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如何防治腸癌術後復發?

國內文獻研究報道,術後Ⅰ期結腸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為90%以上,Ⅱ期結腸癌患者術後治癒率可達到70%。由此可知,這兩種型別的腸癌患者,的確是治癒率非常高的腸癌型別。加上結腸癌的化療藥是有副作用的藥物,並且從衛生經濟學進行考慮,對所有Ⅰ期結腸癌與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進行化療,從經濟上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想來這也是國內外指南對這兩種型別的腸癌患者,不建議化療,只是單純進行腸癌隨訪觀察的原因。

但話又說回來,我們也清楚:就是按照目前國內外的規範指南進行腸癌診治,Ⅰ期結腸癌仍然有不下7%的患者,Ⅱ期結腸癌更是有不低於20%的患者,是無法臨床治癒的。當然,低危Ⅱ期結腸癌有遠低於普危及高危Ⅱ期結腸癌的復發風險,但再好的低危Ⅱ期結腸癌,其結腸癌術後的復發風險也必定會高於10%。

Ⅰ期、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如何防治腸癌術後復發?

結腸癌

另外,也要告訴網友們,不管文獻報道的Ⅰ期與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治癒率有多高?對於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位患者來說,他們自身腸癌的復發與轉移風險,就是“有與無”兩種結果。無復發與轉移,是所有Ⅰ期與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的願望,但有復發與轉移,也是時刻讓所有Ⅰ期與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擔心的問題所在。因此,如何避免Ⅰ期、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的術後復發風險,仍然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避免Ⅰ期、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的術後復發風險,要相信你的主治醫生。

如果主治醫生建議Ⅰ期、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的你,要做化療,請相信他!千萬要相信他是為你好的。從指南上來說,或許他的建議會被別人認為是過度醫療。

Ⅰ期、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如何防治腸癌術後復發?

腸癌治療

但也許你就會被這樣的過度醫療挽救回來。因為從你的主治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考慮,他應該是見過類似你病情的腸癌患者,不做化療而復發的事例。從他的判斷來說,你可能不是臨床指南中的高危因素患者,但卻是他經驗科學中的高危因素患者。因此,不管你是Ⅰ期結腸癌患者,還是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建議還是聽你主治醫生的話,該做什麼檢查與治療,就做什麼吧。

避免Ⅰ期、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的術後復發風險,要做好術後的腸癌複查工作。

由上我們知道,即使是Ⅰ期、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術後仍然存在腸癌復發與轉移的風險。因此,做好術後的隨訪複查工作,個人認為:一是要遵循指南要求的3-6個月的隨訪頻率外,二是要嚴格做好包含肛門指檢在內的體格檢查、血CEA檢查、肝臟超聲檢查,以及術後一年內的腸鏡等檢查外。並且還要根據上述檢查結果,對再次隨訪的頻率現檢查專案進行再評估。所以,有時醫生建議你做胸腹部CT檢查,或改變你的體檢頻率,也不要持懷疑態度。如果不清楚的話,建議多與醫生溝通了解清楚。

Ⅰ期、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如何防治腸癌術後復發?

結腸癌的癌變程序

避免Ⅰ期、低危Ⅱ期結腸癌患者的術後復發風險,要做好術後的預防工作。

眾所周知,在致癌因素作用下,腸癌由正常腸粘膜細胞進展為腸癌細胞,通常需要5-10年時間。但在這5-10年時間內,致癌因素不僅會影響腸癌所處部位的腸粘膜細胞成為腸癌,而且還會同時影響結腸其他部位的腸粘膜細胞,並導致它們成為癌變程序中不同病變程度的腸粘膜細胞之一。當患者成為腸癌患者之後,同時也意味著患者結腸內仍然存在著大量的病變腸粘膜細胞。為避免術後患者的病變腸粘膜細胞,在致癌因素的影響下進展為新發腸癌的風險。一方面要讓患者儘可能避免接觸致癌因素,比如少進食高脂肪食物及紅肉,想方設法維持患者的腸道菌群平衡,減少腸道炎症性疾病的發生。二是透過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進食,促進病變腸粘膜細胞的新陳代謝,從而減少患腸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