族學概念存在,並不存在烏克蘭這樣一個國家,它的土地分別被劃入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王國的版圖,烏克蘭人成為一個沒有自己國家的民族。

由於民族問題、宗教問題,1648年,烏克蘭人民在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領下起義,反對波蘭的統治。這場起義遭到了波蘭軍隊的殘酷鎮壓。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哥薩克起義軍決定向俄羅斯求助。1653年,俄羅斯的

縉紳會議

即等級代表會議,由貴族、僧侶、城市民眾3個等級代表參加。貴族在會議上起著主導作用。會議的期限和議程由沙皇決定。除國家農民的代表偶爾參加會議外,占人口大多數的契約農和債農均被排擠在外。

)接受了這個請求。第二年哥薩克大會通過了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的佩利亞斯拉夫協定,規定烏克蘭受俄羅斯的保護。但此時的西烏克蘭還是由波蘭統治。

之後的俄羅斯自1654年到1667年,和波蘭展開了長達13年的戰爭,最終兩國簽訂了瓜分烏克蘭的停戰協定,規定第聶伯河右岸(西烏克蘭)屬於波蘭,第聶伯河左岸(東烏克蘭)屬於俄羅斯。但隨著俄羅斯的不斷強大,在他們開疆拓土的精神指引下,最終於1795年佔領了除

奧地利

原為匈牙利所佔,後隨匈牙利併入奧地利建立了奧匈帝國

)統治下的加利西亞外的所有烏克蘭地區,自此開始了二百多年的俄羅斯統治時期。

俄羅斯與烏克蘭——跨越千年的愛恨情仇

俄羅斯帝國從波羅的海到裡海的新邊境地圖1795

1700年,俄羅斯沙皇彼得一世發動與瑞典爭奪波羅的海的北方戰爭。戰爭期間,彼得大帝徵調大批烏克蘭哥薩克人充當炮灰。彼得大帝還以戰爭為由,強行取消了烏克蘭的地方自治,引起了烏貴族不滿。1708年,烏克蘭首領瑪澤帕與瑞典結盟,企圖實現民族獨立。

1709年,俄軍在烏克蘭境內徹底擊敗了瑞典軍隊,烏克蘭的獨立夢想破滅。隨後,彼得大帝專門組成了小俄羅斯部,在烏推行全面俄羅斯化的殖民政策,按照俄羅斯的社會模式、價值觀念和語言文化重新構建烏克蘭社會結構。沙俄用剛柔並濟的辦法,同化了烏克蘭上層統治階級,確立俄語的官方地位,把烏克蘭語貶為“鄉巴佬”語言,禁止烏克蘭文書籍和教科書的出版,強制烏克蘭人拋棄自己的母語和文化傳統。政策到了葉卡捷琳娜女皇的時代進一步收緊,她的意思是把烏克蘭徹底俄羅斯化,誰要是反對就打到他不反對為止。從1709年之後的200年間,沙俄一直牢牢控制著烏克蘭。

在十月革命期間,烏克蘭曾經有過短暫的獨立。但在德國一戰失敗後,成立不到一年的這個政權瓦解,隨之烏克蘭又成為了各方角逐的戰場。在俄羅斯和波蘭的戰爭中,俄羅斯遭受到了失敗,隨後簽訂了《里加和約》,將西烏克蘭劃歸波蘭。1920年,烏克蘭和俄羅斯簽訂了聯盟條約。1922年12月,烏克蘭與俄羅斯、白俄羅斯、高加索聯邦等國共同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俄羅斯與烏克蘭——跨越千年的愛恨情仇

蘇聯版圖及加盟共和國變遷 圖源:百度百科

到了蘇聯時期,斯大林積極推進共產主義和計劃經濟。為了發展重工業,採用殘酷而粗暴的農業補貼工業的政策,在鼓勵人們努力產糧的同時,也讓農民把除了滿足自家的口糧都交了出來,出口賺取外匯以建立工業。這種做法引發了烏克蘭農民激烈的反抗。

強勢的斯大林怎會坐視不管,他流放了大量烏克蘭農民,也囚禁了烏克蘭的文人,烏克蘭的產糧量暴跌。為了懲罰烏克蘭人,在1932年,斯大林沒收了烏克蘭所有的生產資料,比如農用工具、糧食種子等;封鎖了糧食進入烏克蘭的通道,禁止烏克蘭人逃離,還派人到處搜刮糧食。沒有了生產工具,糧食也被收走,面對肥沃的土地不能耕種,又沒有糧食來源,烏克蘭地區發生了嚴重的饑荒。整個饑荒期間,烏克蘭餓死了數百萬人,這從此成為了烏克蘭仇視俄羅斯的重要原因。

俄烏裂痕

在1991年蘇聯這座“大廈”分崩離析後,烏克蘭也趁機脫離蘇聯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1994年美國、英國和俄羅斯與烏克蘭簽署布達佩斯備忘錄,以烏克蘭棄核換取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現有邊界。2004年親俄政治家與親西方政治家的選舉之爭引發“橙色革命”,2013—2014年因亞努科維奇總統拒絕簽署與歐盟的聯絡協定引發了“廣場革命”,最終俄羅斯干預,導致克里米亞被“併入”俄羅斯,烏克蘭東部成為衝突區,俄烏關係降至冰點,現在的烏克蘭政府堅定地走親西方道路,不斷和俄羅斯叫板。可以說,烏克蘭人對俄羅斯人的惡感,既有現實的因素,更是歷史上百年積怨的結果。

從烏克蘭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它在政治上的統一基本上是由俄羅斯來替它完成的。因此,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發展基本上也處於同步的狀態。在這期間,俄羅斯也曾對烏克蘭實施了某種程度上的同化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在的俄烏戰爭中,東烏地區就是堅定的俄羅斯支持者。但歷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文化隔閡最終決定了烏克蘭和俄羅斯難以真正的融合,當俄羅斯衰落之時,烏克蘭向西同歐洲靠攏的想法就會大大加強。如今的俄烏戰爭,呈現的就是這種現象。俄烏想要真正地停戰,大概是得重新對烏克蘭地區劃分下勢力範圍。當然,這博弈的兩方一方是俄羅斯,另一方卻不是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