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交趾郡》:假如張輔世鎮交趾,越南將是第二個雲南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為徵南左副將軍、沐英為徵南右副將軍,率軍三十萬征討割據雲南的北元梁王勢力。在明軍摧枯拉朽的攻勢下,元軍接連喪師失地,主力遭到重創,在內外交困之下,梁王自殺。至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七月,沐英率師返回滇池,與傅友德分兵攻擊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蠻,設立烏撒衛、畢節衛。自唐玄宗南詔戰爭唐軍失利後,漢人的軍隊時隔600多年後,再一次踏上了雲南的土地。

《失落的交趾郡》:假如張輔世鎮交趾,越南將是第二個雲南

因為雲南地處邊疆,遠離中原腹地,明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叛亂事件一直就沒停過。就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九月,雲南當地土司楊苴就散佈明朝大軍已經班師回朝,糾集二十萬叛軍攻打大明在雲南的指揮中樞昆明,試圖畢其功於一役,驅逐明軍出雲南。當時明軍主力正在四處追擊梁王殘部,昆明城中只有少數留守部隊。沐英聞訊後,迅速率兵返回昆明,配合守將馮誠內外夾擊,打敗了楊苴的叛軍,斬首六萬餘級,使昆明轉危為安。

《失落的交趾郡》:假如張輔世鎮交趾,越南將是第二個雲南

楊苴叛亂事件給朱元璋提了個醒,那就是必須在留下一位信得過的將領,統帥一支規模適當的明軍部隊鎮守其地,以備隨時彈壓叛亂,思來想去之後,朱元璋認為只有自己的義子沐英最為合適,於是在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下詔命傅友德及藍玉班師回朝,封沐英為西寧王,並鎮守雲南。朱元璋當時也許不會想到,他的一個權宜之計居然成了大明的根本制度,沐英和他的後代為大明守邊,一守就是近300年,直到1662年的咒水之難,沐家最後一任西寧王沐天波為保護大明最後一位君王永曆皇帝朱由榔而而死於緬人之手,沐家與大明帝國的契約才徹底解體。沐英和他的後代歷任西寧王為大明世鎮雲南,他們積極從內地遷入軍民,充實邊疆人口,同時大力推行漢人先進的生產技術,開發邊疆,使得雲南徹底融入了華夏大家庭,併成為華夏的西南屏障,沐家可謂居功至偉。

《失落的交趾郡》:假如張輔世鎮交趾,越南將是第二個雲南

在朱元璋平定雲南後的26年後,永樂七年(公元1408年),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大將張輔和沐英的兒晟收復了離開中原大家庭400多年的交趾地區,大明的軍旗飄揚在中南半島上空,遼闊的南中國海成了大明的內湖,大明的國勢如日中天。與雲南一樣,交趾地區的叛亂自明軍征服交趾後就一直連綿不絕,張輔曾四次率軍蕩平交趾的叛亂,但只要張輔一走,交趾就降而復叛。當時就有人向朱棣建議,仿照沐英故事讓張輔世鎮守交趾,憑藉張輔在交趾天神般的威望,如果張輔果真世鎮交趾,或許交趾的叛亂就會熄滅,大明在交趾的統治或許也會持續下來,而張輔對大明的忠心,保證了他不會裂土封王,假以時日,交趾將會成為第二個雲南。

《失落的交趾郡》:假如張輔世鎮交趾,越南將是第二個雲南

當時就有人認為:“交南(交趾)三叛,非英(英國公張輔)總師弗平。英國三召還,而叛亂俱不旋踵復作。夫交人所畏惟英國,視他將固蔑如也。使英國久鎮於茲焉,餘威震乎殊俗,歷二三紀後,庶幾世變風移,而交南長為吾中國藩服,與雲南齒矣。奈何失此一機,遂使二十二州郡士民復淪異域。不得與雲南同沾聖化也,可勝惜哉!

《失落的交趾郡》:假如張輔世鎮交趾,越南將是第二個雲南

但彼時的大明軍界只有一個張輔,朱棣的北伐也需要張輔,作為朱棣的“救火隊長”張輔勢必不可能長期待在遠離中央的地方,於是張輔世鎮交趾的方案沒有被朱棣透過。就在張輔第三次平定交趾叛亂後不久朱棣去世,交趾再次發動叛亂,而當時的大明已經將戰略重心從南方移到了北方,對交趾的叛亂選擇了漠視態度,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朱棣的孫子朱瞻基更是直接放棄了數代明軍浴血奮戰得到了交趾。

《失落的交趾郡》:假如張輔世鎮交趾,越南將是第二個雲南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七月,朱棣的曾孫、大明的第六代領導人明英宗朱祁鎮率領20萬大明最精銳三大營(三千營、五軍營、神機營)主力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一戰全軍覆沒,朱祁鎮被瓦剌抓做俘虜,數十位大明高階將領陣亡,其中最惋惜的莫過於75歲的張輔,這位歷經四朝(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四徵安南的常勝將軍、大明帝國的郭子儀就這樣稀裡糊塗的隕落在土木堡這場無厘頭的戰役中,豈不讓人唏噓。如果知道會是這般結局,估計當年朱棣就會讓他世鎮交趾了。明代大儒李贄有言:“使定興輔(張輔)不還京師,得似沐黔寧(沐英)長守交趾,以至正統十四年乃卒,則安南豈有先定興輔而陷沒者哉。等死耳,不死於交趾以為忠,而死於土木以為不忠,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