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與姓名

昨天,某人給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取名————郎朗!村民都在背後譏笑:“不姓郎,叫啥郎朗?”

該人也不示弱:“管得著嗎?願意叫啥就叫啥?”

為什麼叫此名?估計讀者也能猜出八九來,是因為郎朗是一個非常有名的鋼琴家。起名字無非就是想圖個吉利,希望以後孩子能夠像郎朗一樣出類拔萃,鶴立雞群。

靜下心來,細細思索,不難發現,起名字與時代和潮流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中國人的名字由三部分組成:姓氏+輩分+名字,當然輩分有的人也會省略。比如我叫武玉林,從“玉”字可以看出我是第二十代。而現代人有些人則拋棄了輩分用字,率性而為。比如有人給孩子取名“弘曆”,有人取名“洪武”,都是想讓孩子的名字氣勢磅礴。還有一些富貴人家為了讓孩子有富貴命——周易起名字。講究陰陽五行。

改革開放後,受香港影視劇的影響。“麗莎”、“可心”、“嘉欣”、“家妹”等都用到女孩名字上。因為看了《霍元甲》,我的同學取名“元甲”!

非常時期,“衛東”、“保鋒”、“紅衛”、“衛兵”等名字比較普遍,表達了老百姓的一種願望。這一時期以及以後,帶“紅”字的名字增多,如紅俊、紅靜、紅帥、紅光、紅波、紅星、紅日、紅巖、紅學、紅芳等。

新中國成立以後,人們的熱情普遍高漲,出現了新華、建國、建新、建民、建設、平安、天保、天佑、天佐等名字。

由此可以看出,取名字與潮流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