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行為和不適宜行為

幼兒教師,是3-6歲幼兒在園生活的領路人,是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下基礎的好夥伴,幼兒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將會給孩子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據研究,教師的教育行為是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良好個性形成或者導致幼兒心理行為問題產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之一。而教師的教育技能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先進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實踐才能轉化、內化。

那麼,正向引導需求下的老師要做些什麼呢?幼兒老師各種行為的“紅線”在哪裡呢?《幼兒教師適宜行為研究》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對照這本冊子,我驚喜的發現自己平時做的一些事是非常好的,是符合幼兒教育規律的;但是我也驚訝的發現,以前習以為常的一些事情,竟然是錯的,竟然有可能“害”了孩子!

晨間接待來園的時候,我經常會站在教室門口,面向幼兒的家長來的方向,面帶微笑,主動向幼兒打招呼“早上好!”但是,我有時會漏了向家長問早。對於情緒不好的孩子,我會給予安慰“許老師抱一抱!”“先和媽媽一起去喝點水,老師在這裡等你”。我也會提醒幼兒在家長離開的時候,對家長說再見。

不過,有一件事,我最近做了好幾次,那就是給幼兒告狀。“依依總是愛看別人,上課的時候不看老師!”“小杰椅子上不會坐,一隻腳總是放到椅子上!”“億豪今天一直賴在地上,我去拖,還不肯起來!”這些我以為是和家長溝通的話,卻都是不適宜的。《手冊》中說,我們應該向家長肯定孩子的進步,不適宜i多次的向家長告狀。我以為這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請家長幫助我們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卻被說這是錯誤的。一味的報喜不報憂就對了嗎?那麼孩子們的錯誤全部都讓老師來糾正嗎?我很難理解。

我現在是一群中班年齡孩子的老師,在這一階段,生活自理能力會繼續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開始走上征途。對照《手冊》,我發現我有好多做的不錯的地方:

孩子們小便、大便在身上了,我總是帶他們迴避同伴,帶到午睡室裡,幫他們更換,態度理解寬容,從來不大聲訓斥,這樣有效的消除了孩子們的緊張情緒。

孩子不開心了,我會抱抱他們,給他們宣洩情緒的機會,疏導撫慰他們,細心耐心的傾聽孩子說話,讚賞孩子,讓他們相信:我是一個好孩子。

中班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要挑戰一下,難免有“破壞”行為,我總是告訴自己,不要生氣,我會心平氣和的瞭解原因,耐心的處理問題,和孩子們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我知道孩子說錯話、做錯事時正常現象。我堅持正面教育,堅信獎勵那些正確的行為,孩子們就會變得更正確。

不過,對著手冊,我也汗涔涔的發現,自己有很多不適宜的行為曾經出現過。

《手冊》建議,老師最好每天與每個幼兒,有至少一次的交流(語言、動作、表情等),表示對每個孩子的愛撫和關注,以讓孩子相信:老師喜歡我。但是我卻沒有做到這一點。非常遺憾的是,對於那些聰明的、懂事的、漂亮的、自理能力強的、不惹事生非的、會自己吃飯的孩子我更加喜歡,相反,搗亂的、尖叫的、影響其他小朋友的,我確實更多關注,但是總是強調規則,嚴肅紀律,態度很不相同。對照《手冊》,這樣的表現,確實很不好。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一個寶,家長們送來,是為了讓孩子更優秀。我因為孩子一時的錯誤而嫌棄他們,一方面教育不好孩子,另一方面也是缺少了一雙發現閃光點的眼睛,屬於教育智慧的不足啊!

孩子小,自控能力弱,於是難免會有不能和大部隊走在一起的時候。《手冊》提醒我們要尊重幼兒發展差異,不苛求每一個幼兒在同一時間內完成統一事情。對於這一點,我是有選擇的達到了,也就是說,在有的時候,我確實苛求了孩子。

開展學習活動的時候,我們會有一些結果性的東西呈現,如會唱一首歌、會念一首兒歌、完成美術塗色作品、穩當的走過小橋。這時,我知道孩子們之間有能力的差異,允許了孩子有的高質量完成,有的達不到要求。但是,在學習活動的時候,如果有小孩子說要小便、大便,我便會拒絕說:“現在別去,等一下和小朋友一起去!”其實這是違反孩子自身的生理需要的,憋著對身心不利,給幼兒造成緊張和壓力,又說不定,孩子憋不了,拉在身上,反倒麻煩。

《手冊》中還提到其他活動如教育活動、遊戲活動中幼兒教師的適宜行為和不適宜行為,對照一下,我也是掩卷深思,唏噓做一名優秀的幼兒老師真的很難,有主意非常多的細節;感嘆自己做了近十年的老師,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

不過,只要開始,就不算晚。孩子們也會在一名有反思精神的幼兒教師的班級裡獲得更多發展。現在,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廣大幼兒教師,期待大家和我一起對照它,調整自己,逐漸往經驗型教師、優秀教師之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