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回憶中的那些事兒——歡歡喜喜過大年(一)

70後回憶中的那些事兒——歡歡喜喜過大年(一)

12月5日靜默解封的那天,一個老朋友說要去看看他媽媽,快過年了,得給老媽家裡安頓過年的東西了。

屈指一算,可不是嗎,離過年就剩41天了,往年這個時候人們早就開始採購年貨了 ,今年因為一直臨時靜默,好像人們都被關成了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但年卻已經在無聲無息中慢慢靠近。

也是在靜默解封后,國家釋出防疫新十條,隨之而來各種政策,但關於過年的新聞則是人民日報以海報的形式批評過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是懶Z行為……

且不知道這個批評能否讓春節的爆竹聲重歸國人春節,但這個海報和那天朋友安頓過年的話卻勾起了我對童年春節的種種回憶。

1.放炮

小時候,一到放寒假,小傢伙們就知道要過年了,每天寫完做業孩子們都會都會拿著小鞭炮聚集在樓下放炮。

那時候孩子們會提前把一百響的小掛鞭一個個解開裝口袋,下樓後左手一根點燃的香,右手從口袋裡摸一個小鞭炮出來,對著香點著往空中一扔,一聲聲脆響從空中傳來。

當然也會有一些淘氣的男孩子,專門上對著女孩子扔鞭炮,看著女孩子尖叫著捂著耳朵到處亂跑,他們則捧腹笑成一團。‍‍‍‍‍‍‍‍‍‍‍‍‍‍‍‍

不是每個鞭炮都有清脆的響聲,遇到瞎炮孩子們都會收集起來,對半折斷,放在水泥臺上,用香往露出的黑火藥地方一點,“嗤”地一聲,鞭炮就在臺子上呲著了。

有時候孩子會折一堆瞎炮放一起,就為看那火藥呲著後的小焰火。那時候對於孩子來講,過年時候穿新衣,吃美食遠遠不如放鞭炮來得過癮。‍‍‍‍

那時候我們也玩花炮,但是一般都是除夕的時候才捨得,比如地老鼠,它點著了會尖叫著滿地亂竄,還有起火,拿手上點著後會飛上天(跟火箭飛天一個原理吧,都是燃料助推),還有那種大地開花,放地上會噴出來無數的煙花。

那個時候雖然煙花爆竹種類少,但供銷社櫃檯裡常年都有煙花爆竹賣,人們不止過年,婚喪嫁娶都必須要買的,不像現在各種替代……‍

前些年我們市還有幾個煙花爆竹廠,忘了是哪個省出了個大事故事後,就被“一刀切”全部關閉了。現在人民日報一針見血,是懶Z,把人民群眾的年味剝奪,最主要的是傳統也給丟棄了。

70後回憶中的那些事兒——歡歡喜喜過大年(一)

2.貼窗花

70年代那會兒雖然物資不豐富,但那時候過年要比現在隆重的得多,也有年味得多,家家戶戶窗戶上都會貼窗花。

有一年寒假我被髮配回姥姥家,親身體驗了農村過年剪窗花、貼窗花的全過程。

要想剪窗花,光用剪刀是不行的,必須以煤油燈輔助,把一個窗花的花樣貼在溼水的菜刀上,然後紙樣朝下在煤油煤上燻。

等紙樣被燻黑,就輕輕扯下來,用自己手搓的紙捻固定在一沓疊好的紅紙上,再用小剪刀掏出被紙樣遮擋的部分,數個窗花就同時製作完成。

那時候農村的房屋,窗臺玻璃上面都是木窗戶小格子,每年過年時候都要換上新的白窗戶紙,然後再帖窗花。

貼窗花也是個技術活,等到年三十的時候,人們會提前熬好漿糊,把窗花放在平桌上,用軟刷子在窗花背面輕輕塗抹一層,再小心翼翼地揭下來,這個時候需要特別小心,千萬不能扯斷。

其實城市裡過年顯然不及農村有意思,就拿帖窗花來說,現在城市過年只有少數的家庭會貼窗花,更別提自己動手剪窗花了。

70後回憶中的那些事兒——歡歡喜喜過大年(一)

3.壘旺火

說起過年,三十那天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壘旺火,人們早早就會準備木柴、樹枝、紙箱片,等著單位再給甩過來幾小平車的炭就齊活了。

後來因為環保禁止煤鍋爐後,單位也不給發炭了,人們也沒地方買,每年過年都是一些老同志早早的買幾百塊蜂窩煤,放在小房子屋簷下風乾。

老爹爹每到臘月,都會騎車出門揀一些樹枝、木頭攢在小房子裡,就為過年的時候引燃旺火,那個過程跟小時候去教室裡幫我們生爐子是一樣樣的,廢木頭,爛樹枝,撕爛的紙箱片,小紙團。

以前的本命年都會把紅衣的秋衣秋褲內衣拿到熊熊燃燒的旺火上烤,預祝著一年的平安順遂,正月十五上街也是到處是旺火,人們的生活雖不富裕,但也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現在沒有鞭炮,沒有旺火,只有偶爾幾家人窗戶上的窗花和人們陽臺上的燈籠能顯示出這是年來了。

兒時那種放鞭炮,貼窗花,做美食迎接新年的氣氛,為年忙碌的快樂,也隨著爆竹聲的啞火漸漸湮沒。

每個沒有鞭炮,沒有窗花,沒有旺火的年依舊在過,但已經丟失了年的傳統和味道。但願今年在人民日報的批評呼籲下,傳統的春節可以在聲聲爆竹辭舊歲中迴歸從前。

PS:現在復工復產,年節各項習俗是不是也需要恢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