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近年來很多學者都將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進行過詳細地對比,並把這一話題作為歷史熱門課題來研究,這其中的緣由是什麼呢?因為這是當時世界上唯二的兩個超級大帝國,並且二者之間有一種驚人的相似性與奇妙的連線,但兩大帝國的歷史走向與最終命運卻截然不同,這背後的深層原因值得探討一下。

秦漢與羅馬

首先,從地理位置來看,兩大帝國分別位於歐亞大陸的東邊和西邊;從起源時間來看,兩大帝國的起源時間大體相同。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西漢疆域圖

秦漢帝國的起源是秦國,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自此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國;羅馬帝國的起源是羅馬城邦,羅馬城於公元前753年開建,也就是說,兩大帝國的誕生時間僅僅相差了十幾年。秦國用了五百多年,從一個邊陲小國發展成為統一的大秦帝國,而羅馬則用了七百多年,從一個小城邦發展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羅馬帝國。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羅馬帝國疆域圖

其次,從存續時間來看,自秦始皇一統天下(公元前221年)至東漢滅亡(220年),共計441年;自

蓋維斯·屋大維·奧古斯都

於公元前27年成為羅馬皇帝至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共計503年,二者的差距也只有幾十年。

最後,從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來看,漢帝國、羅馬帝國都是五百多萬平方公里,巔峰期的人口數量預估也都在五千萬以上。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秦始皇兵馬俑

這一切似乎不能用巧合來解釋,稍加分析就可以知道,秦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的相似性其實並非偶然。

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最初都是處於文明邊陲的小國。秦國地處西部,向來被中原文明輕視,羅馬的情況也差不多,那時歐洲的文明中心是希臘,兩地相隔甚遠。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古希臘遺蹟

新的文明,往往會在舊文明的邊緣地帶崛起,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秦國和羅馬處於文明圈的邊緣地帶,一方面比較容易接觸到先進的文明,另一方面,由於相對落後,所以桎梏也相對較少,因此能夠搭上鐵器時代的快車,快速完成升級。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徹底蛻變,而羅馬在公元前509年進行了至關重要的體制改革,從羅馬王國變成羅馬共和國。

核心大不同

雖然外表上看起來很相似,但兩大帝國內在的個性和構造卻是天壤之別。

首先是帝王體制,秦漢、羅馬均為帝國,秦朝的皇帝是秦始皇,漢朝的皇帝是劉邦及其後裔,那羅馬的皇帝是誰?中國皇位的繼承方式是父死子繼,羅馬皇位的繼承方式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還是有其他的形式?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羅馬人召開議會

秦漢帝國是皇帝用武力征服所得來的,是帝王家族的私人財產,但羅馬帝國並非單一家族的帝國,採取的是“元首制”,“羅馬帝國”的正式名稱是“元老院和羅馬人民”,羅馬皇帝是用選舉的方式選出來的。根據羅馬法律,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可以透過選舉成為羅馬皇帝。皇權是元老院賦予某個獨立個體的,如果這個人死了,權力也就自然而然終止。這樣看來,羅馬帝國的皇位應該不存在繼承的問題。

但事實上,隨著羅馬帝國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了專制體制,大部分時候選舉都是走個過場。羅馬皇帝大多都是由上一任皇帝指定的繼承人來繼承,雖然也有父死子繼的情況,但是在形式上還是要經過元老院的同意,而且,羅馬帝國父死子繼的情況是很少見的。因此,儘管羅馬帝國存續了幾百年,但一直沒有形成固定的帝王家族。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屋大維雕像

這是兩大帝國最大的區別,這種差異很明顯是由於古羅馬所繼承的希臘文化。

其次是政治架構,秦帝國統一天下之後,實行了郡縣制度,中央的命令可以直接傳達到全國各地,但羅馬帝國並不實行郡縣制度,大多數地區都是自治的,羅馬帝國征服各地區以後,讓各地區按照原有的方式進行管理,地區之間也不存在行政級別的區分。羅馬帝國是由自治城市聯盟,以及專制政府共同組成的。比如埃及行省,儘管隸屬於羅馬帝國,卻始終保留著一定的自治權,托勒密時期的體制基本保持著原來的樣子。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秦朝統一圖

