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為何沒有鬥過孟靜嫻?

原創內容 抄襲必究

文:謝汶青

浣碧和孟靜嫻是同一天嫁給果郡王的,果郡王對她們兩個其實都不是很滿意。娶浣碧是因為那張在宴會上無意中掉落下來的甄嬛小像,

果郡王為了能隱瞞他和甄嬛之間的私情不得不同意了這門親事;而孟靜嫻則是皇上因為要平衡官員的複雜關係,硬塞給果郡王的。

說起來兩個人對於果郡王來說,都不是內心因為喜歡而要結下的良緣,按理來說,以後在婚姻中大體都不會多好。

但是,浣碧是幸運的,因為她和果郡王之間的關係中,添加了一個果郡王的死穴,那就是甄嬛。

浣碧是甄嬛的親妹妹,甄嬛告訴了果郡王,甄嬛更是託付果郡王要善待浣碧,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其實是有著一定道理的。

果郡王在同時迎娶了浣碧和孟靜嫻以後,也是讓浣碧當家的,同樣都是側福晉,浣碧顯然在最初是略勝孟靜嫻的。

大婚之夜,果郡王也是和浣碧同房的,所以,比起孟靜嫻來說,浣碧在得到果郡王更多寵愛這件事上,她是有很大優勢的。

可是,不過數日後,果郡王來皇宮的時候,就只帶了孟靜嫻,還給甄嬛和敬妃給瞧見了。而浣碧也因為被冷落,躲到了甄嬛宮裡。

假如最初開始,浣碧處於劣勢,我覺得沒有什麼可值得思考的,因為感情這事本來也沒有道理可講,很多時候不過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惡人自有惡人磨。

例如,不管孟靜嫻還是浣碧,無論對果郡王的愛有多深,或者說比起甄嬛有多麼的優秀,就因為果郡王深愛甄嬛這一條,

其他的優點都靠後,或者連優點都談不上,直接宣佈完敗。

可是,問題的關鍵是對於果郡王來說,他的娶親本就無關乎感情,而僅僅是找個人過日子而已。

假如僅僅站在過日子這個角度來評判的話,那真的就有了可以商討的內容了,因為它是有規則可循的。

這個問題就如同我們和一個人打交道,你不要帶著感情,而僅僅是工作上的,你還是會被某個人吸引。

無關於情感,而僅僅是這個人真的很優秀,他身上有一些品質是能讓你不受控制去仰視的。

孟靜嫻之於浣碧,一方面是孟靜嫻身上有些東西是能吸引一個人去關注和珍惜的,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浣碧身上有一些思維認知是讓人唾棄的。

她們兩個就像是一個正一個負,都在和果郡王的生活中,走向自己的最大值。

寫到這裡,我突然覺得浣碧有些可憐,不是可憐她的出身,而是可憐她沒有學習的心態,跟了甄嬛那麼久,

身邊還有一個軍師一般的瑾汐,而她卻是生生沒有學習到精華,而只是學習到了皮毛,好可惜。

今天我也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來分解一下浣碧是如何從最初的優勢變成劣勢的。

浣碧為何沒有鬥過孟靜嫻?

第一,沒文化,精神層面無法和果郡王同頻共道

記得在甘露寺的時候,果郡王因為皇上患上了惡疾,需要進宮照顧,她和甄嬛飛鴿傳信述說思念之情,用的是《九張機》。

果郡王一句:三張機,吳蠶已老燕雛飛。東風宴罷長洲苑,輕綃催趁,館娃宮女,要換舞時衣;

甄嬛馬上會對上:四張機,咿啞聲裡暗顰眉。回梭織朵垂蓮子,盤花易綰,愁心難整,脈脈亂如絲;

浣碧看著他們兩個對詩很有情趣,還讓甄嬛教她認字,甄嬛當時疑惑地問她,你不是最不喜歡讀書嗎?

也就是說原來的浣碧就不喜歡讀書,之所以讓甄嬛教她讀書,其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果郡王喜歡這些,

她想和果郡王能夠進行交流。

可是,後來也不知道浣碧到底有沒有真的下功夫用心讀書呢?

從嫁給果郡王后的現實結果來看,是沒有用心地去讀的,或者說只是一時興起,而根本就不是真心喜歡 ,所以最終沒有堅持下來。

人的心一旦不種鮮花,就會長雜草。

她的不讀書讓她的理解很膚淺。

果郡王迎甄嬛回宮那一日,看著落花飄落,甄嬛觸景生情,對果郡王說:王爺身沾落花,落花殘敗,本不是王爺該沾染上身的。

甄嬛在這裡用落花比喻自己,暗示果郡王我已經是一朵凋零的落花,你就不要再珍惜了,即便再有不捨,你也要清醒你該放下了。

而浣碧是怎麼做的呢?

