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股否認!高東想集體增持,並計劃召開緊急說明會

大牛證券-11月28日,因融資貿易、高存貸、人均收入畸高而飽受質疑的國聯股份(101。190,-0。98,-0。96%)依然擋不住跌勢,封出第二個跌停。13億資金瘋狂出逃,連續兩天出逃資金超過22億。

牛股否認!高東想集體增持,並計劃召開緊急說明會

當晚,該公司採取密集措施安撫投資者。首先,其在公告中稱,媒體質疑的融資貿易、人均收益異常、募集資金使用等情況不符合事實。其次,公司提供了由12名董事和監事牽頭的集合持股計劃,持股金額為5020萬至1。004億元。最後,公司將於今日(11月29日)16: 00召開緊急投資者交流會。

《中國基金報》記者注意到,廣發基金旗下4只產品,明星基金經理-宋集體重倉國聯股份。下跌前均為所有產品第一重倉,總市值約50億元。這次兩個跌停損失慘重。

否認!增持!開個簡報!

2015年,營收僅2億,淨利潤僅1200萬的“中小企業”國聯股份,6年間突然成長為“行業巨頭”。到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激增183倍至372億元,淨利潤激增48倍至5。78億元。此外,公司於2019年7月成功上市。它的股價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上漲了22倍,市值從大約30億上升到大約650億。

然而,11月24日,一則質疑公司經營和財務資料的媒體報道《國聯股份一個令人震驚的謊言?商家複雜交織背後“若隱若現”的融資貿易網路突然浮現,第二天,11月25日,公司股價直奔跌停。隨即,上交所也發出問詢函,要求在5個交易日內回覆相關問題。經過一個週末的發酵,11月28日開市,國聯股份股價再次下跌,市值即將跌破500億大關。

28日晚間,在回覆上交所問詢函之前,公司率先啟動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首先,公司否認質疑。國聯股份表示尊重媒體的監督,但“媒體質疑的融資交易、人均收入異常、募集資金使用等情況不符合事實”。其表示正在積極回覆問詢函,具體情況將在問詢函中予以澄清。由於詢價函回覆涉及相關資料和工作底稿,公司將盡快回復。

其次,公司丟擲了覆蓋除獨立董事外幾乎所有董事的集體持股計劃,擬在未來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不低於5020萬元,不超過1。004億元。增持由劉權和錢小俊兩位實控人牽頭,他們分別兼任董事長和總經理。其他董事和監事包括:

董事兼財務總監田濤、董事兼董事會秘書、土多多董事兼CEO劉、維(糧油)多多董事兼聯合創始人王婷、監事長劉源、、技術總監張美福、維(紙)多多CEO黃莎莎、飛多多CEO尹海峰、糧油多多CEO紀晶晶、維多多聯合創始人趙金恆、經理魏。

最後,公司定於2022年11月29日(星期二)下午16: 00線上召開投資者交流會。將與投資者就問詢函相關事宜進行互動和溝通,“在資訊披露範圍內回答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問題”。

需要解決的四大問題

國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一開始主要是做黃頁業務。2005年開始提供商業資訊服務。基於B2B資訊服務平臺——國聯資源網,公司提供資訊展示、營銷等服務。2014年起,公司進入交易環節,陸續推出土多多、味多多等B2B電商交易平臺,覆蓋鈦業、衛浴用品等行業。

結合媒體的質疑文章和上交所的問詢函,國聯股份的問題大致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是是否存在融資貿易,從而助推業績爆發式增長。

2020年,公司披露與億利潔能(4。380,0。02,0。46%)子公司北京趙毅華盛的交易金額為3。73億元。伊利潔能年報顯示,向該公司採購金額僅為3。01億元,與兩家公司披露的交易金額不符。同時,公司與億利潔能有共同的國企客戶東嶽飛達,東嶽飛達也是公司的客戶和供應商。據推測,東嶽飛達可能是該公司融資貿易中的資金提供方。

第二,為什麼人均收入如此巨大?

根據公司過往年報披露計算,國聯股份人均收入從2016年的137。58萬元大幅上升至2021年的3653。56萬元。其中,公司的子公司“寧波糧油多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只有4名員工,卻能在21年間創收超過25億元,人均收入6。25億元。

第三,公司資金需求小卻不斷融資,懷疑存在“存貸雙高”問題。

國聯股份2019年上市時融資5。33億元,2020年再融資24。16億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貨幣資金餘額為62。9億元,佔公司總資產的近一半。另一方面,公司的R&D投資和資本支出都不大。

但是,在賬戶中有鉅額貨幣資金,R&D和資本性支出對資金的需求不大的情況下,國聯股份繼續向銀行借款籌集資金。其短期貸款已從2017年的1。14億元大幅上升至三季報末的11。75億元。也就是說,公司出現了“存貸雙高”的跡象。近年來,這種情況出現在典型的欺詐a股公司中,如康美製藥和康得新。

第四,預付款與預付款不符。

國聯股份的預付款從2017年的2。84億元上升到最新的33。34億元,預付款也與其預付款同步增長。2021年,預付款與預付款的比例超過2。上述媒體質疑文章稱,穗事件中涉及的融資貿易公司也出現了預收賬款和預付賬款同步增長的現象,且預收賬款大於預付賬款。

劉戈明在一個沉重的倉庫裡踩雷。

近年來,國聯股份作為一隻幾乎沒有回撥的長期牛股,吸引了不少機構資金,買入力度不小。

最大的買家是廣發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劉。

到2022年三季度末,其管理的廣發科技先鋒、廣發小盤成長、廣發雙引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靈活配置四隻產品均以國聯安為重倉股,並且是本次下跌前的第一隻重倉股。四隻產品合計持股達到3884萬股,佔國聯總股本的7。79%。本輪下跌前,股票市值約50億元,兩次跌停後,股票市值仍有近40億元。

另一位基金經理王衝負責的“交銀慢新成長”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也持有814萬股。兩個跌停後,最新市值仍在8。32億元左右。此外,險資藍籌精選5號資管產品也持有838。5萬股,最新市值約8。57億元。

相反,作為市值數百億的中盤股,國聯股份散戶持股比例很低,可見籌碼高度集中。這兩年國聯的股東人數,低的時候只有9000多人,高的時候也只有15000人左右。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的最新股東人數為1。38萬人。

最近三天的龍虎榜也體現了上述籌碼結構,基本上是機構資金的博弈。其中,龍虎榜買入前五家機構4家,合計買入約4。2億元,賣出前五家機構2家,合計賣出約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