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六篇雍也(139):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論語》第六篇雍也(139):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翻譯】

【楊伯峻】孔子說:“一個人的生存是由於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僥倖地避免了災禍。”

【李澤厚】孔子說:“人應該生活得正直,那些彎曲生活下來的人不過是僥倖免於災禍罷了。”

【錢 穆】先生說:“人生由有直道,不直的人也得生存,那是他的倖免。”

【夜辰心得】

罔,指誣罔不直的人,即撒謊、欺騙、矇蔽。

孔夫子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第一個生,有出生的含義,但兩個生都可以理解為生存。意思是,人生應該以直生存,那些不直的人只是僥倖免於災禍。

觀照現實,難道真是這個樣子嗎?歷史上,好人往往不長命,惡人卻能夠頤享天年。如果不信奉生生世世的輪迴之說,誰又能承受的了這樣的事實呢?

前面,孔夫子說“祝鮀之佞”“宋朝之美”才能生存於世,這裡為什麼又矛盾的說“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到底應該怎樣才能生存?

錢穆先生闡述了一個觀點,“人群之生存,由有直道。罔者,誣罔不直義。於此人生大群中,亦有不直之人而得生存,此乃由於他人之有直道,乃幸而獲免。正如不仁之人而得生存,亦賴人群之有仁道。若使人群盡是不仁不直,則久矣無此人群。《左傳》曰:“民之多幸,國之不幸”,即謂此。”

這裡,錢穆先生把人理解為人群、人類。人類的生存,是以直道為基礎,因為有直道的人,不直的人才得以生存;因為有仁德的人,不仁的人才得以生存。如果人類全部成為不直的人,或者不仁的人,那麼這個種族將會滅絕。

以前我不理解“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這句話的邏輯點在哪裡。後來發現這句話的關鍵在於“終”字。在一個歷史時期,正義不一定勝過邪惡,可是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正義是必然戰勝邪惡的。所以,人的一生,有許多以個人經歷無法證明的真理,不是說真理不真,而是人的一生太短暫,我們也許只是方程推理演算的一箇中間步驟而已。這就是個人的侷限性,突破這種侷限性需要放下自我,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思考和看待問題。以此來看,“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沒有了直道,人類將會在欺騙、矇蔽、殘害、戰爭中走向毀滅。

蕅益大師批註中說,“卓吾雲:不直的,都是死人。”這裡的“死人”,我理解是以價值標準來衡量。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一個人如果始終活在虛假、欺騙、謊言的世界裡,或違背本性苟且於世,或被慾望吞噬迷失自我,或隨波逐流虛度此生,這些人看似活著,卻如同行屍走肉。所以,“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可以理解為直乃活,罔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