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生死課》:一場與生死聯結對話的生命之旅

因為一直以來對死亡教育有所關注和興趣,因此一看到《旅行中的生死課》這本書就入手了。拿到後才留意到原來作者是陸曉婭老師。

第一次知道她是因為另外一本舊書,講述電影中與生命和死亡有關的《影像中的生死課》。

作為一名新聞人、心理人、教育人,陸老師對死亡有著特別的關注和見解,她在北師大開設的生死學課程也受到很多學生的喜愛。

《旅行中的生死課》:一場與生死聯結對話的生命之旅

如今,陸老師從影像世界中走出來,在60歲的時候踏出腳步,走到世界各地,走過一座座城市,看過一片片風景,穿越時空,與一個個知名的靈魂相遇並進行精神對話,觸控靈魂與生命的本質,思考生與死,書寫下對衰老和死亡的感悟和坦然。

《旅行中的生死課》:一場與生死聯結對話的生命之旅

也許我們會認為,死亡離自己還很遙遠,或是覺得這個話題不吉利,便不願意提及。但死亡這件事真實而必然存在,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終究要正視它、接受它。

陸老師在60歲的花甲之年來臨時,勇敢地面對自己進入老年、跟死亡進一步接近的現實,也無懼於年齡的限制,拎起行李開始獨自周遊世界。但她的這趟旅行並非只是走走看看、吃喝玩樂,而是有著特殊的使命。

她說,這是一次重新建構精神世界和生命過程的旅行。她在旅途中發現了許多與生死議題有著奇妙深邃聯結的風景,對生死引發更多的思考和感悟,也是經歷一場生命的洗禮。

《旅行中的生死課》:一場與生死聯結對話的生命之旅

這場旅行最特別的是,它應該始於成書前5年前的那一場難忘的相遇——陸老師奔赴美國,拜訪她的“偶像”、著名心理學家歐文·亞隆,共同交流探討生命和死亡。

而歐文·亞隆也是我最喜愛的心理學家之一。他是研究存在主義心理學的學者,對死亡課題有著長時間的深入的研究,為許多喪親者提供心理治療,曾經撰寫過多本有關死亡的著作,帶領人們直面死亡焦慮,找到人生意義。

《旅行中的生死課》:一場與生死聯結對話的生命之旅

存在主義心理學提出了四大終極命題,即死亡、自由、孤獨和無意義。生命的存在無法脫離這四大命題。

亞隆在其著作《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中曾寫道:“生命和死亡相互依存;它們同時存在,而不是先後發生的。死亡在生命表層之下持續騷動,並對經驗和行為產生巨大影響。死亡是焦慮的原始來源,因此也是心理病理的根本源頭。”

亞隆對死亡的睿智看法和豁達的態度獲得了陸老師的認同和共鳴,因此也成為她的這趟60歲才開始的人生之旅的一位隱形精神旅伴,一路上給予了她面對孤獨與死亡的勇氣。

《旅行中的生死課》:一場與生死聯結對話的生命之旅

我們出去旅行一般都不會去墓地參觀,但墓地卻是陸老師這趟旅行中的主要目的地。她在墓地裡遇見了許多獨特而偉大的靈魂,從他們的人生與死亡中感悟良多。

在巴黎,陸老師來到蒙帕納斯公墓蘇珊桑塔格的墓前,看到了桑塔格對於命運和死亡的不屈。桑塔格透過“永不妥協”的獨特的生命態度獲得了人生價值,即使生命有限,這種生命姿態也成為一種精神支柱。讓自己“與眾不同”,也正是人應對死亡焦慮的一種方式。

《旅行中的生死課》:一場與生死聯結對話的生命之旅

陸老師還在蒙帕納斯公墓裡找到了薩特和波伏瓦的合葬墓——兩位有著純粹愛情的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引導人們關注和思考存在主義與“第二性”。

在薩特和波伏瓦常去的咖啡館裡,陸老師發現了他們常坐的位置以及名字銘牌與照片。他們雖然已經逝去,但仍然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永遠存活在這個世界中,紮根在人們的心中。

像薩特和波伏瓦那樣,透過進行文學藝術創作來拓展自己的生命,也是對抗死亡焦慮、增加人生廣度的方式。正是因為意識到“人無不死”、生命有限的事實,便成為一種激發創造的動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將熱情投入到創作之中,讓人生不留遺憾。

《旅行中的生死課》:一場與生死聯結對話的生命之旅

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美術館裡,陸老師被鎮館之寶、米開朗基羅的經典雕塑作品“大衛”所震撼,看到了“完美”的存在。而在另一邊,還有幾件米開朗基羅未完成的“不完美”作品,兩者形成了衝擊。在這些未完成作品的底下,卻蘊含著呼之欲出的生命力。

有多少人的一生都並不完美,有著各種殘缺和遺憾。甚至還有一些人的人生是一種“未完成狀態”,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得不提前離開。

復旦大學年輕的老師于娟因病早逝,人生的許多精彩還沒來得及去體驗,只遺憾地留下了一部作品《此生未完成》。

死亡總是這麼無情又不期而至,但未完成的人生也有存在的價值,也可以過得精彩,並會以另外一種方式繼續存在。

《旅行中的生死課》:一場與生死聯結對話的生命之旅

關於死亡有這麼這個說法:人有兩次死亡,一次是肉體的死亡,一次是被別人遺忘,這才是真正的死亡。

在伊朗設拉子古城的墓園裡,一位前來拜謁詩人哈菲茲的老人虔誠肅穆地吟誦詩歌的樣子震撼了陸老師。這位詩人被後人如此銘記,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他並未死去,而是永遠活在了人們的心中。

《旅行中的生死課》:一場與生死聯結對話的生命之旅

在愛爾蘭島的斯萊戈鼓崖教堂,詩人葉芝的墓低調樸素地安置在路邊。因為這裡是葉芝認定的“根”,所以他在法國病逝後,人們按照他的遺願將遺骸送回這裡,從此永遠在愛爾蘭大地上紮根。

“落葉歸根”是每個人的終極追求,不知道你是否曾思考過,當將來老去或是死去時,你希望自己會永遠停留在哪個地方?哪裡是你人生最終的歸處?

《旅行中的生死課》:一場與生死聯結對話的生命之旅

跟隨陸老師的足跡,我穿越這個地球上的一處處安息之地。為什麼眼中會飽含淚水?因為我看到了死亡的樣子,也看到了生命的多姿與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