她趕快跑過去把果郡王身上的落花拂去。果郡王沒有看浣碧,推開了她的手說到:落花亦有人意,拂去它做什麼。

果郡王在告訴甄嬛,我就要憐惜這落花,我無法做到放下你。

甄嬛用落花暗喻自己,果郡王聽懂了,他的回答甄嬛肯定也是聽懂了,而浣碧則是連半點也沒有弄懂。

果郡王看到天上飛的風箏,聯想到甄嬛在宮中所處的危險,浣碧看到果郡王看風箏,問了一句:王爺喜歡看風箏啊。

且不說他們兩個本來沒有情愛,就是橫亙在他們兩個對一件事理解層面的這條無法跨越的鴻溝,也是生活在一起無法正常進行的。

不能用心去讀書,這一條就堵死了浣碧和果郡王想在精神層面進行溝通交流的機會。

而孟靜嫻呢?

從言談舉止,就可以看出是個知書達理,讀了很多書的女子。

甄嬛見到果郡王帶著孟靜嫻一起去宮中的那次中,甄嬛對孟靜嫻說道:福晉過慮了。聽聞嫻福晉頗通詩書,怎能說是拖累呢?

甄嬛為何會把頗通詩書這個關於孟靜嫻的特徵專門提出呢?

因為甄嬛發覺對於受過良好教育的皇子們來說,交流溝通假如不懂詩書是無法同頻共道的。

浣碧不具有,而孟靜嫻則具有。

甄嬛或許在潛意識中擔心孟靜嫻會在和果郡王日後長久的相處中,和果郡王在精神層面有了共同語言。

果郡王會冷落浣碧。

因為有些東西是無法用強硬的外界手段左右的了的,可以用手段干預果郡王娶浣碧,但是無法干預果郡王和浣碧舉案齊眉。

其實,這也正是果郡王后來冷落浣碧,而比起以前要善待孟靜嫻的一個原因。

艾明雅說過一段話特別有意思:什麼叫做婚姻。婚姻就是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去哪裡。如果這幾個基本點都不能一致,蒼天啊,那要吵到什麼時候為止?

當兩個人在精神層面不同頻的話,就會出現晚上去哪裡無法達成一致,最後導致吵架,或者覺得不是一路人的尷尬局面出現。

於是,關係自然會生疏。

浣碧比起孟靜嫻就輸在了這一點上。

浣碧為何沒有鬥過孟靜嫻?

第二、浣碧負面情緒太多,果郡王是一個樂觀闊達之人。

甄嬛:你在我這已經呆了好幾日了,你再不回去,王爺會擔心的。

浣碧:王爺待孟靜嫻比待我親近,府裡的人也竟漸漸勢利了起來。回去了也沒什麼意思。

浣碧因為果郡王偏心孟靜嫻心裡不舒服,就跑到了甄嬛這裡。

我在(怎樣可以預測出你和一個人在一起後能相處和睦?)一文中,專門闡述了一個人遇到問題後的反應直接決定她是否能和異性和睦相處。

浣碧遇到了問題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釋放情緒,抱怨,推卸責任,都在我總結的幾種負面解決問題的型別中。

而甄嬛和槿汐每次在遇到問題時,第一思維是羅列分解問題,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其中包括了覆盤,總結,尋找原因等等。

而浣碧一樣都不具有。

浣碧回答甄嬛她不願意回去的原因中,責任是果郡王和府中的人,沒有她的原因。從她的回答可以看出,她沒有半點反思。

也就是說她從來就沒有想過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樣的思維也是她多年無法成長,即便和高手在一起休慼相關,依然無法學習到解決問題方法的根源性原因。

浣碧和葉瀾依只是見過幾面,還沒有打過交道,她就各種說葉瀾依壞話,甄嬛說了她幾句,她回答的是:我就看不慣她那輕狂樣。

浣碧看人看事,只是表達情緒。

在皇上已經開始懷疑甄嬛和果郡王有私情,要把甄嬛嫁到準葛爾去,果郡王準備帶兵追出去時,浣碧勸誡果郡王的時候,還是表達情緒。

浣碧:你就那麼在意長姐嗎?在意到連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嗎?

她哪裡為了保全你,她分明為了保全自己。不和親就只有死路一條,和親或許還能活命,王爺難道你還不知道長姐的脾氣嗎?當初她在得知你的死訊沒多久,她就回宮了,你為什麼要為了她,放棄你的平安尊榮呢?

不光情緒化,還在否定別人,說話的內容中負面佔有比例過大。

這樣的說話方式,讓浣碧哪怕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說出來都會讓人很難喜歡她。

她原來在和甄嬛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性無意識地發牢騷,抱怨誰誰誰都不對,這樣的抱怨,除了給自己和身邊人添堵,帶來更大的鬱悶以外,

根本於解決問題毫無用處。

一次兩次身邊人可以忍受,時間一長,人就很難喜歡了,尤其是果郡王這種樂觀闊達之人。

而孟靜嫻呢?

洞房花燭夜那晚,果郡王去了浣碧那裡,貼身丫鬟來為孟靜嫻抱不平,孟靜嫻則非常淡定地說:嫁過來就知道是什麼樣子,這還是第一夜呢……往後嘆氣的日子更多。

她毫無抱怨的言語,相反還在安慰貼身丫鬟。劇中孟靜嫻很少出境,不過,僅僅幾次就可看出她絕對不是一個愛抱怨,負面情緒過多的人。

看到浣碧身上的這兩大缺點後,我們要對照自己,去完善奧!

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喜歡研究婚戀,兩性關係,痛恨道德說教,喜歡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問題,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