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帝王世系表

盤古氏(距今約400萬-300萬年前。又稱盤古,混沌氏。是傳說中開天闢地創造人類世界的始祖)

天皇氏(距今約300萬-170萬年前。又稱天皇,是傳說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地皇氏(距今約170萬-70萬年前。又稱地皇,是傳說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人皇氏(距今約70萬-20萬年前。又稱人皇,九頭氏,居方氏。是傳說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有巢氏(距今約20萬-5萬年前。又作大巢氏,尊號巢皇。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燧人氏(距今約5萬年-公元前7724年。又稱燧皇,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起源於青藏高原的崑崙山,古稱羌戎)。

伏羲的先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戎燧人氏的一個分支。距今約三萬年時,居住在崑崙山上的燧人氏族團因雪線下移,被迫分兩路轉移。一路由南往東,進入長江以南,發展成為燧人氏苗蠻集團(黑虎支);一路由北向東,進入黃河流域太行山以東,發展成為燧人氏伏羲集團(白虎支和牛羊支)。伏羲氏於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權,成為各地氏族聯盟公認的領袖。女媧氏與伏羲氏同屬於伏羲族團,為兩個世代聯姻的族系。兩族相互交替,共同執政,形成了“伏羲女媧氏”政權(公元前7724-前5008年。傳78帝,記2717年)。

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又稱宓羲、庖犧、皇羲、太昊、伏犧。男,風姓,伏羲女媧政權首任帝。是母系氏族風兗部落的首領,居今甘肅慶陽市與平涼市境內的沿河地帶)

女媧(公元前7707-前7653年。女,風姓。又稱靈媧、倉媧、女媧氏、女希氏、女皇氏。伏羲之妹)

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女,姓風)

師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女,姓風)

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男,姓風,又稱太昊伏羲,尊稱白帝)

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女,姓風)

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男,姓風,名摯)

嬑節(公元前7509-前7481年。女,姓風)

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女,姓風)

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男,姓風)

印槍(公元前7403-前7361年。女,姓風)

新印(公元前7361-前7335年。女,姓風,號大庭氏)

姯印(公元前7335-前7271年。女,姓風)

隨象(公元前7271-前7224年。男,姓風)

伏顯(公元前7224-前7191年。女,姓風,號柏皇氏)

可塑(公元前7191-前7159年。女,姓風)

鬱莟(公元前7159-前7143年。女,姓風)

佘蓄(公元前7143-前7085年。女,姓風)

象團(公元前7085-前7024年。女,姓風,號伏羲氏)

象偉(公元前7024-前6990年。女,姓風,號中央氏)

節觸(公元前6990-前6955年。女,姓風)

伏案(公元前6955-前6931年。女,姓風)

曲秦(公元前6931-前6896年。女,姓風)

隨秦(公元前6896-前6871年。女,姓風)

晁安(公元前6871-前6856年。男,姓風,號伏羲氏)

伏安(公元前6856-前6826年。女,姓風,號慄陸氏)

起望(公元前6826-前6801年。女,姓風)

河圭(公元前6801-前6732年。女,姓風)

圭嬜(公元前6732-前6666年。女,姓風,號伏羲氏)

泰望(公元前6666-前6631年。女,姓風,號驪連氏)

施公(公元前6631-前6598年。男,姓風)

團良(公元前6598-前6554年。男,姓風)

冠象(公元前6554-前6515年。男,姓風)

團伏(公元前6515-前6477年。男,姓風)

伏義(公元前6477-前6450年。女,姓風,號赫胥氏)

娍義(公元前6450-前6415年。女,姓風)

肆杤(公元前6415-前6384年。女,姓風)

歸紋(公元前6384-前6367年。男,姓風)

伏秧(公元前6367-前6352年。男,姓風)

團暤(公元前6352-前6323年。女,姓風,號伏羲氏)

秦槍(公元前6323-前6288年。女,姓風,名號尊盧氏)

革池(公元前6288-前6254年。女,姓風)

槍蘭(公元前6254-前6228年。女,姓風)

三那(公元前6228-前6196年。女,姓風)

革蘭(公元前6196-前6178年。男,姓風)

赤禪(公元前6178-前6141年。女,姓風,號祝融氏)

