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眼中的家鄉龍石

水墨龍石村,盼你點睛來

伏牛山下,汝河南岸,嵩縣黃莊鄉龍石村的溝岔蜿蜒崎嶇,溪水潺潺,五條寬窄交替、深淺不一的山溝溝,處處都是待字閨中、原始古樸的人間仙境。駐足後坪寶地,遠眺對岸畫裡山鄉手繪小鎮,近觀眼前群山環抱虎踞龍盤。人勤勞汗水澆灌麥浪陣陣,地不懶月季盛開相映笑臉。這條海拔在600至1000多米間的山水畫廊,似妙齡閨門少女,如含苞待放花蕾,正在等待有緣人的到來。

七旬老人眼中的家鄉龍石

龍石的藍天

據傳很久以前,天不下雨,遍地乾旱。一位老人為逃命攜妻帶子尋水到此,見此地潭多水盈,有土可耕,他就搭起草菴種地度日。一天中午老人在地裡幹活,天起了大風,霎時烏雲遮天,伴著一道閃光,只聽得“喀嚓”一聲巨響,抬頭看一條巨龍已從石崖上駕升在天。後觀察得知,在這汝河岸邊半山腰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個圓型石潭,這裡環境幽靜,潭深水甜,且無人能靠得近,所以就有一條龍選擇此地為窩。原來這條龍就是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派遣駐守汝河岸邊四方印山,讓其造福一方百姓的小龍王。這裡藏風納氣,環境幽雅,深受小龍王喜愛,天熱他戲水於深潭,天寒他曬暖於日下。舒適的環境讓小龍王漸漸變得心慵意懶恍惚度日,將治水的職責扔到腦後,不再像當初勤懇善政,所以就久旱無雨,百姓遭殃。後來這位不務正業的小龍王所作所為被玉帝得知,玉帝一怒之下就把他貶斥在二門頭嶺上,永久不得返回天庭。小龍王死後肉體變成了田地,軀幹變成了石頭,現在龍潭溝二門頭嶺上還有龍骨石所在。自從小龍王離開龍潭以後,這裡風調雨順,從此人們將這條有著龍的傳說的地方叫作“龍潭溝”,又因村裡到處都有龍骨化石,村子就叫“龍石村”。

七旬老人眼中的家鄉龍石

侃侃而談的七旬老人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龍潭溝就是那個讓人苦苦尋覓,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夢中桃源。溝中段村民聚居地形如聚寶盆,層層梯田將村落環繞,座座民居將青山點綴。在這裡你總能找到美好和恬靜的所在,四季如花,四面如畫,放眼望去,徐徐展開。

向東看,四方印山巍巍屹立,海撥1778米的青崗埡傲視群峰。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你可以在山頂肉眼望見幾十里外的陸渾水庫和大壩。相傳峰頂上有一棵樹,神奇無比,關係著百姓平安和家族興旺。據說在遠在幾十裡之外的德亭街有一董姓大戶,每天早上太陽出來時,堂屋桌案上的鏡子裡總能看到一顆大樹的影子,這棵樹也自然被董家視為天降祥瑞,但就是找不到所在地。後經多方神人指點,才發現這棵樹原來是隔著多重山水的四方印山上的一顆古老的青岡木。再後來那棵樹在暴雨天氣時被雷擊龍劈,董姓人家也就落敗了。

七旬老人眼中的家鄉龍石

流水飛瀑

向西瞧,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嘩嘩流淌,它由銀洞溝滴水崖石縫裡流出。西漢王莽追攆劉秀,劉秀的人馬在此開採白銀,所以留下了漢代的古銀洞。溪水先後經過篩子潭、笸籮(pǒ luo)潭、擀杖潭和瓦罐潭等潭。由小溪串連起來的一個個天然形成形態各異的水潭如龍吟、似炸鍋,形如寶壺蓋蓋、意如蛟龍藏窩,將山的堅韌和水的柔弱完美交融一起,在動靜交替、陰陽變換中映襯風花雪月和日月星辰。置身此境,不羨鴛鴦不羨仙,茅屋清茶人自酣。

七旬老人眼中的家鄉龍石

珍珠鏈潭

向南瞅,長空掠歸雁,茂林鳥正歡。這裡植被茂盛,動物繁多。樹上飛禽,瞬間打破山野寧靜:喜鵲喳喳叫,野雞滿天飛,小畫鸚唱著戲,麻雀也要來比高低,儼然一場音樂會。樹下走獸,頃刻攪亂會場恬然:野豬成群,白眯子(果子狸)歡叫,毛格狸(松鼠)上竄下跳,小野兔四處歡跑,運動場上比撒歡。大山哺育了森林,森林滋養著萬物生靈。大山和密林的寧靜,飛禽和走獸的喧雜,再加上父老鄉親的祥和,將這裡點綴的無丹青自成書畫,無絲絃自奏樂章。無慾無求當擇此地,返璞歸真不過如此。

向北望,窪窪相套,嶺嶺相連,花香四溢,如屏似毯。季節變換,景隨時遷。迎春開罷桃李豔,四月油菜黃滿天。黃櫨開花輕如煙,深秋似火層林染。同樣的山嶺溝壑,四季有不同的底色,四季有不同的點綴,不同的是四季永恆不變的美。走一道嶺,花香撲面;翻一道窪,恬靜自然。花的色彩斑斕,就是幸福生活的色調。花的盛開凋零,就是人生本應接受的行程。因為無需雕飾,這裡容易走心入神;因為遠離塵埃,這裡更容易敞開心田。不是哪裡都能夠讓心情迴歸,讓心靈放假,而這裡能。

七旬老人眼中的家鄉龍石

奇石秀水

高山、流水、生靈、花香,這就是龍潭溝,濃似水墨的龍石村。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看山是水,看水是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走進龍石村,你的境界會在山水變換中升騰昇華。

我們在這裡靜靜地等待,期待那個有緣的,能夠畫龍點睛的您!

黃莊鄉龍石村李自新

202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