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一生只寫6首詩,首首堪稱精品,被稱為“唐詩江湖掃地僧”

要說到唐詩,我最佩服的就是邊塞詩人。在唐朝,如果沒有去過邊塞,那麼這個詩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正如李白那句詩,“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唐朝能夠誕生邊塞詩人這一派,與大唐的國情有關。在唐朝,如果你想要當官,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個是科舉,一個是被舉薦

但唐朝還有一條刺激的往上爬的道路,那就是當兵

,立了大功,就可以靠軍功做大官。

王之渙一生只寫6首詩,首首堪稱精品,被稱為“唐詩江湖掃地僧”

其實,邊塞詩人的誕生,與唐朝老祖宗開邊的政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唐朝建立之後,實在是太富裕了,老子有錢,有錢總得顯擺一下吧,讓鄰居知道咱有錢,於是在唐太宗時期就開展了一種新的軍事活動,

開邊

連年的開疆拓土,誕生了無數的邊塞詩人,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描寫軍旅生涯的詩歌。

邊塞詩裡有描寫景色的、軍旅生活的、反戰的、思鄉的等等。

當別人都擠破頭想要去邊塞的時候,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他家就在邊塞,他就是

王之渙

王之渙一生只寫6首詩,首首堪稱精品,被稱為“唐詩江湖掃地僧”

當別人想要體驗邊塞生活,王之渙出門遛個彎,登上附近的鸛雀樓,寫了這樣一首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一首五言絕句,通篇大白話,把中國北方的山河描寫的雄偉壯麗,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王之渙的一首《登鸛雀樓》可謂是在大唐火的一塌糊塗,如今也成為中小學生必背的古詩詞,也為山西誕生了一個4A級景區鸛雀樓。

王之渙一生只寫6首詩,首首堪稱精品,被稱為“唐詩江湖掃地僧”

公元726年,也就是寫《鸛雀樓》三年後,王之渙辭官,過了15年的自由生活,期間寫了《涼州詞》這樣一首詩。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黃河好像是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聳立在高山之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的春風吹不到啊。

王之渙一生只寫6首詩,首首堪稱精品,被稱為“唐詩江湖掃地僧”

孤獨的城堡,吹不到邊塞的春風。打仗打了那麼多年,詩人都已經麻木了。打仗苦的可是士兵啊,正所謂“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還有更經典的“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這是李碩寫的一首詩

,批判了漢武帝好大喜功,犧牲了無數人,結果就是把葡萄這種水果從西域引進過來

。打仗打到了一定程度,大部分詩人都有了反戰情緒,王之渙也不例外。

王之渙的這兩首很出名,我認為這兩首詩在唐朝排前三不過分吧?

王之渙還寫一首《涼州詞》,分為一和二,剛看的一,現在來看看二。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譯文,突厥首領來到中原和親,北望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在殺馬祭壇,然後興兵犯唐,頗具幾分神威。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不與突厥和親,只好無功而返了。

王之渙一生只寫6首詩,首首堪稱精品,被稱為“唐詩江湖掃地僧”

王之渙這首《涼州詞二》反映了唐朝的強大,充滿了民族自豪感。

王之渙一生6首詞,這三首名氣聲望相對較高,但剩下的三首也不錯。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出自王之渙的《宴詞》,這首詩寫於宴席之上,以樂景寫哀景,表達了深深的離愁。

王之渙一生只寫6首詩,首首堪稱精品,被稱為“唐詩江湖掃地僧”

還有一首寫送別場景的,王之渙的《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春風中的排排楊柳,沿著護城河兩岸呈現一片綠色,最近攀折柳枝的人有點多啊,想必近來分別的人太多了。

王之渙一生只寫6首詩,首首堪稱精品,被稱為“唐詩江湖掃地僧”

果然,王之渙與眾詩人一樣,也喜歡用柳枝送別,果真是這樣嗎?王之渙還有一首送別詩,名字叫《九日送別》。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譯文,在此風聲呼嘯之地,我的熟人朋友越來越少了,哪裡有登高的地方能送別一下友人呢?今天還在一起喝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為斷根的飄蓬匆匆離去了。

這首詩讓我想起了曹操那句,

故人陸續凋零,好似風中落葉

王之渙一生只寫6首詩,首首堪稱精品,被稱為“唐詩江湖掃地僧”

這首《九日送別》與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點相似之處,都是重陽節登高送友。

史書中關於王之渙的記載並不多,但他的一生只寫了六首詩,兩首入選中小學課本,成為所有人耳熟能詳的作品,這個人了不得。

如果在唐朝搞個排行榜,《登鸛雀樓》和《涼州詞》應該能排進前十吧,有人認為應該屬於前二的水平,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