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乎孩子成績,只求身心健康的家長,是“佛系”還是無奈?

不在乎孩子成績,只求身心健康的家長,是“佛系”還是無奈?

電影《你好,李煥英》中,曾發生非常感人的一幕。

賈玲扮演的角色小時候是個搗蛋鬼,不僅讀書成績不佳,三番五次被叫家長,褲子還經常破個窟窿,為此媽媽李煥英不得不熬夜苦練縫補技術,從最初歪歪斜斜的補丁,直到能在窟窿上補出卡通圖案。

穿越回去之後,賈玲和李煥英相約到小酒館喝酒,賈玲對李煥英說:

“你未來的女兒會長得很漂亮,很有出息。”

但李煥英卻回答:

“我只希望我未來的女兒健康快樂就好。”

賈玲聽完後再三追問,媽媽李煥英都給出了相同的回答。

不在乎孩子成績,只求身心健康的家長,是“佛系”還是無奈?

希望孩子出人頭地確實是大多數家長的願望,但與之相比,健康快樂可能在父母的心目中地位更重。就像賈玲的母親李煥英一樣,如今採取“佛系教育”的家長越來越多。

尤其隨著“雞娃”熱潮消退,很多家長忽然發現,有時候孩子的成績,其實是以犧牲身心健康為代價的,那些看上去出類拔萃的“牛娃”,可能早已經身心俱疲,為人生留下隱患。

不在乎孩子成績,只求身心健康的家長,是“佛系”還是無奈?

優秀成績的代價,可能是身心健康

育兒博主“老得”曾是企業高管,兒子1歲時妻子離開後,他選擇了辭職賣房,搬到郊區,專心帶娃,立志讓孩子考入常青藤名校。

“作為保姆般24小時陪讀”

“每天不分日夜跟著兒子的作息需求”

“兒子童年期裡,十年每天做的菜永不重複”

為讓兒子考入名校,他還專門在家造了一個小小的“博物櫃”,裡面陳列著孩子從小到大取得的所有榮譽,以及成長過程中的珍貴照片。

然而,當兒子以幾乎滿分的託福成績,考入素有“南部哈佛”之稱的埃默裡大學後,卻傳來了噩耗——他在國外自殺了。

不在乎孩子成績,只求身心健康的家長,是“佛系”還是無奈?

在外人眼中,父親重視教育,兒子又爭氣,這本該是一個完美的家庭模板才對,但事實上,也恰恰是由於父親近乎強迫症的嚴苛要求,使孩子不堪重負,最後走向了極端。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成績並不應該是孩子的生活全部,如果我們盲目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度“雞娃”,那麼很可能會以犧牲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代價,而且有時候,這種代價會是孩子和家長都無法承受的。

不在乎孩子成績,只求身心健康的家長,是“佛系”還是無奈?

不是“佛系教育”,而是“無奈之舉”

同事瀟瀟家住6樓,有次早晨她準備上班,忽然聽到“砰”的一聲,緊接著樓上傳來一陣慘叫。

瀟瀟緊忙跑到窗邊,看到樓下的草坪上,躺著一個孩子。

跳樓的孩子住在14樓,正上初三,面臨“初升高”的關鍵期,之所以跳樓,是因為最近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前天晚上媽媽吼了她幾句,第二天早上起床,又在飯桌上喋喋不休,孩子煩不勝煩,情緒崩潰之後從窗邊一躍而下。

目睹這幕慘劇後,瀟瀟害怕極了,立刻下定了決心,就算孩子成績再差,也不再逼著孩子學習,只要他健康快樂就足夠了。

不在乎孩子成績,只求身心健康的家長,是“佛系”還是無奈?

儘管現代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患抑鬱症的孩子卻在連年增加,由於承擔過高的學習壓力,缺少放鬆的空間和自由,很多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抑鬱傾向。

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家長們之所以選擇“佛系教育”,除了認清現實,接受孩子的平庸之外,其實更多是“無奈之舉”,畢竟健康才是第一位的,等到悲劇發生以後,再後悔就晚了。

學習成績無法決定孩子一生

北大校長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

我們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不應該是讓孩子將來掙很多錢、取得豐功偉績、受很多人景仰,而是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能在長大後實現自身價值,健康快樂地度過一生。

有些家長拼命雞娃,努力讓孩子名列前茅,獲得優秀的學習成績,但到頭來卻犧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最後反而“竹籃打水一場空”,使孩子飽受抑鬱困擾。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外,更應該重視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注重其身心健康,這比前者更重要。

而且有時候家長適當“佛系”,孩子承擔的壓力更小,更有自由發揮的空間,未必不能取得好成績,可能會產生某些出乎意料的積極效果。

不在乎孩子成績,只求身心健康的家長,是“佛系”還是無奈?

結語:

家長不在乎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在乎身心健康,實際上是迴歸了教育的本質。

學習成績從來無法決定孩子的一生,我們教育孩子,是為了讓其能夠過得健康快樂,在此基礎上再去“成龍成鳳”,如果本末倒置,最後往往會事與願違。

今日話題:你認為成績和健康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