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選擇更重要的,是考慮清楚自己有什麼,才能知道應該追求什麼

比選擇更重要的,是考慮清楚自己有什麼,才能知道應該追求什麼

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20年,通曉業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

老有問我為什麼不收費的?其實最早收過,每個問題200多塊錢吧,自我感覺不算多也不算少。一天十來個問題,也能糊弄點兒錢。但是折騰了兩月就不收了,覺得壓力太大犯不上。

拿人錢財就得與人消災,說出的話得負責。可就這點兒錢能負多大的責啊,不夠折騰的。索性免費吧,你得到答案,我刷到存在感,各取所需。

其實壓力主要都是剛需們給的。能理解他們的心情,拿著不多的預算,但卻想買到最超值的房子。要地段、要配套、要交通、要保值升值還得帶學區,雖然沒人說過十全十美,但實際上就是這麼想的。

光是提要求還好說,直接回一句“沒戲”就完了。但關鍵是年輕人脾氣還都挺大,不收錢沒事兒,哪怕掏個幾十塊錢都立馬變上帝了。理直氣壯的消費者嘛,那我就只能是當孫子了。

但說實話,不是我不能忽悠人,這本身就是咱的職業技能。但給開發商打工時忽悠人無所謂,可以自我安慰都是老闆逼的。現在是自己收錢,沒借口了,又不缺這點小錢兒,總感覺心理上過不去。

那索性還都是免費吧,您也別拿我當服務員,我也不拿你當衣食父母。給的建議願意聽就聽,不聽也無所謂,反正我也沒收錢,沒心理負擔。

在我看來剛需的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選擇困難症”,其實很明白自己的預算,但就是忍不住的幻想,總想撿個漏兒。這本來無可厚非,人之常情,誰都想買到超值的商品。

但既然是撿漏兒,那就說明是意外,可很多剛需就偏偏把這當成了必須。相當於拿著十塊錢去買彩票,必須要買到中獎的那張,真要是有這本事我還能告訴別人嗎?

其實在我看來,如果承認自己是剛需,那就別提那麼多的需求了,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像昨天有人來提的要求,洋洋灑灑七八條,然後說還有好幾條沒想好呢,等我先給他找好房了再說。

沃天,您一共就100來萬,提的要求連1000萬的房子都未必能滿足了,還是差不多就得了吧。

在收費的那倆月裡,明確地感覺到改善類買房人是最省事兒的。首先就是他們都買過房,知道不切實際的需求就不考慮了。其次就是預算高,選擇餘地要大得多。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保值升值已經不是這個階段最迫切的需求了,所以並不因此而糾結。但是,越是不糾結於此的,反倒容易買到保值的。就因為這個價格區間的業主對價格不是很敏感,反倒互相支撐住了價值與價格。

剛需在我看來最應該注重的是什麼?其實就是兩個字:保值。這是不容易得到但必須追求的。因為既然是剛需就大機率會在幾年後進行置換,第一套房是用錢買的,第二第三套就得是拿第一套來換了,所以必須保值,作為剛需輸不起的。

剛需們當然也知道這點,但是就是放不下過高的期望值。所以很多人總在探討同一個問題,為什麼錢少就不能買到十全十美的呢?

沒有為什麼,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冷酷,一切都得拿錢來換,拿資源來換。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既然不是富二代,那你就沒有選擇這個社會的權力,只能是無奈地被選擇。

這沒必要吐槽與哭鬧,世界就是這樣,幾乎所有的中產都是這麼一步步熬過來的,沒有捷徑。只不過當年的買房人是趕上了時代的紅利,稀裡糊塗就賺到了錢,現在則是高潮期已經過去,必須在良莠不齊的市場上進行選擇。

那既然是現實已經如此,坦然就接受吧,別再拿當年的喧囂當成必然。現在好歹這宴會還沒散場,就算是來晚了也能有個位置。但如果還拿著請柬四處找位置,等你找好了估計也就是殘羹冷炙了。

有的時候我是真的不愛跟某系剛需置氣,但看著一堆的需求又確實是又好氣又好笑。其實人生永遠在選擇,選擇也比努力重要,可在選擇之前一定得考慮清楚自己有什麼,然後才能考慮自己應該追求什麼,什麼不是自己的菜。