洛槍(公元前6141-前6124年。男,姓風)

附前(公元前6124-前6110年。男,姓風)

洛前(公元前6110-前6078年。男,姓風)

桑味(公元前6078-前6044年。女,姓風,號伏羲氏)

伏紀(公元前6044-前6005年。女,姓風,號混沌氏)

隨嬄(公元前6005-前5970年。女,姓風)

鵬爍(公元前5970-前5923年。女,姓風)

茜河(公元前5923-前5884年。女,姓風)

規辛(公元前5884-前5847年。女,姓風,號昊英氏)

金烏(公元前5847-前5803年。女,姓風)

掮師(公元前5803-前5763年。男,姓風)

雪河(公元前5763-前5722年。女,姓風,號伏羲氏)

汝信(公元前5722-前5682年。女,姓風,號有巢氏)

羅秦(公元前5682-前5649年。男,姓風)

風誥(公元前5649-前5614年。男,姓風,號葛天氏)

峙龍(公元前5614-前5571年。女,姓風)

達河(公元前5571-前5539年。女,姓風)

荷曲(公元前5539-前5496年。女,姓風,號陰康氏)

達耳(公元前5596-前5451年。女,姓風)

媒蘭(公元前5451-前5417年。女,姓風)

立路(公元前5417-前5377年。女,姓風)

因康(公元前5377-前5346年。女,姓風,號伏羲氏)

牆爍(公元前5346-前5303年。女,姓風,號朱襄氏)

澤治(公元前5303-前5274年。女,姓風)

渭茂(公元前5274-前5241年。女,姓風,號伏羲氏)

蒼芒(公元前5241-前5209年。女,姓風,號無懷氏)

節曲(公元前5209-前5175年。女,姓風)

風和(公元前5175-前5151年。男,姓風,號伏羲氏)

節氏(公元前5151-前5117年。男,姓風)

太河(公元前5117-前5073。男,姓風)

大耀(公元前5073-前5035年。男,姓風)

節芒(公元前5035-前5008年。男,姓風

炎帝魁隗氏發祥於秦嶺常羊山,興起於赤水(今貴州赤水市)。公元前5008年,炎帝氏族向大伏羲氏族發起進攻,有許多部落投降。伏羲女媧氏政權第七十八任帝風節芒病亡。炎帝魁隗氏取代伏羲女媧氏政權,建帝都於陳倉(今陝西寶雞市),形成了“炎帝魁隗氏”政權(公元前5008-前4766年。傳6帝,記243年)。

炎帝魁隗(公元前5008-前4951年。男,姓姜,又名柱,號魁隗氏。系炎帝魁隗氏政權首任帝)

炎帝炎居(公元前4951-前4918年。男,姓姜)

炎帝節並(公元前4918-前4876年。女,姓姜)

炎帝戲器(公元前4876-前4827年。男,姓姜)

炎帝祝融(公元前4827-前4781年。男,姓姜)

炎帝共工(公元前4781-前4766年。男,姓姜)

神農氏的先祖與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於少典氏。炎帝神農氏的先祖為伏羲女媧氏,世居秦嶺以南的華陽地區。帝共工十五年乙未(公元前4766年),炎帝的另一個支脈,崛起於洛水流域的炎帝神農氏以討伐叛亂為由,率中原各部落聯合西征,擊敗了魁隗氏族,迫使炎帝魁隗氏政權第六任帝共工讓出帝位。炎帝神農氏取代炎帝魁隗氏政權,建帝都於承留(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東南),形成了“炎帝神農氏”政權(公元前4766-前4513年。傳8帝,記254年)。

炎帝神農(公元前4765-前4733年。姓姜,名神農,又名羭紇,號神農氏。系炎帝神農氏政權首任帝)

炎帝臨魁(公元前4733-前4692年。男,姓姜,又名雨、大隗)

炎帝姜承(公元前4692-前4655年。男,姓姜,又名號)

炎帝姜明(公元前4655-前4628年。男)

炎帝姜宜(公元前4628-前4582年。男)

炎帝姜來(公元前4582-前4563年。男)

炎帝姜克(公元前4563-前4539年。男,又名裡、釐、揬)

