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亞民:經學詮釋的意義生髮結構——以《周易》坎卦的詮釋為例

摘要:本文嘗試從意義生髮的視角探究經學的詮釋。就某個意義群而言,原初意義、引申意義和他者意義構成了最基本的意義單元,眾多意義單元相連線構成橫向或縱向的交叉意義鏈。與此相應,詮釋行為最基本的內容可分為開顯、植入和勾連。以《周易》坎卦詮釋為例,作為語詞的卦名坎為實際的原初意義,《易傳》開顯出了陷、險和水三種引申意義,植入了“勞”這一他者意義。四者又互相勾連,成為後世詮釋的基源性意義鏈片段。意義生髮結構的探究試圖超越單純的文獻實證研究,為經學詮釋注入自覺性,為思想、理論創新創造前提。

關鍵詞:詮釋;意義;《周易》;坎卦

眾所周知,詮釋是經學史展開的基本方式。經典本身構成了意義之源,經學家又從自身的知識結構、思想旨趣出發不斷賦予其時代精神和價值內涵,詮釋出新的意義。就其中某個具體的“意義”而言,經學史上有一條歷時性質的詮釋史,同時也形成了一個多維一體的“意義群”。在此意義群的“平面”結構中,有經典自身的“原初意義”,它作為意義之源而存在; “原初意義”自身包含諸多隱而未顯的“子意義”,這些“子意義”經過詮釋者開掘而呈現出來的可以稱作“引申意義”(本質上,“引申意義”仍然隸屬於“原初意義”,它與“子意義”的區別僅僅在於“顯”和“隱”的不同) ; 此外,詮釋者在詮釋過程中還會由“他處”(“原初意義”之外) 引入“他者意義”。——原初意義(包含子意義) 、引申意義和他者意義是意義群的基本單元。三種類型的意義單元中,原初意義一般具有單一性和確定性,而引申意義和他者意義則具有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即不同的詮釋者會開顯出不同的引申意義或植入不同的他者意義,而在此之後的詮釋者又會在前人的基礎上即上一層級的意義單元上再次開顯或植入,並且不一定會是單線進行,而是交叉進行,即有可能在上一級引申意義的基礎上植入他者意義,也有可能對上一級他者意義開顯出引申意義,如此再向下一層級演進……由此,會產生多條單線的或交叉的意義鏈。如果說這種按照層級衍生出的意義鏈是一種縱向意義鏈,那麼詮釋者還會將不同意義鏈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單元加以勾連,形成一種橫向的意義鏈。這種縱、橫意義鏈交織形成的整體意義“板塊”即意義群。不同型別意義之間、不同層級意義之間、不同意義鏈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意義群整體呈現出的性格色彩,構成了經典詮釋中的重要現象。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這裡所謂的詮釋行為實際上包含三方面的內容: (1) 開顯——將某層級的意義單元所包含的諸多隱而未顯的“子意義”呈現為“引申意義”; (2) 植入——向某層級的意義單元植入“他者意義”; (3) 勾連——將同一縱向意義鏈上的不同意義單元或不同縱向意義鏈上的意義單元加以勾連。三個內容中,“開顯”與演繹極為相似,因而呈現出一定的“客觀性”色彩,而“植入”則更多體現了詮釋者自己的旨趣,從而呈現出更多的張力。勾連則略顯複雜,大體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詮釋者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本身並不存在先天聯絡的意義單元,依據自身的主觀旨趣加以勾連,這種勾連具有一定的“植入”性質,也更富張力; 另一種情形是詮釋者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本身具有某種先天聯絡的意義單元之間的這種“隱而未顯”的先天聯絡開顯出來。勾連的這兩種情形有時也是交叉進行的。

元典文獻中《周易》由於自身文字性質的特殊而更具開放性,對《周易》的詮釋在經典詮釋中頗具典型意義。本文以《周易》詮釋中具有代表性的坎卦為例,對這一經典詮釋現象加以剖析,以期能窺見易學以及經典詮釋中意義生髮的內在理路和基本旨趣之一斑。

