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陰性,出現管型的原因有哪些?

尿蛋白和管型有什麼關係?

蛋白質是管型形成的基礎。

但尿常規蛋白定性僅對白蛋白敏感,對球蛋白的敏感性僅為白蛋白的 1/50~1/100。因此在多發性骨髓瘤、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時,尿中球蛋白大量增加,腎小球受到缺血、藥物等刺激後會分泌大量黏蛋白以及類黏蛋白,腎小管受到刺激後會分泌 T-H 糖蛋白,而此時白蛋白不一定陽性。

此時,就可能發生檢驗結果顯示「尿蛋白陰性」,然而尿液本身為「非白蛋白」的「蛋白尿」,從而形成管型。

有管型就必然有蛋白質嗎?

一般認為尿管型的出現必須以尿蛋白陽性為基礎,這是對的,但不能理解為尿常規中的蛋白陽性是尿液管型出現的前提。

1。 非白蛋白尿(原理同上);

2。 尿管型的形成需要一定時間,尿中檢出管型只能代表尿中蛋白質曾經升高,與本次尿常規中蛋白的陰陽性沒有必然聯絡;

3。 尿液中的白蛋白濃度不穩定,大量飲水後有可能低於檢測下限,而尿液在經過離心後,尿管型仍可以觀察到;

4。 試紙法的敏感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部分患者的尿白蛋白濃度處於臨界值附近,造成試紙法檢驗陰性。部分尿崩症患者由於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功能較差,使尿蛋白濃度低於檢測下限,造成尿蛋白陰性;

5。 試紙法尿液 pH<3,可致尿常規蛋白假陰性;

6。 試紙法對血紅蛋白不敏感,但血紅蛋白同樣可以形成血紅蛋白管型。

7。 一般來講,在慢性腎小球腎病進展過程中,常見成分升高的先後順序為:尿黏蛋白、尿微球蛋白、尿管型、尿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尿紅細胞,因此很多情況下,管型陽性會比蛋白陽性出現得更早一些。當然,急性腎小球腎炎時會出現血尿,此時試紙法中尿蛋白陽性,而管型不一定檢出,而尿紅細胞也不一定升高得最晚。

由上可見,尿蛋白檢查結果為陰性時,確實有尿沉渣出現病理性管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