炎帝榆罔(公元前4539-前4513年。男,姓姜)

榆罔二十六年戊申(公元前4513年),軒轅氏大酋長姬芒即位後,逼迫國力衰弱的炎帝神農氏政權第八任帝姜榆罔讓出帝位。秋天,姬芒正式即位稱帝,以涿鹿為都,國號“黃帝”,史稱“黃帝軒轅氏”。

史皇倉頡氏政權(公元前4637-前4528年。傳五帝,記109年):

史皇氏倉頡(公元前4637-前4596年。男,姓風,號倉帝,其祖為伏羲女媧後裔,其先祖為燧人葊茲氏。史皇倉頡氏政權的首任帝)

倉頡二世(公元前4596-前4587年)

倉頡三世(公元前4587-前4568年)

倉頡四世(公元前4568-前4546年)

倉頡五世(公元前4546-前4528年)

炎帝神農氏榆罔十二年癸巳(公元前4582年),北方的軒轅氏入侵倉頡氏的統治區域,史皇倉頡氏政權第五帝倉頡五世被擊敗,只好率族投降。旋即去帝號,並按歲向黃帝軒轅氏進貢。

九黎蚩尤氏政權(公元前4584-前4405年。傳七帝,記179年):

帝虺(公元前4583-前4556年。男,姓姜。九黎蚩尤氏政權首任帝)

帝吼(公元前4556-前4540年。男,姓姜)

帝蚩尤(公元前4540-前4515年。男,姓姜)

帝蚩啄(公元前4515-前4493年。男,姓姜)

帝回虻(公元前4493-前4464年。男,姓姜)

帝螭(公元前4464-前4435年。男,姓姜)

帝蚦(公元前4435-前4404年。男,姓姜)

帝蚦三十一年丁酉(公元前4404年)春天,黃帝軒轅氏政權四任帝姬本聽說蚩尤族又發展起來,深以為患,決定趁其羽翼未豐迅速出兵剿滅。九黎蚩尤氏族人在姜蚦的率領下,雖英勇反擊,最終慘敗被屠。僅少數倖存者敗逃燕山東部的老嶺(今河北秦皇島市青龍縣境內),靠密林的掩護得以生存下來。為逃避黃帝族的追殺,他們隱姓埋名,改族號為墨胎氏。為了紀念祖宗,他們把流經境內的一條大河稱作青龍河,把境內的地名稱作青龍、盧龍、黎城(今昌黎),他們的後人還把祖宗當年逃亡的老嶺改稱為祖山。自帝蚦末年,蚩尤族人從此在冀州銷聲匿跡,直至黃帝政權滅亡,他們才敢公開對外宣稱自己是炎帝之後。

少典氏和有蟜氏是兩個互為婚姻的部落,系黃帝軒轅氏的遠祖。

雷澤氏(天黿氏)

槍術(女性。公元前5114-前5049年)

茴芒(女性。公元前5068-前5016年)

赤哲(女性。公元前5038-前4969年)

大迥(又稱少典,男性。公元前4993-前4936年)

黃夷(姓姬,男性。公元前4965-前4900年)

姬大號(男性。公元前4925-前4861年)

姬節過(男性。公元前4884-前4813年)

姬號澤(男性。公元前4840-前4774年)

姬葛應(男性。公元前4793-前4741年)

姬回樣(公元前4768-前4706年)

姬昌奎(男性。公元前4725-前4663年)

姬象爻(男性。公元前4681-前4609年)

姬連邦(男性。公元前4628-前4558年)

姬邦卉(軒轅氏大酋長,史書上之“黃帝”。男性。公元前4579-前4514年)

姬姓黃夷氏姬邦卉:系少典軒轅氏第十四任大酋長,即位立都於雲州(今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北雲州鄉)。立誓要吞併天下,南征北戰,東討西殺,先後征服了倉頡氏、蚩尤氏、少昊氏、魁隗氏、神農氏。未帝而卒,子姬芒即位稱帝,建立黃帝軒轅氏政權(公元前4513-前4053年。傳15帝,記461年)。

黃帝姬芒(公元前4514-前4476年。黃帝軒轅氏政權首任帝)

黃帝姬蔡(公元前4476-前4437年)