但大多數年輕人是還沒經歷過人生的挫折的,也不想經歷,看了幾本書就覺得自己歷盡滄桑了,人生哲理無所不懂。呵呵,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啊。

我經常唸叨一句話:不到極逆之境,不知和順之安;不遇至刻之人,不知忠厚之善。

很多人說我尖酸刻薄,沒錯,就是這樣。但翻過來想想,如果我一直是這種的文風,能在房地產公司混這麼多年嗎?要知道,無論在哪家公司,我寫的報告經常能成為範本,經我修改過的會議記錄,改變過好幾家公司的習慣。

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該什麼文體用什麼風格,這本來就是職業經理人的素質。之所以這種回答很隨意,那就是因為我沒收錢,也就用不著照顧誰的情緒,總之一句話就是不用負責,也就犯不上端著。

換句話說,之所以動輒就覺得別人刻薄,那很可能是真的沒有遇到過至刻之人;之所以覺得別人都應該善待你,那是因為沒進入過極逆之境。

這種地方和這種人在哪兒?其實無處不在,工作、生活、感情等等,當你遇到巨大的壓力而無可逃避之時,或許才是逆境和刻薄。但真正的極逆和至刻,大多數人是體會不到的,終生沒有機會。不聊了,太黑暗,人生還是陽光點兒好吧。

人生的痛苦其實源於“得不到”。佛家講苦,這苦字的淵源是梵文,原意是“想得而得不到”,這就是苦。為什麼想得到,因為見到了自認為應得的,所以苦的根源更是因為比較,源於比較產生的慾望,源於羨慕嫉妒恨。

好幾個剛需跟我探討了,為什麼那些高檔小區就能做到各項兼得?這不是廢話嗎,就因為高檔啊,就因為貴啊,就因為業主付出了更多的代價啊。

比如聽聽馬雲的凡爾賽,一個月掙20萬的很幸福,掙20億的很痛苦。夠欠揍的吧,這要是法律不管我早抽他了。但這就是人家的本錢,什麼是財務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經濟學中這叫替代效應,也就是用另一件東西來替代自己無法得到或不想得到的玩意兒。只不過有的人有資格,有的人則是無奈。就像996007,誰想過這種日子啊,但不是沒辦法嗎?

我曾經在原單位一連開會30多個小時,是實打實的不眠不休30多小時,痛苦得直想從樓上跳下去。但又能怎樣?忍著唄,不過是為了碎銀幾兩,只能疲憊的熬著,還得痛苦的聽著老闆的罵,在沒資格選擇替代品的時候,只能忍著。

現在我是湊合能選擇了,也可以拒絕大部分不想過的生活。但其實也只是剋制了很多欲望而已,一旦放開,還是無可拒絕很多的東西,還是本錢太少。

剛需也是一樣,本錢太少了,在北京這個物慾橫流的現實世界不具備選擇太多的資格,只能被動接受。在種種需求之中,能剩下的只有一個保值,其他的都等本錢增多再實現吧。

所有的爺爺都是從當孫子熬過來的,所有的中產也都是從剛需爬過來的,是爬,不是蹦。為了下一次的置換不吃虧,為了將來住上好房子,剛需們聽句勸放棄幻想吧,你的本錢只能讓你熬著,所有的偉大也都是熬出來的。

我也曾經有過這種不切實際的階段,總覺得自己是天選之才,憑什麼要受這種憋屈?但有機會去遠方看看吧,或者看看這座城市的底層陰暗之處,或許會發現自己已經是幸運之極了。

所有的剛需好歹都是有至少百八十萬的,這在北京算剛需,到了小城市都能全款改善了。你有買房的首付,要知道北京這座城市有上百萬人連幾萬都拿不出。他們並非不努力,但這世界沒有給他們準備機遇。

不多說了,並非諷刺剛需,而只是告訴你們,這條件已經超越了大部分人,那就別在好高騖遠了,踏踏實實的就能夠爬到中層以上。在你們身後,還有幾百萬底層在苦苦掙扎與迷茫,他們才更加的無奈。

這座城市就這麼冷酷,務實的北京只讓務實的人留下,但未必一上來給你想要的生活,一切都得熬著。

僅供參考。

有房產相關問題,關注“章哥說買房”公眾號,點選“免費諮詢”私信提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