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秋兔耳山(上)

原創

綠竹百合

綠竹百合

2020-11-30 16:53

文圖 均為原創

尋秋兔耳山(上)

尋秋兔耳山(上)

6月初無意間邂逅兔耳山首屆桑葚節,自此愛上了兔耳山。在網上看了有關圖文資料,對兔耳山的嚮往之心更甚,於是在深秋時節的一個週末,開啟了兔耳山尋秋之旅。

尋秋兔耳山(上)

沿寧海大道西行,一路紅葉一路情,精心打造的楓林景觀大道正是最美時節,引得遠遠近近的人蜂擁而至。那楓林一行行、一片片,歷經風雨寒霜,展現絕世容顏,如火,似血,紅得那麼熱烈、那麼妖豔,裝點秋的燦爛,也把人們的激情點燃。車過撫寧墳坨管理區舊縣村,行駛在美輪美奐的撫寧版天路上,只需十多分鐘就到了兔耳山腳下。

尋秋兔耳山(上)

沿唯一的一條小路進山,就淹沒在無邊的秋色之中了。葉子已青黃的桑葚、核桃、栗子樹依舊蓬蓬勃勃地枝繁葉茂著;誰家幾株晚熟的蘋果,在秋風裡招搖得那麼顯眼;成片的火炬樹密密集集,多是才幾年的小樹,不知道是自生的還是播種的,此時羽狀葉片黃中帶紅,把山野裝點的色彩絢爛;“歲寒終不改,勁節幸君知”的蒼松,樹形優美地挺拔著,濃密的松針青翠欲滴;白色、黃色的野菊花不畏風寒霜重,靜悄悄開出自己的美麗,俏也不爭秋,只把秋來報……

尋秋兔耳山(上)

在山間走走停停,融入神奇的大自然之中,身心不由得輕鬆飛揚了起來,我老嫗聊發少年狂,一邊不時停下來對著各個角度拍照,一邊採了一大把菊花、蒲草、火炬樹葉等,恨不得把整個秋都帶走。回家插在花瓶裡,左看看、右看看,怎麼看怎麼好看,忍不住拍了照片發在朋友圈,不肖一個時辰就收穫了幾十條好評。

尋秋兔耳山(上)

兔耳山山勢陡峭,頂峰高聳入雲,從下往上看山路漫長而艱難,有幾位女遊客望而生畏,中途就打了退堂鼓。其實真爬起來並不太難,雖然七折八拐繞得有點遠,但坡度不高,多數路段修了簡易山道,一邊觀景一邊攀爬感覺不到太累。兔耳山的特點是山腰以下林木豐茂、樹高草密,而半山以上因奇峰怪石頗多,植被覆蓋較少,有些巨石兀自聳立著,甚至寸草不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也見證了植物頑強的生命力,長在石縫中的樹木因為水土稀薄、外力約束,樹幹不粗,但根處形成很大的樹瘤,應該是便於儲存養分。

尋秋兔耳山(上)

有的樹木根部與山石渾為一體,形成樹包石、石包樹,像專門用水泥鑄就一般。為了吸取養分,這些樹木的根系特別發達,不僅扎得深而且延得遠,山路上就可看到一些又粗又大的樹根,經年的風雨侵蝕及人踩腳踏,讓樹根變得如同樹幹般粗壯堅實。兔耳山以花崗岩為主,山石格外奇特,或獨立、或成峰,形態各異,圓的如桌、矮的若凳、方的似床、高低錯落的像沙發,湊一起能佈置一個家。

尋秋兔耳山(上)

更吸睛的是隨處可見的爬山虎,攀援於巨石之上,自然天成各種圖案,像壁畫、像盆景,火紅的莖葉豔麗繽紛。右側幾座山石尤為獨特,根據玉兔下凡、吳剛受命捉拿的傳說被命名為“吳剛揮手”、“玉杵朝天”、“烏龜獻寶”等,其中“烏龜獻寶”最具神趣,崖上巨石頗似烏龜探首,頂上的三顆頑石正是烏龜欲獻給玉兔的三顆寶石化成。

尋秋兔耳山(上)

轉過又一道山樑,就到了兔耳山頂峰之下,只見雙峰對峙,形似兩個支稜著的兔子耳朵,兔耳山正是因此得名。後來在山頂的石刻中得知,“兔兒山”、“吐兒山”、“驪山”,名字雖多,但都指的是此山,撫寧古稱驪城估計也由此而來。“兔耳籠雲”是撫寧12景之一,當地有“兔耳戴帽,大雨將到”的諺語,說的是兔耳山多數時候祥雲繚繞,如果雲彩積聚厚重,像是山頂戴了帽子,大雨也就將至了。

尋秋兔耳山(上)

我們去時陰天,整個山巒都籠罩在濃濃霧靄中,還遺憾不識兔耳山真面目呢,沒想到不久後雲霧漸開,太陽露出淺淺的笑臉,越往上爬,雲霧越淡,及至山頂基本放晴,雖然遠山還有些朦朧,但近觀已是視野豁朗了,我們既看到了雲霧瀰漫的兔耳山,也看到了雲開霧散的兔耳山,是不是很幸運啊。

尋秋兔耳山(上)

兔耳山頂峰非常陡峭,很多處要手腳並用攀爬,幸好修建了簡易欄杆,欄杆上刷著寶藍色油漆,不僅亮麗顯眼,扶著、拽著也可避免風險、節省氣力。這一段的石階多自然形成,寬窄高低不一,實在無處下腳的石面上人工刻鑿了凹槽,淺淺的僅容半個腳掌。(待續)

尋秋兔耳山(上)

尋秋兔耳山(上)

尋秋兔耳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