一、無意義的原初意義: 作為卦名的“坎”

經學視野中“坎”首先是作為八卦的名稱之一,並且與卦象“☵”結為一體。古代傳說伏羲創造八卦於文字創立之前,即八卦卦象要早於卦名文字,後世周文王才將八卦演為六十四卦並系以文辭。根據筆者的研究,《周易》古經中作為符號系統的六十四卦卦象與作為文字系統的卦爻辭在被《周易》古經的編纂者系統整合之前,有一段各自相對獨立的發展歷史; [1]而卦名的產生,正如學者所言,當在卦象與卦爻辭的結合基本固定之後:

古人著書,率不名篇,篇名大都為後人所追題,如《書》與《詩》皆是也。《周易》之卦名,猶《書》、《詩》之篇名,疑筮辭在先,卦名在後,其初僅有六十四卦形以為別,而無六十四卦名以為稱。依筮辭而題卦名,亦後人之所為也。[2]

由此可知,八卦符號產生在八卦卦名之前,坎卦的卦象“☵”在被命名為“坎”之前早已作為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巫術符號在占卜中被廣為使用,直到坎卦卦爻辭固定之後,命名者才從坎卦卦爻辭中摘取“坎”作為卦名。並且從來源和最初的作用來講,“坎”作為卦名僅僅是作為一個區別於其他六十三卦的區別符號而已,本身並不具備特殊內涵和意義。從這一點來講,卦名“坎”作為後世“坎”詮釋史的意義之源,起初並不具備“意義”,即是一種無意義的原初意義。從詮釋的角度來看,這一無意義的原初意義價值極為有限,而實際的意義之源,是由《易傳》的革命性詮釋所開啟的。

二、引申意義( 子意義) : 陷、險、水

《易傳》對坎的詮釋採用的基本途徑是經學的慣常手法——訓詁。也就是說,《易傳》並未將“坎”看做是一個無內涵的區別符號,而是將“坎”看做一個具有獨立涵義的語詞,從而賦予了其意義。從無意義的符號到有涵義的語詞,這一轉換是一種隱性的“植入”,被“植入”的意義取代了之前無意義的原初意義,作為語詞的“坎”成為實際上的意義之源。《易傳》透過訓詁,開顯出隱含在語詞“坎”中的子意義,併成為後世詮釋者所圍繞的軸心。

《易傳》不同篇目由各自旨趣開顯出的子意義各具特色。

子意義( 1) : 陷

《說卦傳》: “坎,陷也。”《序卦傳》: “坎者,陷也。”此二傳以“陷”釋“坎”,是典型的語詞訓詁,坎、陷二字音義關係極為密切,坎,溪紐談部,陷,匣紐談部,溪匣旁紐,談部疊韻,二字同源。《說文》: “坎,陷也。”從意義詮釋的角度而言,作為語詞的“坎”是源意義,它先天地包含有“陷”這一子意義,而《說卦傳》《序卦傳》則透過語詞訓詁開顯出了這一子意義,成為“坎”詮釋意義群中極其重要的引申意義之一,也成為後世詮釋者所依據、所圍繞的軸心意義之一。

子意義( 2) : 險

《彖傳》: “‘習坎’,重險也。”從訓詁的角度來說,險,上古音曉紐談部,與坎音近,以險釋坎也是一種聲訓。從二者所指而言,坎本指坎坑,地有坎坑即為險阻,“險”亦是“坎”自身所含的子意義之一,《彖傳》將其開顯出併成為“坎”意義群中核心引申意義之一。

