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去青巖寺,是我和弟弟回故鄉的初始目標。曾經在十幾年前就有這個計劃,只是因為那時想去的地方太多,所以青巖寺沒有排上號。今年九月末,我把目標鎖定遼寧北鎮的青巖寺,不想再拖延了。

站在青巖寺的大門前,真想像舊時的人抱拳說道: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相見,果然如此如此……

無他,就是想客氣一下。畢竟青巖寺這三個字對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說“耳朵都磨出繭子了”也不為過。

上圖為遼寧北鎮青巖寺風景區的大門。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知道青巖寺這個地方,是從父親那裡聽說的。年幼時,就經常聽父親說,他的老家有一座青巖寺,青巖寺有個“歪脖老母”。父親到了晚年,喜歡說老家的一些事,經常會提到青巖寺。

離開故鄉的父親,期間曾數次回過老家,直至去世前,老人家依然有回老家看一看的願望。

思鄉,是人鐫刻在骨子裡的一種情愫。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一進景區,就發現這裡很熱鬧,遊客很多。據說,人多並非因為是十一長假,就是平時,這裡的人同樣不少。

青巖寺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常興店鎮境內,醫巫閭山南端,始建於北魏,興盛於中唐,至今有一千五百餘年曆史,一直香火綿延,終日不斷。1986年,青巖寺被遼寧省政府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成為融宗教與旅遊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

青巖寺是東北最有名的寺廟,尤其是該寺供奉的“歪脖老母”,據說有求必應,很是靈驗。

在家鄉長春,青巖寺也很有名,很多善男信女經常去青巖寺進香。在人民廣場有專門開往青巖寺的大巴,每星期發車兩三次,專門運送佛教信徒去朝拜“歪脖老母”。

我和弟弟曾經想乘這樣的大巴去青巖寺的,後來被我否決了,因為跟隨這樣的大巴會受約束,不能隨心所欲地行動,還是自己走自由一些。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沿途的景觀。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跨過山門,便能看見著名的神州第一羅漢山。在羅漢山的頂端,供奉著普賢菩薩的坐騎吉祥白象。白象象徵著吉祥如意,天下太平。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羅漢山上供奉有五百尊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羅漢,神態各異,表情生動。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青巖寺的不少地方都有這樣的旗杆,旗杆的左側懸掛著一面特殊的旗幟。最初不辨其意,回來後查了一下,方知這是國際通用的佛教旗幟,是美籍波蘭人奧爾高特根據佛陀成道時聖體放出的六種光色設計的,是智慧、平等、慈悲、和平的象徵。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說一句“無比正確的廢話”,作為名山古剎,大雄寶殿是必不可少的。

青巖寺的大雄寶殿為仿明清重簷式建築,大殿牌匾由趙樸初題寫。整個建築雕樑畫棟,異彩飛揚,莊嚴肅穆,氣勢磅礴。據《中國梵語大辭典》記載,唐代渤海國僧人貞素於此建造萬古千秋寺,歷經風霜雨雪,屢遭劫難,明萬曆四年、光緒十六年都曾重修擴建。室內重塑三如來佛像(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及十八羅漢像。在大雄寶殿對面,有天王殿、鐘樓、鼓樓,每日晨鐘暮鼓,佛號聲聲。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青巖寺的建築格局很有規模,由上、中、下三院組成,大雄寶殿所在之處為下院。

無論是遊客還是香客,要想從下院到上院,需要經歷一段越來越險的攀爬過程,需要耗費相當的體力。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這裡是財神殿,裡面供奉著武財神關羽,文財神比干。關羽講忠誠、信義,為人正直、無私,是商賈的保護神;比干為人耿直,無心無向,廣散財寶,辦事公道。遊人至此,都要拜一拜這二位財神。