因此,秦漢帝國有一個大而全能的政府,政府機關從上到下對國家實行嚴格管理,而羅馬帝國的統治比較寬鬆,只關注稅收,對於地方的管理中央並不過多關注,羅馬帝國長期處於小政府的狀態。

再次,秦始皇焚書坑儒,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要讓帝國子民在思想和文化上達成統一。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羅馬帝國行省

但羅馬帝國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思想和文化,帝國東部是希臘文化主導,用的是希臘文;帝國西部則是羅馬文化主導,用的是拉丁文。羅馬帝國也沒有一部適用於整個國家的法律,各行省和城市都有自己的法律。舉例來說,羅馬與特爾密蘇斯城簽署過一項協議,保障該城公民及其後裔可以使用自己的法律。

最後,秦漢帝國產生了一個主導民族,中國自古就以文化來區分民族,一個民族在文化上被漢化,就會漸漸變成漢族,與血緣無關,如此一來,漢族人口就會越來越多,而少數民族人口就會越來越少。但是,羅馬帝國很注重民族差異,羅馬人一直以征服者的姿態對待行省的居民,很少有不同民族混雜在一起。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羅馬帝國行政區劃

正因為這樣的不同而導致了兩大帝國截然不同的命運。

蠻族入侵與五胡亂華

其實,羅馬帝國的覆滅和秦漢帝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羅馬帝國與秦漢帝國之間,是一大片遼闊的草原,被稱為歐亞大草原,這片大草原將羅馬與秦漢聯絡起來,草原上發生的事情勢必會波及到兩端。

歐亞草原東部,居住著強大的匈奴人,這是對秦漢帝國的巨大威脅,所以秦始皇為了阻止匈奴南下修建了萬里長城,漢高祖更是親自帶兵迎戰匈奴,卻在“白登之圍”中險些丟了性命。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漢匈戰爭示意圖

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有了對付匈奴的實力。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多次北征匈奴。在連番的進攻下,匈奴一分為二,南匈奴臣服中國,北匈奴仍然頑強抵抗。到了東漢時期,漢朝與南匈奴結盟,對北匈奴發動進攻,北匈奴遭受重創,向西遷移至中亞,逗留一段時日之後,其中一支匈奴人繼續向西遷移,並不斷與周邊的遊牧民族融合

,大量的西亞、北歐族群的加入使血統變得更加複雜,最終演變為讓歐洲聞風喪膽的匈人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上帝之鞭”阿提拉

當時的歐洲人從未見到過這樣的民族,羅馬人形容他們是粘在馬背上的人,長相醜陋,一旦被激怒便狂吼著衝上戰場,他們身手矯健,形成不規則的陣型,在兵鋒所及之處大開殺戒,他們沒有固定的住處,象逃難的人那樣到處遊蕩。

由於匈人軍隊的力量太過強大,所以在他們的逼迫下,原本居住在羅馬帝國邊界的哥特人不得不從原有的居住地逃往羅馬帝國。後來哥特人對羅馬帝國進行了大規模的侵略,這便是著名的“蠻族入侵”,哥特人屬於日耳曼人的一支,此後,日耳曼各部先後湧入羅馬帝國,情況與中國的“五胡亂華”很類似,侵略使羅馬帝國四分五裂,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覆滅,獨存東羅馬。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日耳曼蠻族入侵

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講,導致羅馬帝國瓦解的“蠻族入侵”就是秦漢帝國與匈奴人戰爭的延續。有個很有趣的說法:

羅馬是心臟,日耳曼人是插在心臟裡的釘子,匈奴人是砸釘子進心臟的錘子,漢朝是揮舞錘子的人。

幾乎是同一時期,中國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但比歐洲提前了一個世紀。南匈奴南下,引發了“五胡亂華”,公元311年,“永嘉之亂”爆發,西晉都城洛陽第一次淪陷於異族之手,後來西晉滅亡,中國一分為二,北方被匈奴人佔據,東晉偏安一隅。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漢滅西晉之戰

這意味著,羅馬帝國與中國在同一時期遭到外族侵略,造成一半的領土淪陷,而另外的一半則倖免於難。縱觀世界歷史,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中國、羅馬,當匈奴遷移至中亞時,一部分繼續西遷,導致西羅馬覆滅,而留下的匈奴人仍在中亞地區活動。此後,中亞匈奴中的一支,向南遷移,入侵印度,並導致印度北方的笈多王朝滅亡;另一支則入侵了波斯帝國。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匈人入侵歐洲

