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筆者在

春秋時期後的玉器紋飾演變

中提出一個疑問,從春秋到兩漢間玉器紋飾逐步走向幾何與一致化,是所謂的“從繁複走向簡化”嗎?若有認為答案為“是”者,應該看看流行於戰國晚期到西漢初期的勾連雲紋。仔細拆解勾連雲紋就可以發現,它實際上就是許多的谷紋(或近似谷紋的突起)加上規律的彎曲與直線,密佈在玉器表面。固然春秋時期的龍首紋耗時費工,而勾連雲紋乍看一下雖然規律,但要做到通體密佈,其加工工序實際上非常繁瑣(見圖一 )。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故宮博物院藏 勾連雲紋玉帶鉤

帶鉤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甚早,良渚文化就有考古出土。雖有主張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中原已出現銅帶鉤,然而目前考古出土最早的形制與後世流傳兩千多年的玉帶鉤近似的,當在春秋晚期。這部分已有許多討論,本文不再贅述。本文既然從勾連雲紋的討論開始,圖一中採用勾連雲紋的器型是玉帶鉤,我們就專注說說這個時期的玉帶鉤形制,乃至就是這種龍/獸首母題的帶鉤藝術之美。

神獸崇拜由來已久,在青銅器上可以找到很多例子,山西博物院藏的商代晚期獸形觥(見圖二)就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河南博物院藏,淅川徐家嶺9號墓春秋時期楚國貴族墓出土的神獸(見圖三),則充滿了楚地信鬼好巫的宗教崇拜與藝術風格。戰國時期的神獸作品(見圖四)甚至帶有羽翅,圖五的錯金銀帶翼神獸現為河北博物院收藏的重寶。盛行於漢代的圓雕神獸(見圖六),其影響綿延一路流傳到南朝(見圖七)。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山西博物院藏 獸形觥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河北博物院藏 帶翼神獸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震旦博物館藏 漢代神獸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震旦博物館藏 南朝神獸

戰國晚期到西漢初期間的玉帶鉤流行細長且微彎如扁擔狀的形制,北京故宮博物院就藏有兩件彎勾處為獸首,其中一件甚至可以清晰辨認通體琢刻勾連雲紋的帶鉤(見圖八、九)。然而細節刻畫猶有過之的另一件作品,可見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出版的

中國古代玉器藝術

中的獸首帶鉤(見圖十)。這件帶鉤上半部微帶棕黑色沁斑,獸首吻部有清楚細密的獸須,獸耳立體細膩,細節處理的非常漂亮。可惜因為上半部的沁色遮蔽,以致無法清晰辨識側面的神獸鬣鬃。相似的鬣鬃在戰國中期的龍紋珩(見圖十一)也可以看到。相比之下,圖一的母題一則細節處理相對不夠細緻,二則因為通體為雞骨白色,加上已經被盤摩成溫潤的乳白色,以致無法辨識玉質。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獸首帶鉤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故宮博物院藏 龍紋珩

另一件覽山樓藏的獸首帶鉤(見圖十二)的神獸,缺憾為吻部略有損傷,但獸耳小巧可愛,而且飄逸的鬣鬃清晰明暸,觀者可以想像這隻神獸人立時,鬣鬃飄揚的英姿。相似的細長身形與滿布器身的勾連雲紋都足證這是一件開門的精彩作品。雖然沁色也與圖一相近,都是出土已經且飽經盤摩,然而幸運的是靠近鈕部及尾端尚有些微無沁之處,讓人可以看到原本玉質。

尋找經典款的戰國漢代玉獸首帶鉤

覽山樓藏 獸首帶鉤