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前言

老子有言:“物壯則老,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世間萬物都是有限度的,都應該遵循適中原則。一旦超出這個限度,事物就會發生本質變化。

我們都知道,水的沸點是攝氏一百度,水的凝點是攝氏零度。從攝氏零度到攝氏一百度是水的溫度範圍。一旦過了這個限度,水要不變成水蒸氣,要不變成冰。人生又何嘗不是呢?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向我們揭示了人生在世四樣東西不能用盡。那麼你知道是哪四樣嗎?

事不可做盡

俗話說“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做人做事要學會為自己留有餘地。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一旦在上一家公司離職結束,就會立馬把原同事拉黑刪除。可能只是本著徹底與上一個公司再無瓜葛,眼不見心不煩的原則,可是他們忽視了一些潛在的資源和人脈。一旦切掉自己與前同事的聯絡,日後有一些事情需要向他們求助,也不太好意思開口了吧!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所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脈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沒有觸及我們的底線,我們都可以學會各退一步,達成和解。畢竟,當把一個人逼上境的時候,罪魁禍首也並不會好過。

言不可道盡

高爾基在《母親》裡說:“話說得多,就難免說些廢話。”

說話是一門學問。說話和做事一樣,口上留三分,不要把把話說盡。一個人不假思索滔滔不絕地說太多話,基本是不過腦的,很容易得罪人使自己遭遇禍害。

相信大家都曾看過《三國演義》吧!在官渡之戰中,許攸因為家人犯法被收治而選擇投奔從小就認識的曹操,幫助曹操出謀劃策,使得大獲全勝,成為了曹操最為重視的謀士。官渡之戰後,許攸跟隨曹操來到鄴城,仗著自己功勞巨大不但輕視曹軍將士,反而辱罵曹操。許攸的種種狂言之語徹底激怒了大將,拔出佩刀當場就殺了許攸。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無論與誰相處,對於我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慎言。有的時候往往因為幾句無心之言,而得罪了有心之人。在日常生活中,說話不能太滿,給自己留有一些靈活的空間,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勢不可倚盡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有得意或者失勢的時候。無論勢力多大,有多富裕,我們都不要得意忘形,仗勢欺人,不然很容易為自己拉仇恨,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說起宮鬥劇天花板,《甄嬛傳》可是讓人百看不厭。在劇中,華妃仗著自己的哥哥是大將軍,在宮裡處處囂張跋扈。不把皇后看在眼裡,請安遲到是常態;肆意踐踏安陵容讓其晚上歌唱助興;為難沈眉莊,派人推下水等等,在她得意之時,得罪了很多人,也為她拉了很多“仇恨”,最終一頭撞死牆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應該認清現實,保持謙卑豁達的心態。

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喜而不狂,憂而不傷。

福不可享盡

《道德經》有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自古以來,福與禍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

俗語“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四不盡是指啥?有道理嗎?

所謂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從前有位老人他的馬無緣無故不見了,大家都怕老人想不來來安慰他。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是一種福氣呢?”過來一段時間,那匹馬不僅平安歸來,還帶回許多良駒。有人又說道:“這怎麼不是一種災禍呢?”後來,愛好騎馬的兒子從馬背摔下來摔斷腿了。大家聽此訊息前來安慰,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來一年,恰逢徵兵,兒子因為腿部受傷免於征戰,兒子保住了性命。

福禍本來就是相依的,福氣過了頭就是禍患,禍患到底就是福氣。我們在走運有福的時候,一定不能過於自私,要學會盡自己的能力多加幫助他人,多去積善積德,才能讓我們的福氣長留。

寫在最後

“人有四不盡,用盡人敗亡,

”這是老祖宗智慧的總結,對我們來說有著深刻的道理。我們要學會去取精華,去其槽粕,為已所用,從而更好地在這個社會生存立足。不管經歷多少年代,這句話一直都不會落伍,它值得我們反覆推敲,去借鑑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