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洋相”一詞是怎麼來的?

大家都知道“出洋相”是什麼意思,但是它究竟是什麼時候被廣泛使用的,你知道嘛?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說的:

由於清朝時,中國官員固步自封不瞭解西方禮儀,在出訪國外時,醜態畢露,在洋人面前鬧了不少笑話,因此被人們稱為“出洋相”。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鴻章。據說李鴻章在出訪倫敦時,到英國已經過世的將軍戈登的墓前進行祭奠。他的家人為了表示尊敬,將一條競犬大會上獲得頭等獎的名犬送給李鴻章。不過,李鴻章把它給殺了,還回信致謝:非常榮幸能夠品嚐到這份奇珍美味。

當地報紙大肆報道,成為笑柄。

“出洋相”一詞是怎麼來的?

還有一種說法,源自馮驥才的《俗世奇人》。

洋人在天津立了租界之後,中國人沒有見過黃毛綠眼的洋人,但是對租界充滿好奇。他們好奇洋人天一黑就能變亮的玻璃球;好奇洋人在冬天滑冰的樣子……

不久,有一個長相像洋人的怪人出現在天津老城裡,這個怪人呢,先是給大家表演一劃就著火的火柴,一根接著一根,連劃了十多根。大家紛紛稱奇,一根小木棍就能點著,所以給這個東西起名“自來火”。又過了幾天,他又在大街上給大家展示了洋人抽的煙,點著後不冒火,直冒煙。相比中國人抽的旱菸袋,它不用放在腰間,大家給這種洋菸起名“衣兜菸捲”。

後來,只要這個怪人一露面,就鬧得滿城風雨。

有一天,他學著洋人的樣子,彎下腰手一撇,行個洋禮,在講臺上演講,還說了幾句洋話。

這時下面有個學了英文的學生提出質疑:“他說的不是英文啊。”

大家就議論紛紛,問他:“你學的中國話怎麼有點天津口音呢?你是外國人嘛?你爹是誰啊?”

這個怪人愣了一下說:“我爹叫米斯特·巴皮。”

這時,底下有人大喊:“小子,睜大眼看看我是誰?我才是你爹!快把這身洋皮給我扒下來,別出洋相了。”

眾人哈哈大笑。

從此,天津人就管學洋人裝洋人的叫做“出洋相”。

“出洋相”一詞是怎麼來的?

以上就是“出洋相”的來歷,不過,伴隨著時代發展,“出洋相”的意思越來越豐富了,“鬧笑話,出醜”都叫出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