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律能力,也不要低估群體推動的力量。

環境思維:人是環境的產物,你必須持續最佳化環境

1、如何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就是給他目標,給他承諾,給他希望,給他榮譽,督促他、刺激他,鼓勵他,除了這些看得見的手段外,還有一個隱形的手段,也最容易被忽視的,那就是“環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耳熟能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諺語流傳千年,這充分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隱性的,緩慢的,潛移默化的。

2、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各種因素中?基因因素和環境因素哪個更重要?正確的答案是:出身越好的孩子,基因的影響越大,越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環境對他的影響越大。對於普通家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他有什麼天分,而是能否遇到讓他發揮天賦的環境。

黃渤唱歌的天分是他自己發現的,他去歌廳唱歌,把唱歌掙到的錢實打實的交給父母時,才得到了父母的支援。

成長路上,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律能力,也不要低估群體推動的力量。

3、你浸泡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就會長成什麼樣的人。賭博的圈子裡一定出麻將高手,這就是環境的產物。

一個人要不停的最佳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以便讓自己快速成長,改變環境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開始:

➊微觀層面:你的生活世界,是你內在世界的投射和體系,你可以逼著自己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你的內心,內心就是你的認知。

家裡不要只有大電視機,茶几桌,房間再小,書桌和書架是必備物品,書放在那裡,你遲早會讀。

多去書店和圖書館,摸一摸書,看看那些讀書的人,你遲早會喜歡那個地方。在公司的辦公桌上,你要放上書,筆,記事本,讓你的工作更加高效。

➋宏觀層面:一個在山村長大的孩子,不可能與大城市的孩子一樣思考,可能的話可以去大城市,充滿活力的城市,蓬勃發展的城市去工作和生活,讓自己“見多識廣”。

➌資訊環境。資訊環境對人產生何種影響,取決於你獲取什麼樣的資訊來裹夾你,武裝你。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不同的人輸入的資訊不一樣,有的人抱手機和電視,恨不得讓自己上去演戲,但有的人則會利用時間來讀者學習,給自己的充電,輸入不同的東西,自然就有不一樣的人生,你的時間有限,嚴格篩選只對自己有幫助的資訊,讓時間效能更大。

成長路上,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律能力,也不要低估群體推動的力量。

➍圈層環境:謹慎選擇你的生活和工作圈層,群體智商比個體智商更重要。

案例:張三把500元錢借給兩手空空但能力很強的李四,計劃投資一個專案,等盈利後,李四把利潤的一部分回饋給張三,二者能不能合作,能不能長久合作,取決於兩個方面:相互間的信任和李四的“大方”程度。

研究表明:智商越高的人,越願意合作,也就是說,張三願意追加投資,李四願意多拿出利潤來分,因為他們知道,長久合作會贏得更多,聰明人與聰明人打交道,雙贏,多贏,張三李四都屬於高智商的人,他們合作的可能性會比低智商的人高出5倍。

喬布斯就是頂級聰明的人,遇到人才就開高價,讓他們留下來。

聰明人都希望和聰明人合作,這樣公司就會吸引更多的聰明人加入,最後形成一個正向迴圈,這個公司的大多數人都是聰明人。

而有些老闆和人才博弈中、總是抱有僥倖心理,希望自己多贏一點點,結果就是優秀員工流失,剩下的都是平庸之輩,團隊陷入惡迴圈。

即使你招到一個優秀的人才,他也會很快走掉,因為和他配合的人都很平庸。合作的流暢度會讓他崩潰。

優秀的圈層,總是聰明人更多,當聰明人的密度足夠高時,聰明人搭配聰明人的機率就很高,否則,你再優秀也沒用,你的同事會拖你的後腿。

成長路上,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律能力,也不要低估群體推動的力量。

5、行為環境:打造出“步調一致”的行為環境,整體行為就形成一種強大的群體力量,這種力量會牽引你做出同樣的行動,所以一群人比一個人走得更遠,更快。

在成長路上,永遠不要高估自我自律的能力,也不要低估群體的“群律”力量,自律不如“群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