黃帝姬豕(公元前4437-前4416年)

黃帝姬本(公元前4416-前4483年)

黃帝姬常(公元前4483-前4366年)

黃帝姬號(公元前4366-前4330年)

黃帝姬咁(公元前4330-前4303年)

黃帝姬傳茸(公元前4303-前4278年。號軒轅氏,又稱有熊氏)

黃帝姬貫俞(公元前4278-前4258年)

黃帝姜恚文(公元前4258-前4219年。炎帝大隗氏祝融後裔)

黃帝姜成契(公元前4219-前4184年。又名鴻,又稱大鴻氏、帝鴻氏)

黃帝酉仡諒(公元前4184-前4140年。炎帝魁隗氏後裔,號縉雲氏)

黃帝祁江陽(公元前4140-前4106年。號參盧氏,炎帝神農氏後裔)

黃帝依昌塊(公元前4106-前4075年。黃帝軒轅氏姬姓後裔)

黃帝祁號次(公元前4075-前4053年。號軒轅氏,為炎帝神農氏後裔)

帝號次二十二年戊子(公元前4053年),東夷少昊氏部首領風清嚳再次出兵北伐,攻佔涿鹿的黃帝軒轅氏政權。黃帝軒轅氏政權第十五任帝祁號次被迫迴歸北方,讓出了帝位,被少昊帝封於涿鹿,黃帝軒轅氏政權結束。建立少昊金天氏政權(公元前4053-前3790。傳7帝,記264年)。

少昊金天氏政權的創立者是風姓伏羲氏的後代,其先祖是伏羲女媧氏政權的七任帝少昊。

帝清嚳(公元前4053-前4018年。姓己,又稱少昊、玄囂、青陽,號金天氏。少昊金天氏政權的首任帝)

帝己犬(公元前4018-前3983年。清嚳少子)

帝己箐(公元前3983-前3947年)

帝暘珢(公元前3947-前3918年)

帝己琨(公元前3918-前3885年)

帝暢楑(公元前3885-前3825年)

帝匠敬(公元前3825-前3790年。姓己,號清陽)。

匠敬三十五年辛亥(公元前3790年),少昊金天氏政權第七任帝己匠敬已被架空,成了一位掛名天子。被迫將帝位禪讓給了外甥顓聆。顓聆即位稱帝后,改稱顓頊,遷都於兗州(今山東濟寧兗州市),仍封舅舅己匠敬於臨朐。建立顓頊高陽氏政權(公元前3790-前3380年。傳12帝,記411年)。顓頊高陽氏的先祖是黃帝軒轅氏政權的首任黃帝姬芒。

帝顓頊(公元前3790-前3748年。姓妘,名顓聆,號高陽氏。顓頊高陽氏政權的首任帝)

帝宥個(公元前3748-前3695年)

帝焙央(公元前3695-前3659年)

帝上強(公元前3659-前3631年)

帝苟羿(公元前3631-前3596年)

帝住元(公元前3596-前3573年)

帝肖會(公元前3573-前3537年)

帝美勾(公元前3537-前3500年)

帝卜習(公元前3500-前3468年)

帝貴尤(公元前3468-前3429年)

帝祥象(公元前3429-前3385年)

帝佳琚(公元前3385-前3348年)

帝嚳氏族形成於少昊金天氏政權時期,興起於中國西部的陝甘地區。其父系先祖為黃帝氏族,母系先祖為炎帝氏族。帝嚳氏族共分為三大支脈,一支在甘肅,一支在湖北,一支在河南。河南的一支勢力最為強大,是帝嚳氏的主力軍。帝嚳高辛氏政權,姜姓,中國氏族聯盟時代的第九個稱帝的政權。

佳琚三十七年癸酉(公元前3348年),共工氏在中原失利後,逐漸向北方轉移,經過了三十餘年的發展,勢力再次強大起來,多次逼迫顓頊族向其臣服。顓頊高陽氏第十二任帝妘顓佳琚不肯屈從,與共工氏再次發生衝突。共工氏以強大的兵力攻打顓頊族的都城高陽。妘佳琚兵敗,被迫率族人向東北地區逃亡。

