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權力博弈中,老狐狸想削弱敵人,往往先從掌控人事權開始

鬼谷子:權力博弈中,老狐狸想削弱敵人,往往先從掌控人事權開始

文/鬼谷信

有鬼穀道友問:阿信,你曾說過,作為一個領導,必須要掌握兩個基本權力,一個是財務權,另一個是人事權。如果沒有人事權,也就沒有財務權。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嗯,我來講個故事吧!

如果你問曹操最大的煩惱是什麼?

恐怕不是劉備,更不是孫權,這些都是外部矛盾。曹操最頭疼的時候恐怕是用人,更確切的說是人事權。如果曹操說自己缺人好像很“凡爾賽”,畢竟我們印象中最缺的應該是劉備,曹操怎麼會缺人呢?

可是,曹操於公元210年發出《求賢令》,提出了“只要有才,你就來,高薪聘用”的口號,看起來又不像是假的。

有趣的是,他一邊在招聘,一邊在開人,比如以“狼顧之相”為理由把河內的司馬懿給辭退了,與其說他是針對司馬懿,不如說他是針對河內司馬家。再比如,他還把程昱給辭退了,這就很無奈了,曹操想用程昱,可是用不了,他的存在會讓某些人不放心。

這個“某些人”到底是誰呢?

鬼谷子:權力博弈中,老狐狸想削弱敵人,往往先從掌控人事權開始

其實,與其說曹操缺人,不如說他缺自己人。或許有看官會說了,他一個當老闆的人不是想用誰就用誰嗎?這話說的對也不對,後期的曹操確實做到了這一點,比如“諸曹夏侯,五子良將”就是他嫡系,後來都得到了重用,使得曹操成了名副其實的家族企業。

可是,曹氏家族企業成立之前,就需要打壓一下“某些人”的氣焰了。因為河內司馬家跟潁川世族關係密切,所以司馬懿要下崗。對司馬懿而言保住了小命,這是好事,而另一個人就必須死。

他叫荀彧,應該是潁川荀彧。

很多人以為荀彧只是打工仔,給曹操打工的,兩人是僱傭關係。其實沒那麼簡單,潁川荀家跟曹操其實是合作關係,確切的說,潁川的荀家,鍾家,陳家和韓家跟曹操都是合作關係,而非單純的僱傭關係。這就好比,你父親入股了某一家公司,讓你去某公司裡當會計。

雖然公司裡有老闆,你只是個小會計,但你是股東的兒子,請問你對誰負責?很顯然,你並不對某公司負責,而是對你父親負責,對你家族負責。

荀家更狠,不僅派出了荀彧,荀攸,還給曹操整出了一套文臣班底,謀士天團,比如陳群就是潁川陳家的代表,鍾繇就是潁川鍾家的代表。這些人有沒有能力?

當然有。但是他們的第一責任人是誰?是曹操嗎?用耳朵想也知道,不是!所以,你能理解為什麼曹操在人群裡看了一眼關雲長,就千方百計想收為己用了吧?首先關雲長確實有本事,其次拉攏了關雲長就強化了自己的力量。

你沒看錯,曹操跟股東們也是有矛盾的,股東們想控制大股東,而大股東曹操也想回收股權。只不過因為劉備、孫權的緣故,所以雙方一直保持一個僵持的狀態。

鬼谷子:權力博弈中,老狐狸想削弱敵人,往往先從掌控人事權開始

荀彧以及背後的世家豪族掌握了曹操的人事權,又或者說,他們本來就是合作關係,相互間的妥協是理所應當的。

原始合作協議,應該是曹操與世家豪族合作,曹操出力,豪族出錢,一起創業升官發財。可是打到最後,形勢變了,曹操翅膀硬了,把其他小公司都吞併了,情不自禁地瞄上了總公司,劉家的天下。

這讓股東們有點難辦,倒不是因為他們忠於大漢,而在於身份變化了,原本股東雖然有大小,但是地位是平等的,大家喝幾口酒可以稱兄道弟。可曹操想創立自己的公司,那以後豈不是要改口叫領導了?