子意義( 3) : 水

《大象傳》釋坎: “水洊至”。《說卦傳》: “坎者,水也。”又: “坎為水。”相較於“陷”和“險”在訓詁意義上與“坎”之密切關聯,“水”的意義則是由坎之所指引申而來。水不是坎的訓詁義,但仍為隱含在坎中的子意義。坎本為坎坑,坎坑多積水,乃至典籍中不乏“坎井”之說。《莊子·秋水》: “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埳井”即“坎井”。《荀子·正論》又云: “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水作為坎詮釋意義群中重要意義單元之一,是後世諸多詮釋意義生髮的“子源頭”,影響深遠。

就以上三種意義而言,由於三者都屬於坎之子意義,先天包含在“母體”坎中,因此三者之間具有天然的關聯; 這種關聯也成為意義的生髮點而被詮釋者所注意,《易傳》已是如此。如《彖傳》,既以險釋坎,又曰: “水流而不盈。”《說卦傳》既雲: “坎為水”,又道: “坎,陷也。”但各子意義間的關聯尚未顯豁。後世王弼、孔穎達則謂坎為“

險陷之名

”,[3]《周易程氏傳》更雲: “

陷則為險……陷,水之體也。

”[4]王、孔、程的詮釋其實就是上文所說的“勾連”,在各子意義之間勾連出一條橫向的意義鏈。

以上是對三種引申意義的分析。水、險、陷與坎由於存在語義上的天然聯絡,由此構成的意義鏈更顯流暢、圓融,而詮釋者植入他者意義或勾連不同意義單元卻體現出另一種性格色彩,使得整個意義群更顯豐滿,更顯張力,其詮釋方式和旨趣尤其值得探究。

三、他者意義: 勞、北方——冬季

他者意義( 1) : 勞

“坎”意義群中有一種意義較顯獨特,也備受學者關注,即“勞”。《說卦傳》雲: “勞乎坎。”又云: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說卦傳》相關內容原本是將八卦與四時、八方結合起來,賦予了八卦以時空的意義; [5]就坎卦而言,方位對應北方,時令對應冬季,萬物已歷四季,勤劬勞倦,故曰“勞乎坎”。後世易學家受這一解釋的影響,基本都是按照這一思路來理解和詮釋“勞乎坎”。如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憬: “

冬至則坎王,而萬物之所歸也。

”[6]孔穎達《周易正義》也道: “

受納萬物勤勞,則在乎坎

”。[7]我們的問題是,“勞”的意義是如何得出的? “勞”與“坎”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聯? 筆者為何將其歸入“他者意義”而不是“坎”的子意義? 下面我們逐一論述。

與此密切相關,有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文獻問題,對照相關《周易》類出土文獻,我們會發現部分《周易》類出土文獻,坎卦的卦名直接就寫作“勞”。列表如下:

辛亞民:經學詮釋的意義生髮結構——以《周易》坎卦的詮釋為例

檢視上表,帛書《衷》及秦簡《歸藏》坎卦即作“勞”卦,《清華簡( 四) 》作

辛亞民:經學詮釋的意義生髮結構——以《周易》坎卦的詮釋為例

,整理者認為,“

即勞字,卜辭金文等習見。

”[8]輯本《歸藏》作“犖”,馬國翰引李過的說法: “謂坎為犖,犖者勞也,以萬物勞乎坎也。”又引黃宗炎: “

坎為勞卦,故從勞,諧聲而省。物莫勞於牛,故從牛。

”[9]這裡的“犖”“勞”二字,一聲之轉,音近而假。李過的解釋顯然是運用《說卦傳》的說法,黃宗炎認為作“犖”是因為“物莫勞於牛”,明顯是望文生義。

“坎”卦為何又作“勞”卦,這個問題其實比較簡單,就是同音假借而已。以往學者主要是看到“坎”“勞”字音懸隔,“不敢”從通假角度考慮。或有學者從字形入手,提出有一個與“坎”音近通假的字——“褮”,該字又與“勞”形近而訛,導致坎卦又作勞卦。[10]筆者同意坎卦作勞“與卦象、字義均無關係”,但從“假借過程中發生訛字現象”加以解釋則過於曲折了。王志平先生就坎、勞二字的聲、韻作了詳細考察,認為“