因輔佐顓頊政權有功,被帝祥象封在了高辛,號高辛氏的姜嚳美繼任帝嚳族大酋長以後,立刻率本部族東征反叛的共工氏族,共工氏兵敗後向北方逃竄。因顓頊政權已經完全衰落,中原各大部落共同推舉姜嚳美為帝。於是,姜嚳美正式建立帝嚳高辛氏政權(公元前3380-前2799年。傳21帝,記582年)。

帝嚳美(公元前3380-前3354年。姓姜,又名俊,尊稱帝嚳,號高辛氏。父親姜未,祖姜夏。嚳高辛氏政權的首任帝)

帝沙芙(公元前3354-前3340年)

帝剛歌(公元前3340-前3307年。父姜嚳美,兄姜沙芙)

帝香莫(公元前3307-前3266年)

帝長晝(公元前3266-前3240年)

帝姜散(公元前3240-前3209年)

帝姜千(公元前3209-前3178年)

帝桑甘(公元前3178-前3141年)

帝姜沒(公元前3141-前3117年)

帝杜裡(公元前3117-前3106年)

帝姜牡(公元前3106-前3067年。父姜沒,兄姜杜裡)

帝姍先(公元前3067-前3045年)

帝森浸(公元前3045-前3025年)

帝姜謠(公元前3025-前3003年)

帝親義(公元前3003-前2971年。父姜森浸,兄姜謠)

帝上施(公元前2971-前2952年)

帝森輩(公元前2952-前2923年)

帝山回(公元前2923-前2899年)

帝立庫(公元前2899-前2865年)

帝將肅(公元前2865-前2836年)

帝巴加(公元前2836-前2799年)

帝嚳高辛氏政權第二十一任帝姜巴加執政後,追求起了自身的享樂,不顧社會的治理和百姓的安危,激起暴亂,各氏族聯盟紛紛叛離。先有東夷少昊族團的陽夷、風夷、鳩夷、於夷、方夷、修夷、玄夷、赤夷、白夷、黃夷等諸夷反叛,繼而又有娵訾氏、鄒屠氏、陳豐氏、有邰氏、有娀氏、畎夷氏等相繼叛離。帝嚳高辛氏政權很快成了一個空殼。

公元前2800年前後,海水上漲,平原窪地全被洪水吞沒。帝摯青陽氏部落的大酋長姜角為民解難,贏得了各大氏族的一致好評。在帝嚳高辛氏政權第二十一任帝姜巴加去世後,各大氏族頭領聯合起來共同推舉姜角為帝,擁立他為中原天子。公元前2799年,姜角正式即位稱帝,建立“帝摯青陽氏”政權(公元前2799-前2357。傳17帝,記443年)。

帝摯青陽氏的先祖為帝嚳高辛氏。帝嚳族的嫡傳子裔入贅於少昊清陽氏族,生子號稱玄枵鷙,又作玄囂摯,襲承少昊“鷙”的名號,成為摯氏族的大酋長。帝摯青陽氏政權的首任帝姜角是帝嚳高辛氏的十九世孫。帝摯青陽氏政權實際上是帝嚳高辛氏政權的延續,但又與帝嚳政權有著本質的差別。帝摯政權的先祖父系雖然是帝嚳氏,但其母系血統卻完全是少昊東夷族系,因此,其所建政權稱帝摯青陽氏。帝摯代表帝嚳父系的下傳,青陽氏代表母系少昊族血統。

姜角(公元前2799-前2771年。又名摯,亦作鷙,尊稱帝摯,號青陽氏。帝摯青陽氏政權的首任帝)

帝姜繼(公元前2771-前2741年)

帝姜裘(公元前2741-前2706年)

帝姜嗆(公元前2706-前2680年)

帝姜凱(公元前2680-前2641年)

帝咣哴(公元前2641-前2600年)

帝向妹(公元前2600-前2586年。女,姓祁,又名曷,號雲陽氏。炎帝神農後裔伊祁氏後裔)

帝山叭(公元前2586-前2561年。男,姓姜,號雲陽氏。父姜咣哴,母祁向妹)

帝姜孤(公元前2561-前2526年)

帝溝次(公元前2526-前2503年)

