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2012年5月,我的兒子出生。

陪著青姑娘在華西醫院的產房耗到凌晨,青姑娘從低沉痛嚎到斷續輕喚,拿出準備好的巧克力為她補充能量。岳母實在不忍旁觀,獨自跑到玻璃門外去冷靜。

兩點鐘叫來麻醉師,諮詢無痛分娩的可能。麻醉師一通提醒警告,把我嚇住了,又叫他回去睡覺。然後是護士出來,將青姑娘推進去。2:58,聽到護士在門外呼喊,過去接在手上。一個略有分量的肉團團,雙目炯炯有神,與我直視。

我做了個鬼臉,小夥子,歡迎來到這個世界。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與青姑娘的夫妻關係,曾經被我概括成“左手握右手”的平和安穩。如果再浪漫一點,也許是太極圖中間的兩尾陰陽魚。

陰陽魚最醒目的特徵是“契合”。我慣於獨處,耽於思考,在進入婚姻前,幾乎完全沉湎於自得其樂的精神幻象;而這是青姑娘最為陌生且不屑的領域。她完全不能理解一個正常人首先追求的不是拾掇自身形象,提升個人生活品質,而是要去關注和思考遙不可及的情懷與命題。

她一直生活得腳踏實地,悉心照料自己和家人的吃穿起居,習慣於埋頭行路,極少抬頭看天。

初識的幾次約會,幾乎是我個人的脫口秀表演,最初我將她的沉默內斂當做是傳統女性的溫文爾雅,現在才明白那是真的觸及了她的盲區,我甚至懷疑在認識之前,她的思維可能從未涉及到這些抽象的問題。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當她在地面踏實行走二十多年後,某天被頭頂的一陣聒噪吸引,抬頭髮現是我孤零零地艱難飛行。於是她順著我的方向奔跑,逐漸享受騰躍翱翔的愉悅;而我也被她牽引,逐漸感覺到生活如大地般堅實的力量。

聽來很富有詩意吧?這背後是十餘年的磨合,數不清的眼淚、刺痛、蛻皮重生甚至鮮血淋漓。

街頭爭吵後獨自打車回家,電影院裡一意孤行看自己喜歡的槍戰片,拒絕參與家族聚會,當眾與她的長輩爭執。這還僅僅是序幕,最不堪的一次是衝突過後,大著肚子的她獨自駕車回孃家,現在想起,我都恨不得給十年前的自己一頓飽拳。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然後兒子出生,夫妻關係急速惡化,我們的矛盾衝突進入最為激烈的段落。

經過十月懷胎與分娩劇痛,青姑娘與兒子已經建立起深切的情誼,母子同心,感同身受。而我和這團肉球尚處於建立感情的初期,除了產房外給了我一個肯定的眼神,兒子還不具備同我推心置腹或高談闊論的能力。我只能模仿童年記憶中父親與我的相處方式,或是想象出父子應該有的模樣。分歧由此產生。

三歲前,小生命尚未獲得自我保護的能力,各種感冒發燒狀況不斷,上吐下瀉不止,常常惹得青姑娘心急如焚。為了照顧嬰兒,母子倆回到孃家,岳母成為幫手,而我則迴歸之前自由自在的單身狀態,下班後獨自窩在家裡,靠手機與家人保持聯絡。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記憶最深刻的場景多是在醫院,凌晨三點,我接到青姑娘的電話,又是兒子生病,他們帶到醫院掛了急診。我急匆匆地開車趕往醫院。到了候診室,看見三個大人抱著一個半昏睡的兒童,臉上掛滿焦急和疲倦,兒子微閉雙目,斷斷續續啼哭著。

岳母向我說起病況,兒子受涼感冒,咽喉發炎,目前無法吞嚥甚至喝水,一直呢喃著喊痛,然後便是睡不著且啼哭。

我看了看岳父懷中的兒子,面色泛紅,嘴唇乾裂,顯然需要補充水分。

“怎麼不給他喝水?”我問。

“他一喝水就哭,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岳母緊盯著兒子。

類似情況已出現過幾次,我並不陌生。感冒導致扁桃發炎,多喝水,喂點流食,吃點普通的消炎藥,休養幾天就行。

“來,給我。”我把兒子抱過來,將裹著他的棉衣直接扯開,“拿水給我。”

“他一喝水就喊痛。”岳母解釋。

“拿給我!”我並沒有看她,未能剋制住語氣中的慍怒。

青姑娘將盛好溫水的奶瓶塞到我手中,我喂到兒子的嘴裡。

“喝水。”我對閉著眼的兒子喊道。

“痛。”兒子發出含混的聲音。

“喝,痛先忍住。”我輕輕晃動著奶瓶。

兒子補充了水,身體也清涼了些許。情緒平復下來,我抱著他輕輕搖晃,一邊以眼神示意青姑娘播放熟悉的《花園寶寶》。

五分鐘後,兒子在我的懷中沉入夢鄉。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在我眼中,他們對兒子的反應過於大驚小怪。成年人完全具備判斷孩童身體狀況的能力,該喝水該吃藥遵循實施,自然就恢復了。他們因為過度關愛和寵溺方寸大亂,失去理性。而我冷靜判斷病況,果斷行動,再次順利地解決了問題。

這是從我的角度看到的事實,然而,青姑娘眼中看到的是另一幅場景:一個平時不管不問的“甩手老爸”,半夜被吵醒就情緒煩躁,到了醫院發脾氣、擺臉色,不憐惜孩子,甚至對家人的付出不懂感恩,簡直就是狼心狗肺、冷漠至極!