‘勞’字也有見系一讀……至於韻母,是宵談對轉的關係。

”[11]所以,坎卦作勞卦只是因為“坎”“勞”二字由於字音相近而通假而已,“坎”和“勞”在字義上並無關聯,與卦象也沒有關係。類似地,今本《周易》的“革”卦在馬王堆帛書中作“勒”,也當屬於這種情況。

回到意義詮釋的論域,《說卦傳》從坎卦詮釋出“勞”的意義,其實也是採用了“聲訓”的方式,但是與“坎,陷也”的聲訓不同,坎、陷是同源詞,音同義近,而坎、勞僅僅是同音而已,並無語義上的聯絡,所以“勞”意義屬於“他者意義”,即《說卦傳》從“他處”植入給坎卦的。這一詮釋旨趣,不妨稱作“語音聯想”。

《說卦傳》之後的詮釋者還將他者意義“勞”與其他引申意義之間做了勾連的工作,生成了一條橫向意義鏈。典型如鄭玄,雲: “

坎,勞卦也,水性勞而不倦。

”[12]這是將引申意義水具備的流動不息的屬性與他者意義“勞”做了勾連。上文已述,勾連有兩種情形,王弼、孔穎達及程頤將險、陷、水三種引申意義所做的橫向勾連是屬於“開顯型”,而鄭玄將勞與水的勾連則屬於“植入型”。“開顯型”勾連由於先天聯絡的存在,較顯圓融; 而“植入型”勾連則更顯張力,甚至可能會受到實證主義者的質疑和批評。以鄭玄為例,我們看到《說卦傳》釋勞與坎的關係時說: “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坎卦為萬物之所歸,亦即孔穎達所說的“受納萬物”,由此得出“勤勞”“勞倦”之義,而鄭玄則是著眼於水之流動不息之性質,詮釋出“勞而不倦”之義。——顯然,二者異趣,鄭玄不同於《說卦傳》的詮釋只能說是他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思想旨趣使然。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說卦傳》將“四時——八方”的時空體系與八卦做了一個配套,構建出了一個“八卦——時空”體系,坎卦作為這一系統中的一個“紐結”,又被植入了另外兩個他者意義,即北方和冬季。“四時——八方”時空體系並非《周易》初創,起初與《周易》無涉,其內在邏輯可以不論,但將“北方——冬季”與坎卦配套的詮釋理路倒是值得討論。探究這一配套的內在根據略顯複雜,甚至我們看到,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筮法》中也有一個類似的“八卦——時空”體系,但坎離兩卦的位置與《說卦傳》恰恰相反。雖然原因學界尚無定論,也非本文所要探究的問題,但就坎卦與“北方——冬季”配套的根據無非有兩種可能途徑: 一是如《說卦傳》所言,“坎者,勞之卦”,而“冬”又是一年之“終”,萬物歸之於坎,已歷四季,故有“勞倦”之義,故將冬季與坎卦相配。這一途徑可以稱之為“語義聯想”。二是與涵義無關,與形式“有染”,即將“四時——八方”這一序列鏈與《說卦傳》“帝出乎震,齊乎巽……勞乎坎,成言乎艮”這一序列鏈僅僅在形式上加以合併、對接,恰好“北方——冬季”這一節點和坎卦相對應而已,而與各自的內涵無關。不管以上兩種可能哪一種符合實際,抑或都不符合,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方——冬季”是作為他者意義被植入給坎的。這一植入意義影響深遠,尤其是漢代易學中的卦氣學說即是以此作為詮釋基礎。至此,我們將“坎意義群”中處於基源位置的幾種意義單元以及由此構成的“第一層級”意義鏈片段作了剖析和梳理。後世易學家大多以此為基礎,沿著這一詮釋理路,踵事增華,使得坎意義群的內涵日趨豐滿。