帝控卯(公元前2503-前2482年。父姜孤,兄姜溝次)

帝川壻(公元前2482-前2469年)

帝長幅(公元前2469-前2447年。父姜控卯,兄姜川壻)

帝姜美(公元前2447-前2419年)

帝斯績(公元前2419-前2403年)

帝斯遂(公元前2403-前2369年。父姜美,兄姜斯績)

帝匡二(公元前2369-前2357年。又名鷙)

帝堯陶唐氏的遠祖為帝嚳高辛氏,先祖為帝摯青陽氏。帝摯青陽氏第十六任帝姜斯遂(帝嚳)娶陳鋒氏女慶都,封于丹陵(今河北保定市順平縣蒲陽鎮西南)。慶都後來在丹陵生下一子,取名堯。帝鷙十二年甲辰(公元前2357年),唐堯聯合各大氏族的大酋長向帝摯青陽氏政權第十七任帝姜匡二發難,被迫將帝位禪讓給唐堯。是為“帝堯陶唐氏”政權(公元前2357-前2128年。傳6帝,記230年)。

帝姜堯(公元前2357-前2318年。又稱唐堯。帝堯陶唐氏政權的首任帝。父姜斯遂,兄姜匡二)

帝放勳(約公元前2318-前2266年。姓伊,又作祁,炎帝神農氏後裔。黃帝政權時賜姓為祁,封在伊水,故稱伊祁氏)

帝江(公元前2266-前2224年。姓姬,為黃帝軒轅氏後裔。父姬敬,母伊放勳之女姜鳳)

帝姜栔(公元前2224-前2186年。帝唐堯的直系後裔)

帝裘(公元前2186-前2165年。姓祁,炎帝神農氏反後裔。父入贅於帝堯陶唐氏,母系姜栔之妹)

帝姜密(公元前2165-前2128年。祖父姜栔)

帝密三十七年癸巳(公元前2128年)秋天,帝堯陶唐氏政權第六任帝姜密病死於原陽宮中。舜正式即位稱帝。遷帝都於蒲坂(今山西運城永濟市西南蒲州鎮)。改國號為虞,建立起“帝舜有虞氏”政權(公元前2127-前2071年。傳2帝,記57年)。帝舜有虞氏先祖是東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吳裔族。

帝虞舜(公元前2128-前2089年。姓姚,又名重華,號有虞氏,故又稱虞舜。帝舜有虞氏政權的首任帝。東夷少昊天虞氏後裔,父瞽叟。母握登)

帝美叔(公元前2089-前2071年。又名章鷁,父是虞舜的兒子商侯姚義鈞)

夏王朝先祖為顓頊高陽氏。顓頊的後裔鯀是唐堯政權六任帝姜密的大臣,受封於崇邑(今河南洛陽市嵩縣北),號稱崇伯鯀。崇伯鯀娶修己氏女子女志為妻,生下了兒子姒禹。帝密三十五年辛卯(公元前2130年),司空姒禹(大禹)治水凱旋,都城百姓歡聲雷動,大家夾道歡迎治水英雄入城。禹入朝拜見虞舜,並獻上自己親手繪製的九州圖。公元前2089年,姒禹已經完全控制了朝政,帝舜有虞氏政權第2任帝姚美叔卒於美叔十八年庚寅(公元前2071年),姒禹正式即位稱帝,改國號為夏(中國歷史上首個奴隸制王朝,公元前2070-前1601年。傳19王,記471年)。

夏王姒禹(公元前2070-前2061年。姓姒,名禹,又稱戎禹、崇禹、伯禹、大禹,字文命,號高密。夏王朝首任王。系黃帝的後裔,先祖為顓頊高陽氏,父崇伯鯀,母修已氏首領女狄)

夏王姒啟(公元前2061-前2052年。又名開)

夏王姒太康(公元前2052-前2048年)

夏王姒仲康(公元前2048-前2030年。父姒啟,兄姒太康)

夏王姒相(公元前2030-前2002年。又稱相安、後相)

夏王后羿(公元前2040-前2022年。有窮部落大酋長,姓妘,又稱夷羿、后羿、窮羿)

夏王寒浞(公元前2022-前1962年。又名漪,伯明氏後代,其祖為黃帝的車正哀,因功封於寒,其族人以寒為姓)

