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爆竹既能消毒又能除祟?

今天有個推送著實讓筆者摸不到頭腦——《人民日報評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煙花爆竹既能消毒又能除祟?

一查原文,原來是2021年2月份的舊聞,原標題為《向地方政府建一言:不宜禁放鞭炮,拿環保說事,一刀切是懶政、蠢政、霸政!》,其主要內容是反對政府一刀切。而近期,很多自媒體選擇離春節還有四十多天的時候舊聞重提,大概是想呼籲放開煙花爆竹管制。

煙花爆竹既能消毒又能除祟?

春節,由

上古時代

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歲首具有重要的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

歲首

節俗文化,因而慶祝專案也都是圍繞著土地和收成來開展的,以家族為主體組織起來,核心內容就是團聚、吃喝和祭祀,老話說的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筆者作為一個八零後,對年味兒越來越淡的感觸頗深。小時候在村裡,過年是非常神聖又隆重的事。放了寒假,就要幫著家裡做面花、炸油餅,準備各種各樣的吃的,還有打掃、走親、上墳。當然,放鞭炮絕對是小夥伴們最熱衷的。春節的熱鬧,要從臘月二十三小年持續到正月十五,前前後後要接近一個月。這忙碌又熱鬧的一個月,也非常符合農耕文明的特點:春節是全國各地農閒的季節,人民擁有大量閒暇的時間。而今看來,年味兒變淡,其實是我們離開土地和農村太久和太遠了!中國的發展太快了,我們的工業化、城鎮化吞噬了曾經的年味兒。

如今過年有了很多“新”風俗:比如全家去飯店吃年夜飯,或者去旅行,南方人去北方,北方人去南方。更普遍的現象是“玩手機”才是男女老少皆宜的過年“新風尚”。現在的春節,最令人期待的大概只剩下帶薪的七天假期。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抄一段百度百科的文字:特仿古人《陋室銘》撰寫《 爆竹銘》一則――光如閃電,聲似雷鳴。逢年過節,結婚死人,仗它擺闊,靠它助興。不分晝和夜,無論晨與昏,猛地一陣響,驚心動魄魂。一年四季裡,時常聞――某人眼炸瞎,某處火災生。既傷身破財,又汙染環境。眾嘆雲:“惡習害人”。

鞭炮爆炸產生的化學物質,可能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遠遠沒有一瓶84消毒液管用吧。

傳統節日在這個新社會,確實需要我們尋找新的風俗,融合傳統和現代,尋找一點意義,去安放工業時代浮躁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