財神殿前的功德碑和漢白玉欄杆處,都刻有捐功德款的人員姓名、籍貫以及捐款的數目。

到青巖寺的人,都是有所求的,不是祈福,就是求財,相比之下,香客的目的性要純粹一些,遊客多是以遊玩為主,捎帶為自己求點兒什麼。因為香客與遊人常年綿綿不斷,所以青巖寺的香火才如此旺盛。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財神殿前有一戴眼鏡的中年僧人,正在低頭數著念珠。

我對他有一種莫名的好感,於是在遠處用長焦相機拍下了這幅照片。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逢人不說人間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我回來之後,把這幅照片發在了朋友圈,並配上杜荀鶴的兩句詩。不管有沒有人看,自我感覺頗為良好。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從青巖寺的下院到上院,也就是遊覽這個風景區的路途,查了一些資料,最終也沒有弄清上院所在的位置的海拔是多少米,一說主峰望海峰高867米,另一說是637米,對於我來說,無論哪一個,都是一個艱苦的攀爬過程。

最初的山路還不錯,多是一些還算寬敞的階梯,且體力還算可以,所以未覺得辛苦。越往上走,越覺得吃力。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處景觀——觀音手。

眼前的這段路是不算陡峭的階梯,到達觀音手,也就是幾十米的樣子,這對我這個一身肥肉,已經汗流浹背的老傢伙來說,已經望而生畏了。

好在是出來遊玩,心情頗好,就是累些,也心甘情願。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觀音手,又稱“老母手”,高九米九,寬三米九,其結構為黃銅與玻璃鋼。

觀音手呵護蒼生,指點迷津,驅邪避厄。掌心射出七彩佛光,照亮大千世界。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邊歇息,邊等候,想尋一個沒有遊人的空檔,拍一張完整的觀音手。

結果等了好一會兒,觀音手前拍照或自拍的人絡繹不絕,而且更換各種姿勢,沒完沒了,根本不給我機會。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我只好繞到一旁,從側面拍了這張觀音手的照片。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打起精神,繼續登攀,途中路過藥師佛殿。

藥師佛殿內供奉的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佛,簡稱藥師如來,與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為東方三聖。藥師,比喻能治眾生貪、瞋、痴的醫師。

看來佛教的體系實在是龐大,並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弄清楚的事。

一般人(如我這般)知道個大概,也就算可以了。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登高舉目,遠山如黛。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山路益發崎嶇了。

體力益發不支了。

抬頭望去,見到這樣壯觀的場景,知道這就是青巖寺的上院所在了。

拿起相機拍了一幅照片。峭壁上,趙樸初的題字清晰可見。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青巖寺的景色雖然不錯,但是來此的人多是虔誠的善男信女,宗教色彩濃厚,較之醫巫閭山風景區少了一些人文(文史)方面的內容。摩崖石刻比較少見,我只見到這一處,而且是趙樸初先生的。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沿途的風景。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途中見到這樣一組雕塑,沒有文字說明,我猜測是“三個和尚”的故事。

三個和尚的形象非常有趣,憨態可掬,按時下流行的說法,就是“呆萌”。

瞧這位師父,完全是一副慵懶的模樣,大眼皮耷拉著,大腮幫子鼓鼓著,大嘴唇子噘噘著,似乎處於半夢半醒的狀態。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這兩位似乎是在推諉——究竟由誰下山去擔水。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在佛國俯瞰人間。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塵世間氣象萬千。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這個位置應該是中院了(我推測)。

中院的附近,有處三百羅漢群。

這個羅漢手裡拿的法器,很像是諾基亞手機——“你瞅啥,沒見過自拍嗎!”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看罷這個羅漢群,路過進香殿,便是一段異常陡峭崎嶇的山路——九道彎。面對如此艱難的山路,我望而生畏,萌生退意。弟弟倒是沒問題,畢竟體力強於我,年紀小於我,完全可以讓我一個人哪兒涼快哪兒去,他一個人前往。