夏王姒少康(公元前1962-前1916年)

夏王姒杼(公元前1916-前1889年)

夏王姒槐(公元前1889-前1861年)

夏王姒芒(公元前1861-前1843年)

夏王姒洩(公元前1843-前1818年)

夏王姒不降(公元前1818-前1749年)

夏王姒扃(公元前1749-前1728年)

夏王姒廑(公元前1728-前1708年)

夏王姒孔甲(公元前1708-前1677年)

夏王姒皋(公元前1677-前1666年)

夏王姒發(公元前1666-前1653年)

夏桀王姒履癸(公元前1653-前1601年)。

商王朝始祖契,其父是高辛氏的後代帝嚳,母是有娀氏女子簡狄。商湯原是夏朝商族部落首領,與有莘氏通婚後,任賢臣伊尹和仲虺為左右相,以亳為前進據點,積極治國,準備滅夏。時夏朝國勢漸衰,矛盾異常尖銳,湯乘機起兵,首先攻滅葛(今河南寧陵北)及十多小國和部落。接著又克韋(今河南滑縣東南)、顧(今河南範縣東南)、昆吾(今河南許昌東部)等小國。經過11次戰役,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無援。公元前1601年,起兵打敗夏王朝第十九任王姒履癸(夏桀王)於鳴條之野,一舉滅夏。由於商湯以武力滅夏,打破君王永定的說法,從此中國曆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稱“商湯革命”。湯建立商朝後,對內減輕征斂,鼓勵生產,安撫民心,從而擴充套件了統治區域,影響遠至黃河上游,氐、羌部落都來納貢歸服。商王朝(公元前1617-前1046年。傳31王,記571年)。

商王湯(公元前1617-前1589年。姓子,名履,又稱武湯、天乙、太乙、高祖乙、成湯、成唐,甲骨文稱啺。儒家推崇的上古聖王之一)

商王外丙(公元前1589-前1587年。父成湯,兄太丁)

商王仲壬(公元前1587-前1583年。又稱中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父商湯,兄外丙)

商王伊尹(公元前1583-前1576年)

商太宗太甲(公元前1576-前1564年。姓子,名至,又稱祖甲。父太丁)

商王沃丁(公元前1564-前1545年。亦稱羌丁,姓子名絢)

商王太庚(公元前1545-前1540年。姓子名辯。父太甲,兄沃丁)

商王小甲(公元前1540-前1523年。姓子名高)

商王雍己(公元前1523-前1511年。姓子名伷或佃,兄小甲)

商王大戊(公元前1511-前1436年。又稱太戊,姓子,兄雍己)

商王中丁(公元前1436-前1427年。又名仲丁,父大戊)

商王外壬(公元前1427-前1412年。又稱卜壬,姓子名發,父太戊,兄中丁)

商王河亶甲(公元前1412-前1403年。又作戔甲,姓子名整,兄外壬)

商中宗祖乙(公元前1403-前1384年。又稱且乙,姓子名滕。父河亶甲)

商王祖辛(公元前1384-前1370年。又稱且辛,姓子名旦)

商王沃甲(公元前1370-前1345年。又作羌甲、開甲,姓子名逾。父祖乙,兄祖辛)

商王祖丁(公元前1345-前1313年。又作且丁,姓子名新。父祖辛,叔沃甲)

商王南庚(公元前1313-前1307年。姓子名更。父沃甲,從兄祖丁)

商王陽甲(公元前1307-前1303年。又稱象甲,姓子名和。父祖丁)

商王盤庚(公元前1303-前1275年。子姓,名旬。父祖丁,兄陽甲)

商王小辛(公元前1275-前1272年。姓子名頌。兄盤庚)

商王小乙(公元前1272-前1251年。姓子名斂。兄小辛)

商高宗武丁(公元前1251-前1192年。子姓,名昭。父小乙)

商王祖庚(公元前1192-前1181年。又稱且庚,姓子名曜。父武丁)

商王祖甲(公元前1181-前1165年。又稱且甲、帝甲,姓子名載。兄祖庚)

商王廩辛(公元前1165-前1159年。又作馮辛,姓子名先。父祖甲,在位四年)

