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三十年前,我一次買了60多斤的宋代錢幣。因總體品相不好,除了挑選一些好的入冊以外,其餘置入一個大罐裡,再也沒有過問。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透過最近清理,筆者發現一枚奇特的小平元祐通寶,只需簡單清理,就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感覺,如:字口深峻而又清晰,從該錢幣的重量或聽其聲音,即可辯別出其材質肯定不是銅質或鐵質,而是一枚錫制錢幣。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此枚錫制錢幣很有意思,我用卡尺從四個不同角度卡了四次,其直徑均為26。4毫米,簡直同現在機制幣一樣精準。這麼精準的直徑尺寸,在宋代古錢幣中極其難得。

該枚元祐通寶的厚度為1。4-1。6之間,重量3。6克。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長期以來,中國泉界對宋代的母錢一直爭論不休。一派認為,宋夏遼金時期鑄幣使用錫母製作母錢,先人們是用錫母製作了銅母,再用銅母製作了子錢,兩者是母子關係;還有一派認為,錫母和銅母不分先後,應該是同時存在,兩者是並列關係。

這幾年對宋錢的評級顯著寬鬆了許多,一些評級分公司更是“解放了思想”。因此,市面上出現了大批宋母。

根據南宋章如愚的《山堂考索》等文獻的記載,確認了宋代有錫質母錢。現代一些自然科學史學者也持此種見解。此外,《宋史》也有錫母的記載。這兩種有關宋錢的重要文獻同樣記載“錫錢”,難到是一種巧合嗎?為什麼錫母得到了學者們的肯定,而錫錢從未有人討論過呢?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宋代宋元通寶錫母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清代嘉慶通寶錫母

一枚疑似元祐通寶錫母錢

太平天國錫母

我認為,首先錫母的任務是為了製作母錢,而不是銅錢,因為澆鑄的錫母很軟,可以修整,保證錢幣的精度;其二是用批次錫母放置在模板上澆鑄銅質母錢,使得錫母壽命得到了延續;其三是各地鑄幣局按照中央提供的銅母,大批次制模開鑄造子錢行用。

綜上所述,我推測這枚外形很圓、聲音發悶、重量很輕的錫制元祐通寶,有沒有可能就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傳說中的錫母呢?歡迎廣大泉界專家點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