四、結語

易學的發展,無論其詮釋的立場、方法,還是內容、旨趣,都是異常豐繁複雜的,本文聚焦於“意義生髮結構”,以《周易》坎卦的詮釋為例加以分析,也是對易學及經學研究的一次嘗試性觀照。

自《易傳》以來,歷代易學家不斷詮釋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凸現出了經學詮釋的創造性和生命力,但傳統易學詮釋雖然長於發揮創造,卻缺少正本清源工作的支撐和對自身詮釋行為內在機理的審視和反思,導致缺乏一定的“自覺”色彩,為當下持實證主義立場的研究者所詬病。20 世紀以來,易學的發展經歷了革命性轉變,文獻實證一派興起,他們否定《周易》的神聖性,主張“經傳分觀”,視其為歷史文獻,以“求真”為根本旨趣,還原了很多“歷史的真實”。這一派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產生了很大影響,但其侷限在於多偏重語詞訓釋,以“還原”《周易》本義為根本旨趣,忽視了思想、觀念、意義的生髮源流、演進機制,導致在思想觀念脈絡的梳理和理論創新方面乏善可陳。

“意義生髮結構”的運用,是對易學詮釋的深度審視,嘗試揭開詮釋者詮釋行為、詮釋內容表面的“面紗”,剖析、揭示其意義生髮的內在機理、結構、脈絡,審視和反思詮釋者的詮釋立場、詮釋方式和創造旨趣,其實是對詮釋現象的深度檢討。在此檢討的基礎上進行的再詮釋則具有鮮明的自覺性,而非簡單的“踵其事而增華”。當然,這一工作和文獻實證具有類似的地方,但是後者屬於經驗性研究,而前者既需要以經驗性研究作為基礎,同時更注重邏輯、內在理路的挖掘和梳理,將一般性的文獻研究、語詞釋義提升至思想、觀念、意義的層面,探究文獻語詞背後的深層蘊涵。“意義生髮結構”的運用既是實證的,同時也是邏輯的,在跳出文獻訓詁的單一研究侷限的同時,又將實證主義的客觀性優點運用於思想、觀念、意義的來源和演進的考察上,考鏡源流,探賾索隱,對豐繁複雜的思想做到清晰、透徹地理解和把握。這是對傳統易學加以進一步的開掘和詮釋,促進、開拓易學在思想義理方面的發展、創新,賦予古老的易學以新時代的意義必要的前提; 由此而生髮的新的意義具備了堅實的實證和邏輯的雙重支撐,做到了“自覺地詮釋”。

註釋

[1]詳見拙文《八卦新探———卦名來源與“重卦說”及卦義關係的探討》,《世界宗教研究》2021 年第 2 期。

[2]高亨: 《周易古經今注》,《高亨著作集林》第一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年,第 48 頁。

[3]《周易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第 152 頁。

[4]程頤: 《周易程氏傳》,中華書局,2011 年,第 162 頁。

[5]詳見拙文《〈說卦傳〉“帝出乎震”章析論》,《中國哲學史》2015 年第 4 期。

[6]李鼎祚: 《周易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第 268 頁。

[7]《周易正義》,第 385 頁。

[8]李學勤主編: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 四) 》,中西書局,2013 年,第 107 頁。

[9]馬國翰: 《玉函山房輯佚書》第一冊,廣陵書社,2005 年,第 33 頁。

[10]王寧: 《秦簡〈歸藏〉幾個卦名補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 / /www。 gwz。 fudan。 edu。 cn /SrcShow。 asp? Src_ID = 1906。

[11]王志平: 《清華簡〈筮法〉“勞”卦即“坎”卦說解》,《傳統中國研究集刊》2018 年第 1 期。

[12]李光地: 《周易折中》,巴蜀書社,2006 年,第 656 頁。

文章來源:《中國哲學史》2022年第4期。

歡迎關注@文以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