衝突由此爆發,疊加上她的高傲、我的冷漠,彼此的家庭多有怨言,婚姻關係岌岌可危。最激烈的一次,我們在所有社交平臺上互相拉黑,拒接電話,只接受兩個字:離婚!

後來是如何讓情緒緩和,放棄對抗?又是什麼牽扯著兩人,沒有漸行漸遠,一刀兩斷?現在已無從記憶,或是內心中對過往愛情的懷念與不捨,或是彼此對家庭婚姻的責任擔當,或是那個整天樂呵呵的傻氣孩兒,成為我倆牽絆一生的情感線索。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接著是母子迴歸,開始去幼兒園上學,一家五口擠在侷促的小套二中,擁擠吵鬧,卻終於有了平凡家庭的暖意與生機。

再往後,爭吵時看見他在沙發上活蹦亂跳,冷戰時聽見他奶聲奶氣的說話,情緒再無法像當初那般緊繃,語詞和態度也少了尖銳。再看到社會上的虛情假意,職場上的爭權奪利,又經歷更多的坎坷挫折,逐漸看清了自己的普通,有家人不離不棄,見孩子健康成長,心氣也日漸平順與緩和下來。

我從不相信什麼一見鍾情,與青姑娘的相識相戀也頗多波折。但這一路行來,種種細節蘊含著她太多的包容與守候,愚鈍如我,也懂得基本的共情與感念。憶及洗衣做飯的瑣碎照料,爭吵分開後的憤懣牽掛,還有登記結婚那天灑向地面的溫暖陽光,便覺得鼻子發酸,人生得此妻兒相伴,夫復何求?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同兒子的相處讓我越發相信教育的意義。人性中善惡參半,後天的環境薰陶與有效引導極為重要,因為從古至今無數案例證明了人性一旦失控,施於同胞的惡行有多麼恐怖(《蠅王》、奧斯維辛、《大逃殺》);而引導建立起正向目標,又將閃耀出無比偉大的人性光輝。

而從古典的“盲人摸象”,王陽明的“心外無物”,到薩特的“他人即地獄”,每個人內心所認知的世界,其實都是他自身觀念的投射。我們共同置身於地球上,每個人卻又像是生活在各自的平行世界中。

以往,是青姑娘的愛牽絆著我的飛翔;此刻,兒子的依賴信任直接將我拽回現實,讓我牢牢地踩在地面。因為,除了我,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能享有他的絕對信任。能夠承擔起如此珍貴的職責,我只得俯首聽命,砥礪前行,全力爭取不負使命。

餘華在小說中早已總結了這種宿命,馴服一匹烈馬,就給它套上韁繩;馴服一個男人,就給他娶妻生子。我以親身經歷驗證了該道理的真實性。然後,當我為馴服兒子而苦惱時,卻發現這個方法對他還為時過早。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相比起女孩的溫和貼心,兒子的魯莽頑劣實在令人頭疼。迷戀手機、平板、電視等一切電子產品,屢遭強力阻止仍心癮難除;在公交車上打媽媽,被偶遇的青島大媽冠以小名“傻蛋兒”;過多的寵溺和關注,對家人長輩不敬,典型門檻裡的彎刀:窩裡橫。還有做作業拖延,吃零食無節制,無禮爭搶自己愛吃的蛋糕,每次激怒大人的,其實都是電影《七宗罪》中逐一展示的人性原罪。旁觀過孩童表現出的人性本質,便可以對宣揚“自由放養”“放飛天性”的專家和理論嗤之以鼻。

我們向來都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傳統,個人的鍛鍊精進打好基礎,是為了成人之後創業濟世,這條成長路徑符合“天道酬勤”與“厚積薄發”的自然規律。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陪娃十年:成長的曲折與欣然

我當然也不會認同“唯分數論”的觀念。可是在分數與放養之間,還有巨大的騰挪空間。學習畢竟只佔據了學校和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更多的時間裡,我們與兒子一起吃飯、看書、郊遊、散步和遊戲,每個休閒的時刻,其實都是教育引導的機會。

兒子就是我的朋友。我倆會有最初的陌生,也會產生摩擦,但是相比起世間的口蜜腹劍和笑裡藏刀,這應該是一位最值得期待和信任的朋友。我願意陪著他一起成長,等著他陪我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在家討論書本,出門並肩遠足。我自認不是個惹人討厭的角色,也應能與兒子保持長久友情。

在享受情誼之前,我理應承擔起督促和引導他的責任。過程中自然陰晴圓缺,坎坷起伏,但只要心懷著陪伴的溫情,我便再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