你願意嗎?反正阿信是不願意的,面子上過不去倒也算了,以後分紅怎麼辦?曹操那麼摳門,估計是沒指望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還留著漢獻帝。於是荀彧就帶話給曹操“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言外之意是,我勸你善良。

曹操就笑了:小樣,長臉了是吧。

荀彧卒!同年,曹操成了魏公,接著魏王。

如果各位有時間可以去查一下,你會發現“遷都鄴城”、“發《求賢令》”、“殺荀彧”是步步推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擺脫股東的控制。

曹操贏了嗎?算贏了,“曹家天下荀家班”的局面徹底結束了。緊接著他開始大力提拔曹家、夏侯家以及自己的心腹實力。

然後呢?曹操又把內部矛盾轉移成外部矛盾,跟劉備、孫權死磕了,幾年後兩腿一登,走了!還把那些一起打江山的文臣武將們也一起帶走了。

曹丕繼位後傻了,親爹處心積慮的把人事權搶了過來是好事,可曹丕卻陷入了無人可用的困境。這時候,潁川勢力又出現了,曹操活著的時候,他們可乖巧了,曹操一死,他們的野心又燃燒起來了。

不過,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卻叫司馬懿,這個人跟潁川豪族的關係最為深厚,而且能力也超強。比如,他就一直甘心當曹丕的幕僚。既然曹丕缺人,那啟用司馬懿也就理所當然了。但是,一個司馬懿還是勢單力薄,畢竟“諸曹夏侯”們還是很強,所以如何解決人才選拔問題呢?

潁川陳家的陳群站出來了說:要不讓我試試?這個陳群就是潁川許昌人。所以,你能理解為什麼當初曹操非要去鄴城吧,就是想跟潁川豪族斷舍離。

可是繞一圈,人家又回來了。陳群的主意是什麼呢?施行“九品中正制”。聽了半天故事,為了便於理解這個選拔制度,阿信稍微講一句鬼谷子,他在揣摩術裡提到了“名”即名聲、“行”即品行、“信”即誠信,有了這些就有了上位的資本,別忘了,古代是個道德性社會。

九品中正制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的,從“身世”、“行狀”、“定品”三個方面進行考核。阿信過去一直講,看古人首先看血統,接著看長相,接著看能力。其實還有個因素叫道德,也就是品行。

是不是阿信故意不提“道德”的呢?也不是。血統是可以勘察身世的,可以查詢。長相也是可以觀察的,因此古人特別重視相面,就是從這裡來的,醜人想當官確實有點難。這都沒問題,最大的不確定性是道德,這個因素真的沒有衡量指標,只能主觀的判斷。最終曹丕被說服了,他想世族妥協了,而他的選擇把曹操“唯才是舉”政策徹底推翻了。曹丕是品行第一,不可考核。曹操是才能第一,可以考核。

一言以蔽之,你家世好,長得帥,品行端正,能力出眾,經過“中正官”考核後,就可以進行推薦。由此,“九品中正制”取代了“察舉制”,

你定然也猜到了,曹家要被算計了。

其實,從察舉制中的“舉孝廉”跟“中正推薦”形式上看起來沒多大區別。其實,區別大了去,具體表現在哪裡呢?

人事權的歸屬問題,誰掌握了人事權,誰就能削弱對手。“察舉制”的人事權還是掌握在中央,而“九品中正制”的人事權又回到了豪族手裡,畢竟“中正官”往往是由世家大族掌控的,他們說誰品行好,誰就品行好,說誰有能力,誰就有能力。那張人才評定表,豪族們想怎麼填就怎麼填。於是乎,就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情況。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度以後,曹魏王朝的官吏,那可都是士族集團們來選拔了。世家大族透過壟斷了人事權後,全面與曹魏抗爭。這種方式其實就是鬼谷子說的“結黨”。

當曹魏不聽話時,世家大族經過商議,不妨讓“司馬家”代替“曹家”吧。

這場遊戲,到底誰贏了?

鬼谷子:權力博弈中,老狐狸想削弱敵人,往往先從掌控人事權開始

看起來司馬家贏了,補充個故事吧。

曹操去世後的第29年,嘉平元年的春天,司馬懿上書要求免去大將軍曹爽、曹羲、曹訓、曹彥等人的官職。

“陛下,曹爽他們可以退休了。”

曹芳本想擱置問題,結果滿朝文武集體上書:“陛下,請誅殺曹爽及其黨羽,夷三族。”聲音出奇一致,彼時的群臣早已不姓曹,改姓司馬了。

透過表象看本質,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在各地任職的大小官員,十之七八都是司馬家透過九品中正制選拔出來的。這些人在司馬家篡位的時候起到了關鍵作用。老曹家的人掌權的越來越少,逐漸失去了和司馬家相抗衡的實力。這就是為什麼曹魏王朝會被司馬家取代的重要原因。

高平陵之變,看起來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逆風局,又或者說,其實世家豪族們已經謀劃多日的結果。可是你當真以為他們是為別人謀劃嗎?不久後,那些豪族們又出現要求分紅了,使得司馬家的天子成為歷史上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

哦。對了,這其中你還能看見那個熟悉的身影,潁川荀家!

本文由研究鬼谷子智慧的民間手藝人鬼谷信原創,學習更多鬼谷子謀略,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鬼穀道”。鬼谷信講透鬼谷子,助你人生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