換句話說,歐亞的大部分帝國,都受到了以北方匈奴為主的遊牧民族的侵略。

為何在此期間,世界上的各個文明中心,都遭到了遊牧民族的入侵?一是因為此時大多數的世界文明中心,都已處於停滯與衰敗期,自西漢末期以來,中國的政治就出現了腐敗現象,導致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到了東漢,宦官和外戚輪流專政,皇帝完全指望不上。其他帝國也大體如此,後期羅馬帝國的腐敗和政治的混亂程度,遠遠超過了中國。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匈人騎兵

二是因為遊牧民族的急速發展。遊牧民族學會了騎馬打仗,還發展出騎射技術,機動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改善,軍隊戰鬥力大大增強,可以組成更大的部落聯盟,形成了國家的雛形,有能力對許多帝國造成威脅。

結局大不同

這次歐亞範圍內的遊牧民族入侵大潮,在歐亞大陸兩端所造成的結果很不一樣。

中國北方的“五胡”,很快就被中國文化所同化,中國在經歷了一段動盪時期之後,隋朝再次實現了南北統一,中國王朝進入了新的迴圈週期,中國的文化發展並未因此受到根本性的影響。

而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便一蹶不振,蠻族建立的王國紛紛冒了出來,形成了歐洲的眾多小王國,黑暗的中世紀到來,之後歐洲的新文明也在黑暗中崛起。所以,如果沒有蠻族入侵,也許就不會有今日的西方文明。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東羅馬帝國時期的日耳曼諸王國

那麼,這種迥異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呢?中華帝國在分裂之後,為何總能重新統一,而羅馬帝國卻一蹶不振,再不復往日的榮光呢?

第一個原因是,秦漢時期的體制具有很強的一致性,而在羅馬帝國內部卻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因此,在羅馬帝國分裂後,想要重新統一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這個事實再次證明,中國文化自古就具有追求統一的內在基因,而西方是沒有的。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自古就有統一的語言和文字,而西方則不然。從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到表音文字,這是人類文字發展的普遍規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很發達,但到了3世紀,埃及人已經開始使用希臘字母了。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古埃及象形文字

可以說,中國的文化並未像其他文明那樣跨越一個個的門檻,別的文明早已由血緣關係發展到了階級社會,而中國始終處於血緣關係的階段;別的文明早已由祖先崇拜進入了一神教崇拜,而中國始終處於祖先崇拜的階段;別的文明早就開始使用表音文字,而中國則始終在使用表意文字。可見,所謂的“跨越”並非是好事,並不是說跨過了那道坎,就會變得更好。

表音文字的特徵是什麼?很好學,只有幾十個字母。因此,在西方,表意文字迅速被表音文字所取代,這種文字的特點就是不固定,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每個民族都可以用字母來創造自己的語言。因此,西方的語言千變萬化,無法統一,假如中國採用表音文字,各地的方言都會迅速發展成為彼此無法理解的語言。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漢字字形演變

而表意文字最大的特徵就是固定,從甲骨文到楷書,很多字形大體都是相同的。因此,儘管中國各地的方言千差萬別,彼此之間也未必能聽懂,但文字彼此之間一定都能看懂。

中國幅員遼闊,各民族人口眾多,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資訊不發達,從技術上來講是很難維持長久統一的。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特例,文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秦始皇功不可沒。

顛覆傳統認知:秦漢與羅馬這對“孿生兄弟”為何命運大相徑庭?

歐洲地形圖

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人具備統一的全民意識,這種意識的形成與地理條件有關。中國就像一座四合院,四周都是高牆,而歐洲四周沒有高牆,海岸線很長,到處漏風。中國兩條最主要的河流,一條是長江,一條是黃河,東部有兩河沖積平原,彼此相連,人口比較密集。歐洲內陸的山脈將歐洲分割成若干地理單元,使得歐洲境內的河流分佈很廣,多瑙河、萊茵河、第聶伯河、伏爾加河……四通八達,這些河流之間有許多分水嶺,所以沿河而建的文明中心自然也分佈在各地。從地理上看,歐洲就缺乏凝聚力,世代生活在這種環境裡的人們必然認為各過各的才是常態,統一反而不太正常,這也是導致羅馬帝國在分裂之後無法重新統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