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本文原載於《兵器》雜誌2005年01月刊。本次轉載時經重新二次內容完善及編輯、補充部分插圖和整理,以與同好共同分享。個人認為《兵器》雜誌是一本專業、客觀的軍事雜誌,推薦持續訂閱,豐富自身的軍事知識。轉載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較久遠的文章主要是想讓讀者以另一種比較獨特的視角審視曾經的事物和觀點。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合集前言:

“虎王”是德國在二戰末期研製的重型坦克,亦稱“虎”l,德軍編號是PanzerkampfwagenVI Tiger Ausf。B,從1944年1月~1945年3月共生產了480輛。

1944年德國把“虎王”和T-34/85和JS-1進行比較後認為,“虎王”在效能上要優越很多。西方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曾多次遭遇“虎王”坦克。美軍因為無法有效擊毀這種德國怪物,而強烈要求國內軍工企業研製新型武器。後來美國特意為此研製了T-26、T-95等重型坦克。

二戰結束後,很多兵器研究者都認為“虎王”是二戰期間火力和防護最強的坦克,是那個時代的登峰造極之作。但蘇聯在對俘獲的“虎王”進行測試後卻得出了與此相反的結論。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庫賓卡的實驗

獲俘

蘇軍最先俘獲完整無缺的3輛德國“虎王”坦克的編號為102、234、502的,其中的102號和502號是指揮官用的坦克,因為它們和普通的“虎王”不同,內部有附加的無線電通訊裝置。這3輛坦克均屬德501重型坦克營,均是1944年8月13日在波蘭的奧格雷多村被俘獲的。根據蘇聯方面的資料,蘇軍在一次突襲中佔領了村子,發現502號坦克完好無損地停在一棟房子附近的院裡,坦克裡面有著充足的燃料。德國坦克手似乎剛剛修好它,但戰鬥中見勢不妙便放棄坦克跑掉了。坦克儀表顯示該車只行駛了444千米。當蘇聯士兵試圖發動坦克時,發動機立即就能開動,說明這輛坦克的狀態相當好。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1944年8月13日在波蘭奧格雷多村被蘇軍停獲的德軍234號“虎王”坦克。234號為普通型。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1944年8月13日在波蘭奧格雷多村被蘇軍停獲的德軍502號“虎王”坦克。502號為指揮型。

因為是頭一次完整地俘獲“虎王”坦克,蘇軍對此相當重視,指定將102號和502號“虎王”送往庫賓卡的裝甲車輛研究與發展實驗場(NIIBT)進行綜合測試。蘇聯人開始試圖讓這兩輛坦克透過自己的動力駛向火車站進行裝運,後來證明這個決定極不明智,因為502號坦克剛行駛了86千米,就出現了軸承失效,導致左邊的誘導輪無法使用,左邊的驅動輪也因所有的螺栓被剪下而失效。當時的氣溫達到30℃,對“虎王”的冷卻系統來說這個氣溫似乎太高了,以致坦克右側減速器過熱,齒輪箱也有持續過熱的現象。

坦克經修理後重新上路,但不久右側減速器又完全損壞。蘇聯人只得從另一輛被擊毀的“虎王”上拆了一套換上,但沒過多久傳動軸的滾珠軸承完全損壞,剛換上的傳動裝置也因此報廢。除了這些麻煩事以外,坦克在行走過程中還需要不停地更換履帶零件,因為其重量過於驚人,使得履帶的某些部件經常破裂,特別是在坦克轉彎的時候往往更為嚴重。而且坦克履帶的機械調整裝置並不完全起作用,結果是必須每行駛10~15千米就需要重新調整一下履帶的鬆緊。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蘇軍在轉移繳獲的“虎王”坦克過程中,因坦克極差的機動效能而費盡周折。

測試

不管怎麼麻煩,蘇軍最後還是把這兩輛“虎王”送到了NIIBT試驗場。102號車接受了進一步的操縱效能測試。因為坦克的底盤、發動機和傳動部分的可靠性都特別低,因此在測試中蘇聯人碰到了數不清的麻煩事。

儘管繳獲的坦克手冊上說“虎王”坦克860升容積的油箱加滿後可以越野行駛120千米,但測試表明實際僅能行駛90千米而已。測試還表明“虎王”的百千米油耗是970升,而不是手冊上說的700升。同樣,“虎王”在公路上的平均速度是25~30千米/小時,土路是13。4~15千米/小時,越野行駛速度更差,才6~7千米/小時,而手冊上給出的最大行駛速度是41。5千米/小時,在操縱性測試中從來沒達到過這個速度。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為了對“虎王”坦克的裝甲防護性進行客觀評價,蘇聯人決定用蘇聯、美國以及德國火炮來射擊俘獲的502號車體和炮塔。於是502號車大多數的車內系統和配件都被拆下來,以便進行測試,武器則被送到ANIOP實驗場進行研究。