只是我不甘心,這條山路已經爬了大半,只要過了這個九道彎,就可以到達終極目標——老母洞了。

不想挨累,又想見見“歪脖老母”,只有一條捷徑可走,掏錢去僱滑竿,由人把你抬上去。且不說六百元的花銷,只是一想到自己躺在滑竿上,讓兩個並不年輕的漢子將你這坨肉抬上山,即便付錢心裡也不安生,這種感覺肯定是不舒服的。

我狠下心,決定爬過九道彎,去老母洞。

九道彎是巧借山勢,人工開鑿的一條狹窄的盤山路徑,寬約一米餘,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幽深的山谷。沒有其他的路可尋,這是去上院的必經之路,好在這段山路有近似廊橋似的護欄,不然借我十個膽,我也不敢攀爬。

理智告訴我,在這樣險峻的山路上,相機不能用了,實在太危險,只能放在挎包裡,由弟弟幫我挎著,我的兩隻手緊緊抓住護欄,全用在攀爬上了。

就這樣,在攀爬九道彎的過程中,直至到了老母洞,我未能拍下一張照片。在這過程中,錯過了非常有趣的鏡頭:先後有兩個胖胖的年輕人,躺在滑竿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從攀登九道彎的遊人旁邊經過。其中一個胖子大概是覺得不好意思了,用手遮住了自己的面孔。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我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在遊人前擁後擠的裹挾下,總算是走過了九道彎,到達了上院,也就是老母洞所在之處。終於到了青巖寺的終極目標,我心情大好,頓時輕鬆無比。

我馬上拿起相機,拍了這樣一張照片。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遺憾總是有的,雖然我到了老母洞,但是沒有拍下“歪脖老母”。

老母洞不大,說它狹窄也不為過。不能同時進入許多人,大概是為了控制進香人的人數,老母洞前安裝了柵欄,你若想去朝拜“歪脖老母”,只能是透過曲折的柵欄,然後在眾人的矚目下,先跪拜,上香,然後方能進入老母洞。如果在洞外,只能見到“歪脖老母”塑像的半身。

實在是不習慣跪拜等一系列禮儀,且我的手裡還掐著一個相機,如此進去,算是對菩薩的不恭不敬。想一想,還是算了。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這是“歪脖老母”的塑像,是三四天後在醫巫閭山風景區拍的。與青巖寺老母洞裡供奉的菩薩像是一個“版本”。

關於“歪脖老母”,在老家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傳說。

多年前,我買過一本《閭山風物傳說》,裡面就記載了這個傳說。

“歪脖老母”系觀音三十二化身之一,於六百年前顯身於龍華山求雨臺前蓮花座上。

據《東北古蹟軼聞》記載:“南海潮落,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巖山雲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從容移入。吃驚老佛顯聖,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這個傳說版本很多,故事大同小異。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在老母洞不遠的地方,有這樣一塊石碑,記載了某酒店總裁捐款四十萬修築老母洞平臺,以及平臺修築過程。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幸好,下山的路要較之九道彎要好走得多,不像上山時那般吃力。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選幾處適合拍照的地方,重新拿起相機,拍了幾張照片。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記得這幾張照片是在文殊院拍的,這裡是青巖寺景區位置最高的地方。

居高臨下,令人心胸豁然開朗。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遠眺峰巒翠色,近睹千丈危巖,景色秀麗,姿態萬千。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連亙數十里,隱現千百重。迢遙不可極,黛色堆奇峰。(摘自乾隆御製詩)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文殊院,殿內供奉的是大智文殊佛。

佛教認為文殊菩薩以智慧第一,辯才第一,學問高深,被稱為大智。

每年的中高考到來之際,許多學子的父母都會來此,為自己的子女求學求智慧,以考取更好的名次,進入更高等的學府。

只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

回故鄉:青巖古剎風光美

青巖寺的景區範圍很大,分為東路景觀和西路景觀。因為體力的原因,我和弟弟僅僅是走了個大概,就已經累得人困馬乏了,只能是趕快去趕公交車,回到位於北鎮的旅館,此時最想做的,就是衝個涼,然後在床上躺一躺。

(2018年12月20日個人空間,2022年10月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