商王庚丁(公元前1159-前1148年。又作康丁、康祖丁、康且丁,姓子名囂。父祖甲,兄廩辛)

商王武乙(公元前1148-前1113年。姓子,名瞿。父庚丁)

商王文丁(公元前1113-前1102年。子姓,名託。父武乙)

商王帝乙(公元前1102-前1076年。子姓,名羨)

商紂王帝辛(公元前1076-前1046年。子姓,名受、受德。父帝乙)

西周王朝始祖姬棄,其父是高辛氏的後代帝嚳,母親是炎帝后裔有邰氏之女姜嫄。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一月二十六日,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在距離朝歌(今河南淇縣)七十里外的牧野擊敗商軍。商王朝第三十一任王商紂王帝辛登上鹿臺,“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朝滅亡。周武王姬發建立了周王朝,定都於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部)。由於周朝後來將都城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稱東周,所以稱這一時期的周朝為西周。西周王朝(公元前1046-前771年。傳12王,記275年)。

西伯侯姬昌(公元前1102-前1057年。商王朝周部落首領季歷之子,卒諡周文王)

周武王姬發(公元前1057-前1043年。西周的建立者,諡號武王,又名珷,姬昌次子)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043-前1021年)

周康王姬釗(公元前1021-前996年)

周昭王姬瑕(公元前996-前977年)

周穆王姬滿(公元前977-前922年。又稱周繆王)

周共王姬繄扈(公元前922-前900年。又稱龔王、恭王)

周懿王姬囏(公元前900-前892年)

周孝王姬闢方(公元前892-前886年。又稱週考王。父周穆王姬滿,兄周共王姬繄扈)

周夷王姬燮(公元前886-前878年。父周懿王姬囏)

周厲王姬胡(公元前878-前841年)

周共伯姬和(公元前841-前828年。周厲王逃離鎬京後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個時期,史稱共和行政或周召共和)

周宣王姬靜(公元前828-前782年)

周幽王姬宮涅(公元前782-前771年)

周幽王愛妃褒姒不愛笑,為博美人一笑,幽王不惜烽火戲諸侯。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驪山下被西夷犬戎所殺,西周滅亡。申侯、繒侯、許文公等眾諸侯擁立廢太子姬宜臼(周幽王姬宮涅之子,東周平王)於申即位。由於鎬京在戰後已殘破不堪,宜臼為避犬戎,在公元前770年在晉國和鄭國的支援下遷都雒邑,史稱東周。東周王朝(公元前770-前256年。傳25王,記515年)。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19年)

周桓王姬林(公元前719-前696年)

周莊王姬佗(公元前696-前681年)

周釐王姬胡齊(公元前681-前676年)

周惠王姬閬(公元前676-前651年)

周襄王姬鄭(公元前651-前618年)

周頃王姬壬臣(公元前618-前612年)

周匡王姬班(公元前612-前606年)

周定王姬瑜(公元前606-前585年)

周簡王姬夷(公元前585-前571年)

周靈王姬洩心(公元前571-前544年)

周景王姬貴(公元前544-前520年)

周悼王姬猛(公元前520-前519年)

周敬王姬匄(公元前519-前475年)

周元王姬仁(公元前475-前468年)

周貞定王姬介(公元前468-前441年)

周哀王姬去疾(公元前441-前441年)

周思王姬叔(公元前441-前440年)

週考王姬嵬(公元前440-前425年)

周威烈王姬午(公元前425-前401年)

周安王姬驕(公元前401-前375年)

周烈王姬喜(公元前375-前368年)

周顯王姬扁(公元前368-前320年)

周慎靚王姬定(公元前320-前314年)

周赧王姬延(公元前314-前256年)

周赧王姬延是東周第二十五位國王、也是最後一位國王,是兩週在位最長的君主。在位時期,東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於首都洛邑(今河南洛陽),時值戰國,群雄並起。首當強秦,以西戎霸主自居,開始左右出擊,南攻楚,東擊三晉(韓、趙、魏),向中原地區擴充套件。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軍滅周,周赧王向秦昭襄王投降。秦王剝奪其“天子”身份,改封為“周公”,安置於梁。周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