實彈射擊是1944年秋天在庫賓卡進行的,測試結果令人意外。“虎王”的裝甲和以前的“虎”1、“黑豹”坦克以及“菲迪南”坦克殲擊車相比,質量下降得很厲害,第一次單發炮彈射擊就導致裝甲出現裂紋和剝落,多發炮彈的密集射擊(3~4發)更導致裝甲板大面積剝落及破裂。車體和炮塔上所有連線點的焊接質量都很糟糕。在相同的試驗中其焊縫對於炮彈的抗擊能力要比“虎”1等老型號差很多。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在500~1000米的距離上,蘇聯152毫米、122毫米和100毫米炮(分別裝備JSU-152自行火炮、JS-2坦克和SU-100坦克殲擊車)的3~4發穿甲彈或者高爆彈的直接命中可導致坦克前部100~190毫米的裝甲板焊縫裂開、剝落和解體。傳動裝置也無法承受彈丸傳遞的衝擊載荷,致使坦克完全報廢。

由於“虎王”首上裝甲的傾角很大,加上本身強度很高,在500~600米距離上蘇BS-3型100毫米加農炮和A-19型122毫米榴彈炮的穿甲彈只有在車體前部裝甲板的邊緣和接縫處才能穿透,在300米距離上蘇85毫米的D-5和S-53炮(裝備SU-85坦克開擊車和T-34/85坦克)不能穿透車體前裝甲,也不會對車體前部造成太大損害,而在1~1。5千米距離上,BS-3和A-19可以完全穿透“虎王”的炮塔前裝甲,這多是由於炮塔前裝甲幾近垂直而造成的。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這裡應注意的一點是,JS-2坦克上安裝的D-25型122毫米坦克炮是A-19的直接衍生型號。這兩種炮的不同之處在炮尾部分,在反後坐裝置上也有所不同,但是它們的彈道效能沒有差異,因此兩者的穿甲能力是相同的。另外,BS-3和安裝在SU-100上的D-10坦克炮的穿甲能力也是相同的。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進行測試的“虎王”坦克車體。炮塔中的火炮已經被抽走去進行其他測試。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虎王”車體和炮塔的側裝甲和前裝甲相比防護效能差距很大,幾乎是坦克整車裝甲質量最差的部分,以致普遍裝備的蘇85毫米炮和美國76毫米高速炮(裝備M4“謝爾曼”坦克改進系列)穿甲彈在800~2000米距離上完全可以穿透它。當然,較早期的蘇76毫米炮(ZIS-3和F-34)還是無法穿透“虎王”車體和炮塔的側裝甲的。據測試,美國76毫米炮穿透“虎王”側裝甲的距離比蘇85毫米炮要大不少。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測試結論

1945年2月16日蘇聯有關方面提交了“虎王”的最終測試報告,得出了以下結論。

“虎王”前部車體和炮塔的質量低下,中彈後的非穿透損害(凹痕)導致裝甲上出現裂縫和內部大面積崩落。坦克車體和炮塔側裝甲板抗穿甲效能差。很明顯,攻擊其側面是處於劣勢的一方制服“虎王”坦克的有效辦法。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虎王”與“虎”式坦克側面對比

“虎王”的其他明顯缺陷還體現在底盤複雜、不耐用、故障率高;轉向和行走系統複雜、易損壞、不易維修;傳動裝置不堪重負,在較差路面條件下特別不可靠;油耗驚人,作戰半徑遠遠低於理論值;車體彈藥放置的位置(除了炮塔內部彈藥的其它存放處)不合理,易殉爆。總的來說,”虎王”坦克的可靠性太低,嚴重影響戰術使用,同時其過大的體積和重量並沒有相應的換來裝甲防護能力與火力的提高。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唯一受到好評的是“虎王”的88毫米主炮。在武器測試中,其71倍口徑88毫米KwK43坦克炮在精確度和穿甲能力方面都很不錯。在1000米的射程上炮彈散佈範圍為:垂直方向26釐米、水平方向21釐米。相比之下,蘇JS-2坦克的D-25坦克炮在1000米的射程上散佈範圍要大得多。在穿甲能力上,KwK43火炮在1000米上能夠穿透60°傾角的165毫米鋼裝甲。特別令驚歎的是,在400米距離上”虎王”的炮彈可以從前到後穿透它自身的炮塔!

“虎王”末日(1)——意外的庫賓卡實驗結果

本合集後一部分請點選連結:“虎王”末日(2)——“鉬”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