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母愛》第三種媽媽:不管不顧,不會愛的媽媽

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原生母愛》中第三種媽媽:不管不顧,不會愛的媽媽;

我們前面給大家分享了第一種媽媽:沒有學會“放手”的媽媽,以及第二種媽媽:家庭關係種錯誤定位“爸爸”的媽媽。

《原生母愛》第三種媽媽:不管不顧,不會愛的媽媽

母愛是偉大的,但是有時候母愛會成為孩子的羈絆,甚至有時候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

我們不懷疑媽媽的愛,只是想讓大家能夠明白了這些愛的型別和給自己造成的創傷之後,能與自己的媽媽和解。

要知道,媽媽愛我們的心和出發點是對的,只是媽媽在學著愛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也許並沒有人去教她怎樣愛自己的孩子才是正確的,這才是最關鍵的。

今我們給大家分享的這種愛,就是這樣的。

第三種,不管不顧,不會愛的媽媽。

書中,作者講了一個讓人心疼的來訪者,我們暫時稱她為A女士。

A女士見到諮詢師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直到我小時候最大的念想是什麼嗎?就是吃一頓媽媽親手做的飯菜。

這個念想一直橫梗在A女士的心頭,直到成年之後依然不能釋懷。

在A女士的印象中,童年時期的她幾乎沒怎麼和母親相處過。

母親是一個擁有高學歷高收入的知識女性,但是卻醉心於職發展,而忽略了家庭和孩子。

A女士的童年時期就是和自己的爸爸,每天冷冷清清的在家裡,吃著沒有滋味的冰冷飯菜。

《原生母愛》第三種媽媽:不管不顧,不會愛的媽媽

成年之後,A女士因為自己從小沒有得到母愛的經歷,所以對孩子全方位的照顧,從生活到學習,事無鉅細。

母親在老年之後,依然每天不願待在家裡,A女士需要照顧常年就這樣在兩個家庭奔波,努力的協調著工作、家庭、孩子,將自己變成了一個類似“超人”的存在。

然而,終日奔波的生活也讓她覺得疲憊和厭倦,直到有一天,兒子對著她喊:

我從來沒見過媽媽的笑容,我不知道媽媽到底愛不愛我。媽媽雖然嘴上說愛我,但是我卻從來沒有感受到媽媽給予我的愛。

兒子的話給了A女士知名的打擊,她在那一瞬間崩潰痛哭。

她不明白自己對兒子事無鉅細的照顧,再忙再累也要做到一日三餐親自動手,這些都是自己至今都期待的東西啊,在兒子這裡竟然成了負擔和枷鎖。

A女士的經歷,讓我們彷彿從她的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

因為從小沒有的到的某種東西,希望能補償在孩子身上;

因為父母對家人的忽視甚至冷漠,所以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承擔了起來;

因為付出的太多,而被孩子視為負擔和枷鎖,認為我們控制了他們的人生;

卻不知道這樣一個道理:

好的親子關係,是三分關愛,七分尊重;

A女士把照顧父親當成自己的責任,這是沒有把握好自己和原生家庭之間的分寸感;

全身心的照顧兒子事無鉅細,過於插手兒子的學習和生活,這是沒有把握好和孩子之間的分寸,導致兒子認為媽媽的關心是沉重的負擔。

而合適的關係是,和原生家庭之間“可分離,長牽掛”;親子之間,三分關愛七分尊重;彼此獨立又適度親密。

其實在A女士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三點值得深思的東西:

第一:媽媽對孩子的愛,應該是三分關愛七分尊重。

《原生母愛》第三種媽媽:不管不顧,不會愛的媽媽

很多媽媽愛孩子,卻因為自己的行為讓孩子無法感覺對媽媽對孩子的愛。

就向A女士,她對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幾乎全部的心血,甚至是帶著填補自己內心的缺憾的心理。

因為從小沒有吃上媽媽親手做的飯菜,所以再忙再累也要親自下廚,給兒子準備可口的一日三餐;

因為從小几乎沒有被媽媽照顧過,所以兒子的衣食住行她都親自準備,絕不假手他人。

但是為什麼兒子感受不到媽媽的愛呢?

因為媽媽的愛太過於沉重,太密不透風了。

孩子從小到大,所有的一切都是媽媽準備好的,有人說,這樣不好嗎?

不好!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在成長的過程終更需要自主權和選擇勸。

媽媽只覺得自己應該全身心的照顧自己的孩子,卻忘記了過猶不及的道理。

什麼都替孩子做了,什麼都替孩子想到了,那你讓孩子做什麼?

好的親子關係,是三分關愛、七分尊重;

全方位的提供幫助,十分的關愛,少了的是尊重,是空間,多了的是負擔,是壓力。

第二:不要過度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電視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深刻的印象。

《原生母愛》第三種媽媽:不管不顧,不會愛的媽媽

樊勝美自己在上海獨立打拼,卻一個人承擔了本不屬於自己的過多的家庭負擔。

給哥哥買房子、還房貸、還賭債,直到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

她把本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扛在了自己的肩上,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晦暗無光。

這就是過度的承擔了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上文中的A女士,把照顧爸爸堪稱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卻忘記了,照顧爸爸,首先應該是媽媽應該做的事情;

把全身心的照顧孩子堪稱是自己的責任,卻不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空間;

過度的承擔責任的後果,就是把自己累的半死,而被照顧的人卻認為你做的太多了;

自己每天累的滿腔委屈,孩子也每天被媽媽累的身心俱疲;

適當的放手,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交出去,才是對自己對別人負責任。

有時候,並不是做的越多,就收穫越多;

適當的放手,也是一種成長。

親子關係大於教育,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和孩子把關係建立好;

好的親子關係,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三: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才是第一關係。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尤其是媽媽,有了孩子之後,把孩子當成了全部生活的重心。

《原生母愛》第三種媽媽:不管不顧,不會愛的媽媽

眼裡只能看到孩子,心裡只牽掛著的孩子,生活中的一切都圍繞著孩子,而忽略了伴侶的感受。

《金婚》中,文麗自從生了兒子之後,滿心眼裡只有兒子而忽略了佟志的感受,最終導致佟志感情上的出軌。

雖然我們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但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其實,在婚姻家庭中,夫妻關係才是最重要的,親子關係一定要排在夫妻關係的後面。

夫妻之間感情好,本身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夫妻感情好,家庭氛圍就一定和諧,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容易放鬆,從而更能夠集中精力的去學習和思考;

夫妻感情好,本身給孩子做了一個好的示範。

在父母的薰陶下,孩子會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

夫妻感情好,有利於孩子身心各方面的發展。

好的婚姻,自帶光環效應。

有人說:最好的婚姻狀態應該是:

廚房有煙火,在外有牽掛,我心疼你早出晚歸工作的勞累,你理解我家庭瑣碎帶娃的疲憊。

最好的親子狀態是:我給你關愛讓你溫暖,也給你空間讓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